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髓核摘除术 小切口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9
   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0~61岁,平均41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6年;L3~4 7例,L4~5 32例,L5~S1 25例;49例CT/MRI提示神经根管狭窄。所有入选病例均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与临床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神经定位体征均与影像学定位单节段突出相符合,经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疾病类型、体质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如患者无法配合可采取全身麻醉,俯卧位并悬空腹部,在术前腰椎棘突钉入高密度针头,以便在X线正侧位片中准确定位。然后根据定位情况,于病变部位椎间隙间作正中纵切口,长3~4cm,保留棘上、棘间韧带及棘突,紧贴椎板推开软组织,椎板拉钩牵开骶棘肌,用刮匙清除残余肌肉及椎间隙脂肪组织,完全暴露椎板。用小骨刀于上位椎板下缘作倒“L”形1.5~2mm截骨,提起骨块,黄韧带一般均被提起,小尖刀切除黄韧带,小心用神经剥离子将硬膜囊和神经根牵向内侧,即可清楚地显露出椎间盘。接着用椎板咬骨钳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和下位椎板上缘,扩大椎板间隙成大小1.5~2cm的骨窗,暴露椎管,小心用神经剥离子将硬膜囊和神经根牵向内侧,即可清楚地显露出椎间盘。用神经剥离子探查神经根张力,如张力不大,可在棉片保护下将神经根移开,以便显露椎间盘;若神经根水肿并张力较高,可探查并扩大神经根管后再行椎间盘髓核切除,以避免在术中损伤神经根。摘除突出髓核后,在切口处置放细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负压引流48小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即全椎板切除或扩大椎板切除术,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以突出间隙为中心,后正中切口6~8cm,暴露患侧间隙相邻椎板,咬除黄韧带及下位全部椎板,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并将其向内侧牵拉,勿使其损伤,摘除突出髓核,用髓核钳或刮匙取出椎间隙内残余椎间盘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止血,放置引流管引流。
   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性抗生素静滴1周,地塞米松10mg加入液体静滴3天,以避免术后感染。术后严密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及会阴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次日可作直腿抬高及背肌功能锻炼,以促进神经恢复,卧床休息1周后可在腰围保护下缓慢下地活动,加强锻炼,需量力而行,以不劳累为标准。48小时可拔除腰部引流管。常规术后1个月可基本恢复运动能力,3个月可完全恢复正常,恢复过程应常规行CT进行随访,对恢复情况进行监测。随访时间至少1年,有1例患者术后失访,最终共21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
   疗效判断标准:以半年后症状体征变化为标准,疗效评价分为4级。①优: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无腰腿痛,肌力及皮肤感觉正常;②良: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劳累后偶有腰痛,休息后可缓解,腰腿活动自如;③可:直腿抬高较术前改善,时有腰腿疼痛,活动受限;④差:术后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表示,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椎间盘对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压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多样,如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切除到介入、椎间盘镜手术等,因此正确选择手术治疗术式是临床医生值得探讨的问题[1]。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是一种有限创伤手术方式,是通过咬除上下少许椎板,切除黄韧带,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本手术的优点是既能做到足够减压,并且切除骨质范围小,能最大限度保留椎板和关节突,棘突及其韧带无明显损伤,周围结构破坏小,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腰椎后部结构的完整性,保留了骨性屏障和支架作用,尽可能避免了术后硬膜外粘连,降低了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定的可能性;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2]。
   椎间盘定位及注意事项[3],术前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有无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确定病变间隙。本组1例患者因两者粘连分离不小心导致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残存椎间盘髓核组织有引起术后复发的可能,本组1例术后复发,考虑是髓核未完全摘除原因,加上腰部用力过度,因此主张尽量取出病变髓核组织。如果是两个间隙椎间盘髓核突出,则行两个间隙开窗;突出物较大时,则行潜行扩大开窗。
   参考文献
  1 彭焰,黄东生,李春海,等.椎间盘镜与开放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04,25(4):371-372.
  2 刘修华,刘许峰,王小娟,等.小切口经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9):618-620.
  3 谢军,邓宁,岑文广.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5):5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评估其安全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临床资料。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例行胆道镜取石。无胆漏及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30个月,无胆管残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术式,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7   原发发性甲亢,即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Graves病占甲亢的80%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患者。Graves病起病缓慢,但也有起病急者,短时间内即出现典型甲亢症状。   临床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有心慌、气短,颈部肿大,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消瘦,易出汗、怕热、手震颤、手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70   三氧为含有三个氧原子的气体分子,又名臭氧,有强氧化性,应用于医学领域被称为医用三氧。在欧洲有长达百余年历史,早期主要用于伤口的清创和治疗,后来陆续报道了在关节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等。2006年引进德国哈其乐医用三氧系统用于关节及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2008年开始用于辅助治疗胃溃疡
期刊
基金项目 广州市卫生局立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8-YB-210  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氨、凝血指标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重症肝炎按住院单双号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经胃肠道给予含益生菌的活性乳酸奶3次,3正餐餐后半小时服用。对照组3正餐餐后给予白开水,2周后测生化值等一系列检查与治疗前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改善较明显,血氨值升高较小,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80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橡皮筋挂线法一次性根治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80例,随访2个月~1年,一次性治愈78例,形成肛瘘二次手术治愈2例,一次性治愈率98%。结论:切开挂线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疗效好,疗程短,肛瘘发生率低,避免了二次手术之苦,无后遗症,不影响肛门节制功能。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切开挂线 一次性根治  doi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选择不同的经尿道双极电切方法治疗浅表膀胱肿瘤28例,术后化疗药物规律地膀胱灌注。结果:28例膀胱肿瘤均一次性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65分钟,平均30分钟;术中出血10~150ml,平均22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6天出院。随访1~3年,1例单发肿瘤在术后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0   肛瘘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定了统一标准分类法,以外括约肌深部为标志,将瘘管经过此线以上称为高位肛瘘。一直以来,彻底清除原发病感染灶和保护肛门功能被看作是高位肛瘘的治疗中并重的问题。现将高位肛瘘内口的现代研究及手术方式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肛瘘内口问题   按照肛周的解剖位置,E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经后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经验,讨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顸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减压术  doi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弥可保、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使用弥可保、神经妥乐平针剂注射或口服片剂治疗糖尿病患者70例,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两药联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弥可保、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作用持久。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8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早期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式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死亡率[1]。2006~2010年对合并较重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