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于上海农校园艺专业的侯稚群18岁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一心致力于农民培训事业。参加工作后,侯稚群深刻体会到“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宽广,服务好“三农”的关系重大。16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多学科、多领域深造,先后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本科学习。她积极参与学校全日制、非全日制农业类中等、高等学历教育、农业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及科技入户、科技助残等工作,并多次获得市、区农民培训工作优秀教师、“奉贤区新长征突击手”、奉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奖”等荣誉,2012年参加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大赛获得二等奖。
她,愿做教学的创新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侯稚群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已经形成较固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所以在授课时不能以权威、指导者自居,而应该作为“被咨询者”、“助手”。因此,她常常使用“范例教学”的方法,将平时与农民的交谈中、入户指导中碰到的事例进行汇总分析,以实物演示、图画演示、语言描述等手段,引导农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继而一起探讨制定解决方案。侯稚群认为,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课堂上“议”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农民朋友来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得出的解决方案,她还鼓励农民们去“尝试”。一次,她在指导农民使用自制糖醋酒液诱杀害虫时,就邀请了尝试过的农民上台谈谈使用效果及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侯稚群深知,成功源于细节。在进村授课时,有的农民朋友会领着家中的孩子来听课,这样一来,不仅会扰乱课堂秩序,还会影响其听课专注度,碰到孩子吵闹甚至还会离开课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侯稚群每次下乡上课,都会提前准备一些糖果,看到孩子打闹就会分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安抚了小朋友,也使带他们来的农民朋友能够安心听课,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侯稚群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转变为“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从农业范畴上讲,农广校将来需要培养的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要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他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成为今后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她,愿做农民的引导人。侯稚群常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什么、去培训什么”,一次,她发现个别农户施肥比较粗放,甚至有些生理病害还往往误用杀菌剂来进行防治,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还易产生药害。侯稚群坐不住了,她赶紧收集农业污染、土壤肥料、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近年来本地区推广使用的测土配方技术,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引导农民充分使用设在村委会内的自助查询系统,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培训。授课过程中,侯稚群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如何自助查询自家田块的丰缺情况以及查看专家提出的施肥配方建议卡。她还仔细介绍推广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合理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环境污染。侯稚群从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大形势出发,从农民实际困难、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多年来,她陆续开设了有机农业、蔬菜农药安全使用、绿叶菜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测土配方与施肥技术、瓜果栽培工、农业保险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她还根据农民生活实际需求开设了信息化“入门篇”、家电节能、急救知识普及、居家养老指导等非农领域课程,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她,愿做农民的贴心人。多年来,侯稚群不但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制演讲稿,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农民接受,她还根据农民年龄偏大、记性不好的特点,自制“明白纸”,人手一份进行发放,以便提高农民培训的长效性。每年由她制作并发放的“明白纸”就有上千份之多。侯稚群还常常利用下乡授课与技术指导的机会,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倾听农民需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7月的一个晌午,天气燥热,可心里惦记着金汇镇残疾帮困对象徐阿姨的她还是顶着烈日去送有机肥料和新型农药。一次,侯稚群在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时了解到了徐阿姨家的难处:“我们都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农资店都开在镇上,每次买点什么都要麻烦邻里帮忙带,有时邻居忘了也只好算了,往往会错过施肥防病适期”,从这之后,侯稚群不单进行技术指导外,还经常性地帮徐阿姨家捎带农资和其他物品。徐阿姨对此非常感动,那天临走时,她拿出了自家种的菜瓜,硬是塞给了侯稚群,“天太热,老师您一定要拿着,就当路上解解渴吧。”
她,愿做农民教师的培育员。侯稚群深知,农民培训工作不能光靠农广校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培养了许多从业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分别在区、镇、村各条线上发挥着各自的贡献。一次,她聘请奉贤区庄行镇“金冠”蜜梨园园长、庄行蜜梨合作社理事长、庄行镇“梨王”夏仁火担任“教师”,请他来开展示范教学,进行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结果一下子吸引了周边四十多位梨民踊跃前来,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她,愿做农民培训的宣传员。侯稚群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但需要俯下身子实干苦干,对于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介绍也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奉贤报》、上海农业技术网、上海农村远程教育网、奉贤政府网、奉贤农业网、《奉贤农业》杂志等相关媒体上发表通讯百余篇,为农民培训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这项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事业,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农口系统优秀信息员。
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除了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的是一份爱农的心。十多年来的真情付出和辛勤劳作,使侯稚群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孕育了热爱之缘。她的付出得到了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及同志们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得到了当地农民朋友们的交口称赞。侯稚群,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广校教师,真真切切帮助农民朋友实现致富梦,不来半点虚情假意,让自己的青春尽情地绽放在广袤的田野上,与农民朋友心连心。
她,愿做教学的创新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侯稚群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已经形成较固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所以在授课时不能以权威、指导者自居,而应该作为“被咨询者”、“助手”。因此,她常常使用“范例教学”的方法,将平时与农民的交谈中、入户指导中碰到的事例进行汇总分析,以实物演示、图画演示、语言描述等手段,引导农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继而一起探讨制定解决方案。侯稚群认为,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课堂上“议”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农民朋友来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得出的解决方案,她还鼓励农民们去“尝试”。一次,她在指导农民使用自制糖醋酒液诱杀害虫时,就邀请了尝试过的农民上台谈谈使用效果及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侯稚群深知,成功源于细节。在进村授课时,有的农民朋友会领着家中的孩子来听课,这样一来,不仅会扰乱课堂秩序,还会影响其听课专注度,碰到孩子吵闹甚至还会离开课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侯稚群每次下乡上课,都会提前准备一些糖果,看到孩子打闹就会分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安抚了小朋友,也使带他们来的农民朋友能够安心听课,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侯稚群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转变为“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从农业范畴上讲,农广校将来需要培养的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要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他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成为今后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她,愿做农民的引导人。侯稚群常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什么、去培训什么”,一次,她发现个别农户施肥比较粗放,甚至有些生理病害还往往误用杀菌剂来进行防治,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还易产生药害。侯稚群坐不住了,她赶紧收集农业污染、土壤肥料、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近年来本地区推广使用的测土配方技术,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引导农民充分使用设在村委会内的自助查询系统,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培训。授课过程中,侯稚群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如何自助查询自家田块的丰缺情况以及查看专家提出的施肥配方建议卡。她还仔细介绍推广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合理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环境污染。侯稚群从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大形势出发,从农民实际困难、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多年来,她陆续开设了有机农业、蔬菜农药安全使用、绿叶菜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测土配方与施肥技术、瓜果栽培工、农业保险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她还根据农民生活实际需求开设了信息化“入门篇”、家电节能、急救知识普及、居家养老指导等非农领域课程,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她,愿做农民的贴心人。多年来,侯稚群不但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制演讲稿,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农民接受,她还根据农民年龄偏大、记性不好的特点,自制“明白纸”,人手一份进行发放,以便提高农民培训的长效性。每年由她制作并发放的“明白纸”就有上千份之多。侯稚群还常常利用下乡授课与技术指导的机会,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倾听农民需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7月的一个晌午,天气燥热,可心里惦记着金汇镇残疾帮困对象徐阿姨的她还是顶着烈日去送有机肥料和新型农药。一次,侯稚群在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时了解到了徐阿姨家的难处:“我们都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农资店都开在镇上,每次买点什么都要麻烦邻里帮忙带,有时邻居忘了也只好算了,往往会错过施肥防病适期”,从这之后,侯稚群不单进行技术指导外,还经常性地帮徐阿姨家捎带农资和其他物品。徐阿姨对此非常感动,那天临走时,她拿出了自家种的菜瓜,硬是塞给了侯稚群,“天太热,老师您一定要拿着,就当路上解解渴吧。”
她,愿做农民教师的培育员。侯稚群深知,农民培训工作不能光靠农广校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培养了许多从业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分别在区、镇、村各条线上发挥着各自的贡献。一次,她聘请奉贤区庄行镇“金冠”蜜梨园园长、庄行蜜梨合作社理事长、庄行镇“梨王”夏仁火担任“教师”,请他来开展示范教学,进行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结果一下子吸引了周边四十多位梨民踊跃前来,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她,愿做农民培训的宣传员。侯稚群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但需要俯下身子实干苦干,对于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介绍也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奉贤报》、上海农业技术网、上海农村远程教育网、奉贤政府网、奉贤农业网、《奉贤农业》杂志等相关媒体上发表通讯百余篇,为农民培训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这项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事业,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农口系统优秀信息员。
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除了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的是一份爱农的心。十多年来的真情付出和辛勤劳作,使侯稚群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孕育了热爱之缘。她的付出得到了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及同志们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得到了当地农民朋友们的交口称赞。侯稚群,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广校教师,真真切切帮助农民朋友实现致富梦,不来半点虚情假意,让自己的青春尽情地绽放在广袤的田野上,与农民朋友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