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商洛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为农民增收,为商洛农村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发展路径。为深入落实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优势资源、发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从现状到问题,进一步探讨商洛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找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有效对策、建议,以期为商洛的新农村建设,为商洛“一村一品”工程有更长足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业四化建设;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84-02
“一村一品”的传统涵义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改变农业传统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形成。发展一村一品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强村富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抓手,是体现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精神。如何加快商洛的一村一品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突破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商洛市发展一村一品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商洛市大力实施省、市一村一品规划,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一村一品工作稳步推进,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带动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按照“做大在规模”的要求,商洛市各级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通过舆论宣传、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推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生区域集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商洛市药、畜、旅游、劳务等主导产业和一批优势特色产品获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生猪、蛋鸡、板栗、核桃、洋芋和茶叶六大产业带,中药材、烤烟、蚕桑、蔬菜、食用菌、水杂果等六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一村一品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2013年,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53元,较上年增长23%,预计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以上。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以及农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推广加快,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及产加销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至2013年底合作社规范发展。新发展合作社83个,累计达到787个。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达到244个、示范乡镇累计达到18个。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是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一村一品品牌建设明显加快。商洛市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始终坚持打“绿色”牌,依靠绿色产业的大发展,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大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2013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面积306.8万亩,超任务6.8万亩,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31个,超过历史上商标注册数量的总和。
四是农业多种功能得到初步开发,农村经济增长亮点持续增多。各地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发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结合退耕还林、沼气建设等,大力发展以洁净环境、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环保农业,抢抓蓝商等两条三段高速公路开通、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后花园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游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市发展休闲农家363家,休闲农庄23个,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处,仅全市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3.1亿元。
五是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帮扶,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效比较明显。2012年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个,累计达到22个,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填补了历史空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78个。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实施一村一品发展项目15个,计划投资 350万元,实际完成2703.87万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9.3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805万元、项目投入1.42亿元,带动民间资本投入17.77亿多元,有效促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二、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商洛一村一品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少、小、散、短、浅、低”,即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散、链条短、科技含量浅、产业水平低。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生产聚集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商洛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多样的特色产品,但也表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短期内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相对缓慢,这也是全市专业村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专业村仅百余个,仅占5.8%,而达到省上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仅占3.3%。
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还不强。商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仍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農产品加工业及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总量和多层次增值能力明显不足,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少,产业化水平低,整体上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尚不明显。
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县乡农技人员结构很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年龄和知识老化,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农技推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 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家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等方面,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商洛财政困难,市县挤不出更多的财力,农民普遍缺乏投入能力,随着各大银行收缩县以下经营网点,农民贷款更加艰难,而工商资本目前大多缺乏对农业产业投入的热情。因此,投入一村一品建设的资金十分匮乏,这也是调研中各地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三、对商洛市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建议
(一)在做大规模上下功夫。突出优质粮食、中药农业、猪鸡养殖、核桃板栗、薯类、蔬菜、食用菌、茶叶、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业和劳务业等,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充分挖掘特色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一村一品开展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发挥专业大户和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在区域内围绕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板块,有条件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产业集聚带,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二)在新型主体建设上求突破。一村一品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一家一户这一建设主体不行,必须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建设主体,才能有效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继续发展各类农村中介组织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扶持建立实体运作、规范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二是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联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重要纽带。在充分发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同时,要继续申报一批省级龙头企业,认定一批市级龙头企业,并认真落实中省优惠政策,加强运行监管,引导龙头企业将一村一品纳入基地建设,加强与农户和合作社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村一品向一品一社、一业一企方向发展。
(三)在培育品牌上做文章。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要把着力点由原来的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和创建品牌转移。一是实施品牌战略,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二是坚持打绿色牌,充分发挥商洛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步伐,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各种传媒加大我市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拓展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推进一村一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在强化服务上求实效。要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开发升级为重点,努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增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入户。按照“便捷、易行、实用”原则,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和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质农资等,切实解决好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訓,不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加强一村一品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及建成的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的作用,提高信息员素质,完善运行管理,及时发布供求等信息,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在政府支持上出实招。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部署、资源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重点考虑,用更多的精力、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认真谋划一村一品发展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二是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发展一村一品,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村是实施主体,相关部门是服务主体,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三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区财政全面设立一村一品专项发展资金,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四是强化督查考核。落实市上《一村一品工作考核办法》和《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将一村一品纳入县区政府和市直包扶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作为衡量和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一村一品;农业四化建设;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84-02
“一村一品”的传统涵义是指以村为基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改变农业传统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形成。发展一村一品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推进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强村富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抓手,是体现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精神。如何加快商洛的一村一品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突破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商洛市发展一村一品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商洛市大力实施省、市一村一品规划,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一村一品工作稳步推进,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带动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按照“做大在规模”的要求,商洛市各级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通过舆论宣传、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推动,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优生区域集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商洛市药、畜、旅游、劳务等主导产业和一批优势特色产品获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生猪、蛋鸡、板栗、核桃、洋芋和茶叶六大产业带,中药材、烤烟、蚕桑、蔬菜、食用菌、水杂果等六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一村一品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到2013年,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053元,较上年增长23%,预计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以上。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积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以及农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农业产业化模式推广加快,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及产加销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至2013年底合作社规范发展。新发展合作社83个,累计达到787个。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达到244个、示范乡镇累计达到18个。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是绿色产业突破发展,一村一品品牌建设明显加快。商洛市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始终坚持打“绿色”牌,依靠绿色产业的大发展,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大力实施无公害行动计划,2013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面积306.8万亩,超任务6.8万亩,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31个,超过历史上商标注册数量的总和。
四是农业多种功能得到初步开发,农村经济增长亮点持续增多。各地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发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结合退耕还林、沼气建设等,大力发展以洁净环境、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环保农业,抢抓蓝商等两条三段高速公路开通、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和后花园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以农家乐、乡村游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3年全市发展休闲农家363家,休闲农庄23个,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处,仅全市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3.1亿元。
五是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通过政策倾斜、重点帮扶,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成效比较明显。2012年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个,累计达到22个,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填补了历史空白,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78个。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全市实施一村一品发展项目15个,计划投资 350万元,实际完成2703.87万元;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9.3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805万元、项目投入1.42亿元,带动民间资本投入17.77亿多元,有效促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二、商洛市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商洛一村一品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少、小、散、短、浅、低”,即数量少、规模小、分布散、链条短、科技含量浅、产业水平低。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生产聚集度低,缺乏规模效益。商洛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着多样的特色产品,但也表现出高度分散的状态,短期内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相对缓慢,这也是全市专业村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专业村仅百余个,仅占5.8%,而达到省上一村一品标准的专业村仅占3.3%。
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还不强。商洛的特色产业和产品仍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農产品加工业及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总量和多层次增值能力明显不足,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少,产业化水平低,整体上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尚不明显。
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县乡农技人员结构很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年龄和知识老化,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象,农技推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 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家近年来明显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民生等方面,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较少。商洛财政困难,市县挤不出更多的财力,农民普遍缺乏投入能力,随着各大银行收缩县以下经营网点,农民贷款更加艰难,而工商资本目前大多缺乏对农业产业投入的热情。因此,投入一村一品建设的资金十分匮乏,这也是调研中各地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三、对商洛市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建议
(一)在做大规模上下功夫。突出优质粮食、中药农业、猪鸡养殖、核桃板栗、薯类、蔬菜、食用菌、茶叶、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业和劳务业等,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充分挖掘特色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一村一品开展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发挥专业大户和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在区域内围绕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营规模适度、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产业板块,有条件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产业集聚带,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二)在新型主体建设上求突破。一村一品要向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一家一户这一建设主体不行,必须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建设主体,才能有效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继续发展各类农村中介组织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扶持建立实体运作、规范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能够更多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二是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联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重要纽带。在充分发挥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同时,要继续申报一批省级龙头企业,认定一批市级龙头企业,并认真落实中省优惠政策,加强运行监管,引导龙头企业将一村一品纳入基地建设,加强与农户和合作社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村一品向一品一社、一业一企方向发展。
(三)在培育品牌上做文章。市场经济就是品牌经济。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要把着力点由原来的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和创建品牌转移。一是实施品牌战略,靠品牌整合资源,靠品牌壮大产业,靠品牌开拓市场。二是坚持打绿色牌,充分发挥商洛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步伐,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各种传媒加大我市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拓展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推进一村一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四)在强化服务上求实效。要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开发升级为重点,努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增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入户。按照“便捷、易行、实用”原则,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技人员和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质农资等,切实解决好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訓,不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加强一村一品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及建成的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的作用,提高信息员素质,完善运行管理,及时发布供求等信息,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五)在政府支持上出实招。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组织领导责任,在工作部署、资源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重点考虑,用更多的精力、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认真谋划一村一品发展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二是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发展一村一品,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村是实施主体,相关部门是服务主体,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三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区财政全面设立一村一品专项发展资金,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四是强化督查考核。落实市上《一村一品工作考核办法》和《驻村指导员管理办法》,将一村一品纳入县区政府和市直包扶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作为衡量和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