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大片农田变成金黄色时,就到了收割的时节。
最是辛苦在夏收。
自从落实了分田到户后,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田间管理除虫施肥一样不落,喜闻十里稻花香,金色谷穗低下头,盼得了收成的日子。
夏收之时,也正值暑假之时,孩子们放假在家。大人忙不过来,都要十多岁的孩子来帮忙收割。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自不用多说,会自觉地跟着大人前去,调皮任性懒惰的孩子则要大人威逼利诱才勉强跟着去割禾。
分田到户后,原来生产队的公共财物如打禾机等是共同使用的,而只有一两架打禾机就得错开时间来用,村民们根据自己家的人工及稻谷的长势情况商量好打禾機的使用时间,互不影响。
割禾要准备好收割工具:禾镰、禾落、禾锹、箩筐、簸箕、耙子等,还要带上一壶温开水。禾落是专门装稻禾的农具,由两块四边形木边交叉搭成,再由两条弯曲的竹篾条构成,禾锹就是尖尖的木条,用来插禾杆的。还要戴上割禾的装备:穿长袖衫穿长裤,一是为了防晒二是为了避免禾叶锋利的边割伤三是以免稻禾的毛沾上手臂让娇嫩的皮肤发痒,此外还要戴上竹笠或草帽。
割一亩田往往要三四个大人和一些帮忙的小孩共同完成。不够人手的,往往就要交换着来做,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交换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或一天,都要根据自家的情况来定。替人家干活都是不敢偷懒的,彼此已达成了共识。
一行人来到禾田,大人先选一个地方下手,田里没水干的话一般是在一亩田的中间位置(如果是田里有水,就会在旁边找一块干的平地放打禾机),先割开一块稻禾,空出一片地方,铺上塑料薄膜,放上打禾机。这时就开始向两边割禾了。大人一般先向孩子们示范,双腿叉开弯着腰弓着身,一手抓着一束稻禾一手拿着禾镰用力割,割了一束又抓紧另一束割下来,往身体两边或前面割,割完了就移步,手抓满了就把稻禾放到禾落里。小孩子学着大人的样也开始割禾了,只是速度慢一点,没有那么快。
炎热的夏天,连走路都会出汗,割禾要出力,干了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了,一场割禾下来全身上下都是湿透的,沾在身上怪不舒服的。有带毛巾的就拿毛巾擦汗,没有带毛巾的就用长袖衫抹汗。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倍感如此。
禾落装满了,大人就把竹篾条交叉起来用竹锹从中间插进去,稻禾就不会出来了,再把扁担穿进去,一头一边,大人蹲下身子用一个肩膀撑着扁担站起来,就把一担稻禾挑到打禾机两旁,提起禾落的底把稻禾倒下来堆着。
割完一片地了,打禾机就要同时进行打禾了。一个或两个大人用一只脚踩着,另一只脚踩地,转动打禾机的齿轮,两手抓着稻禾放在转动的齿轮上面翻动,谷粒就会脱出来了。谷粒如同在欢快地跳着舞,四溅而飞。大人们就把脱完谷粒的禾秆抛到一边。谷粒慢慢地聚成了一堆,禾秆也慢慢成了小山堆。一个大人拿几根禾杆做绳子,抓一把禾杆来扎成人样,小孩子在不割时就把它们拖到一边去晒,齐齐地摆成几排,变成一支队伍。待禾杆晒干了,大人们再绑好挑回家去做柴火用。
割禾还在继续。大人们会埋头苦干不偷懒,小孩子们则会不时地站起身来,伸伸小懒腰,抹抹汗水,喝喝温水,再走到田头看看还有多少没有割完,预计一下还要多长时间就可以收割完。还有调皮的孩子,会把禾田割成个地道样,弯弯曲曲的,然后在里面钻来钻去,大人也不去管他们。
有的孩子也会说割禾弯腰辛苦,就会停下来,跑到打禾机前,站在两个大人的中间,用一只脚插进去,跟着大人踩起来,打禾机就转得更快了。大人也会乘机笑着表扬一下孩子,小孩子也会更加兴奋,踩得更加卖力了。不过,一会儿又说脚累了,不肯再踩了,就去把大人扎好的禾秆移到一边去晒,休息一会再去割禾了。
堆在打禾机旁的稻禾打完后,用耙子耙一耙,将一些碎禾秆耙开,把稻谷装到箩筐里,然后又要将打禾机挪挪位,重新铺上塑料薄膜,这样就不用挑稻禾太远,禾杆也可以另起一堆。
最为艰难的是,稻谷已经成熟了,可是来了一场风雨,硬是把稻禾摊成了睡觉样,稻谷泡长了时间会发芽的,不得不要抓紧时间收割了。田是真正的水田,踩在田里脚会深陷其中,腰弯得更低,禾落装的稻禾更沉,割禾的时间更长,割禾也更累。打禾不能在田里打,要挑回来才能打,工作量也会更大,难度也更大,但农民乡里还是不辞劳苦,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
几天下来,原来一大片的金黄就改变了颜色,只剩下排列整齐的无头无身的真正的光杆队伍了。
如今,科技腾飞,夏收的割禾打禾已成为了历史,收割机下田,瞬间一蹴而就,村民乡里再也不用受夏收之苦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农耕着,收获着,养育着下一代,又为我们撑开了一片灿烂的天空。怀恋过去,我们感慨父辈们的生活不易,也就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最是辛苦在夏收。
自从落实了分田到户后,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田间管理除虫施肥一样不落,喜闻十里稻花香,金色谷穗低下头,盼得了收成的日子。
夏收之时,也正值暑假之时,孩子们放假在家。大人忙不过来,都要十多岁的孩子来帮忙收割。听话乖巧懂事的孩子自不用多说,会自觉地跟着大人前去,调皮任性懒惰的孩子则要大人威逼利诱才勉强跟着去割禾。
分田到户后,原来生产队的公共财物如打禾机等是共同使用的,而只有一两架打禾机就得错开时间来用,村民们根据自己家的人工及稻谷的长势情况商量好打禾機的使用时间,互不影响。
割禾要准备好收割工具:禾镰、禾落、禾锹、箩筐、簸箕、耙子等,还要带上一壶温开水。禾落是专门装稻禾的农具,由两块四边形木边交叉搭成,再由两条弯曲的竹篾条构成,禾锹就是尖尖的木条,用来插禾杆的。还要戴上割禾的装备:穿长袖衫穿长裤,一是为了防晒二是为了避免禾叶锋利的边割伤三是以免稻禾的毛沾上手臂让娇嫩的皮肤发痒,此外还要戴上竹笠或草帽。
割一亩田往往要三四个大人和一些帮忙的小孩共同完成。不够人手的,往往就要交换着来做,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帮我。交换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或一天,都要根据自家的情况来定。替人家干活都是不敢偷懒的,彼此已达成了共识。
一行人来到禾田,大人先选一个地方下手,田里没水干的话一般是在一亩田的中间位置(如果是田里有水,就会在旁边找一块干的平地放打禾机),先割开一块稻禾,空出一片地方,铺上塑料薄膜,放上打禾机。这时就开始向两边割禾了。大人一般先向孩子们示范,双腿叉开弯着腰弓着身,一手抓着一束稻禾一手拿着禾镰用力割,割了一束又抓紧另一束割下来,往身体两边或前面割,割完了就移步,手抓满了就把稻禾放到禾落里。小孩子学着大人的样也开始割禾了,只是速度慢一点,没有那么快。
炎热的夏天,连走路都会出汗,割禾要出力,干了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了,一场割禾下来全身上下都是湿透的,沾在身上怪不舒服的。有带毛巾的就拿毛巾擦汗,没有带毛巾的就用长袖衫抹汗。正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倍感如此。
禾落装满了,大人就把竹篾条交叉起来用竹锹从中间插进去,稻禾就不会出来了,再把扁担穿进去,一头一边,大人蹲下身子用一个肩膀撑着扁担站起来,就把一担稻禾挑到打禾机两旁,提起禾落的底把稻禾倒下来堆着。
割完一片地了,打禾机就要同时进行打禾了。一个或两个大人用一只脚踩着,另一只脚踩地,转动打禾机的齿轮,两手抓着稻禾放在转动的齿轮上面翻动,谷粒就会脱出来了。谷粒如同在欢快地跳着舞,四溅而飞。大人们就把脱完谷粒的禾秆抛到一边。谷粒慢慢地聚成了一堆,禾秆也慢慢成了小山堆。一个大人拿几根禾杆做绳子,抓一把禾杆来扎成人样,小孩子在不割时就把它们拖到一边去晒,齐齐地摆成几排,变成一支队伍。待禾杆晒干了,大人们再绑好挑回家去做柴火用。
割禾还在继续。大人们会埋头苦干不偷懒,小孩子们则会不时地站起身来,伸伸小懒腰,抹抹汗水,喝喝温水,再走到田头看看还有多少没有割完,预计一下还要多长时间就可以收割完。还有调皮的孩子,会把禾田割成个地道样,弯弯曲曲的,然后在里面钻来钻去,大人也不去管他们。
有的孩子也会说割禾弯腰辛苦,就会停下来,跑到打禾机前,站在两个大人的中间,用一只脚插进去,跟着大人踩起来,打禾机就转得更快了。大人也会乘机笑着表扬一下孩子,小孩子也会更加兴奋,踩得更加卖力了。不过,一会儿又说脚累了,不肯再踩了,就去把大人扎好的禾秆移到一边去晒,休息一会再去割禾了。
堆在打禾机旁的稻禾打完后,用耙子耙一耙,将一些碎禾秆耙开,把稻谷装到箩筐里,然后又要将打禾机挪挪位,重新铺上塑料薄膜,这样就不用挑稻禾太远,禾杆也可以另起一堆。
最为艰难的是,稻谷已经成熟了,可是来了一场风雨,硬是把稻禾摊成了睡觉样,稻谷泡长了时间会发芽的,不得不要抓紧时间收割了。田是真正的水田,踩在田里脚会深陷其中,腰弯得更低,禾落装的稻禾更沉,割禾的时间更长,割禾也更累。打禾不能在田里打,要挑回来才能打,工作量也会更大,难度也更大,但农民乡里还是不辞劳苦,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
几天下来,原来一大片的金黄就改变了颜色,只剩下排列整齐的无头无身的真正的光杆队伍了。
如今,科技腾飞,夏收的割禾打禾已成为了历史,收割机下田,瞬间一蹴而就,村民乡里再也不用受夏收之苦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农耕着,收获着,养育着下一代,又为我们撑开了一片灿烂的天空。怀恋过去,我们感慨父辈们的生活不易,也就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