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逐渐的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也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在经过了一轮较快的发展后出现了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分析了其在管理、设施、产品等六个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 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风情为依托,利用乡村生活要素吸引游客前往乡村并进行观赏、休闲、体验、购物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效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又维护了生态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辽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推动下,辽宁省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其丰富的乡村资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辽宁省乡村旅游资源情况
目前已建成旅游特色乡镇169个,旅游专业村578个,农家乐7491个,国家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3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点相继发展起来,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各种农业旅游产品体系。
(二)辽宁省乡村旅游模式
目前,辽宁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其呈现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家乐”模式,即当地的农民利用自家的农业资源及配套服务来吸引旅游者,如喂农家鸡、品农家菜、住农家院等。第二种是“农业采摘”模式,这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游客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亲自到果园、蔬菜园中体验采摘和尝鲜的乐趣。三是农业科技观光游,这种乡村旅游形式将农业、科技和旅游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来吸引旅游者,既能够达到科研实验的目的,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求知的欲望。
(三)辽宁省乡村旅游市场
辽宁省是我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大省之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城镇人口,本省城镇居民则是辽宁省乡村旅游消费频次最多的消费者。因此,辽宁省乡村旅游首要开拓的是本省城镇市场。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两大国内旅游主力市场之间,重点市场包括近域7个省份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市和自治区。
2010年,辽宁入境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东北亚、港澳台、欧美澳、东南亚四个地区。东北亚是最大的入境客源区,所占比重约为65%;港澳台是第二大客源区,比重约15%左右。2010年,日本、韩国入境游客均突破100万人次,香港、台湾和俄罗斯分别为24、24和22万人次。因此,辽宁省乡村旅游市场拓展要重点开发日、韩、台、港。
二、辽宁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构和政策不健全
乡村旅游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管理失控、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且问题无人管理、互相推脱,影响了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缺少乡村旅游的相关法律条文,辽宁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基础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可达性。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的主要乡镇已实现“村村通柏油”,但却忽视了景区内道路以及景区间道路的修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旅游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村镇政府投资不够,缺少合理的道路和交通布局规划,另外,有限的旅游者数量以及旅游旺季的短暂性,也造成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忽视。
餐饮和住宿。辽宁省乡村旅游经营者多数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上缺少乡镇政府资金的投入,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项目多存在接待设施低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差,卫生条件令人堪忧的问题。另外,休息游憩设施不足,甚至没有,这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
(三)缺少合理规划,未形成规模效应
辽宁省目前乡村旅游大都为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由于宏观调控不够,缺乏科学策划,监管力度较差,造成了各区县的盲目竞争,而且开发层次低、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互相排斥、破坏环境。乡村地区“看隔壁”的习惯也使得乡村旅游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
(四)各地区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总体来说,全省共17个县级市,24个县,以沈阳、大连为城市依托的乡村旅游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经济效益较高。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辽西地区的乡村旅游由于缺少客源市场加之政府对乡村旅游地位的忽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省内外叫响的品牌项目。这主要是由于客源地经济水平、居民收入的不均等,以及本身的宣传开发力度不够。
(五)产品开发较为初级,活动缺乏特色
辽宁省乡村旅游产品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目前辽宁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很少,活动形式过于单调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延续了“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传统形式。不少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其实质,只追求“家业”外在形式的趋同化模仿,而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展现。
(六)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区多数从业人员为当地农家子弟,普遍存在着服务管理差、服务意识差、服务推销差、服务规范差、服务技能差等问题。经营者宁愿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却不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多数项目并没有真正迎合旅游者需求,难以长期吸引回头客。此外,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很少学习他人经验;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维护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从而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
一方面,省级相关部门须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重点支持农业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培训、公共设施建设等经费,支持农业旅游丰收计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各地区政府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管理,并设立专门乡村旅游部门,负责联系和协调当地发改委、农委等相关部门,研究并解决各县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乡村旅游的法律体系和服务标准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建立配套的政策。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工商、卫生、旅游、环保四部门要联合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危及产业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的监控与管理。
(三)改造基础设施
首先,要重点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增加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乡政府应针对“农家乐”的餐饮和住宿接待存在的安全以及卫生标准进行改进和规范。另外,政府应该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把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为无障碍旅游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规划
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各县(市)区要将乡村旅游纳入省乡村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以及本地区近期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規划不仅要考虑规划区自身的利益,而且还要兼顾所在社区的整体利益。同时,乡村旅游规划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创新管理模式
村镇政府在确保农民利益基础上,应鼓励农户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创办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企业;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和农户共同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和经营,推动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发展。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1lslktjjx-77)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基金项目UQ-tourism-2009-009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004(6).
[2]刘爱服.试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旅游学刊.2005(1).
[3]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旅游科学.2007(6).
[4]夏学英,王慧.新农村建设中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7(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逐渐的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也开始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在经过了一轮较快的发展后出现了一些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分析了其在管理、设施、产品等六个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发展 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风情为依托,利用乡村生活要素吸引游客前往乡村并进行观赏、休闲、体验、购物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既有效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又维护了生态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辽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推动下,辽宁省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依靠其丰富的乡村资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辽宁省乡村旅游资源情况
目前已建成旅游特色乡镇169个,旅游专业村578个,农家乐7491个,国家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3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点相继发展起来,基本形成了覆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各种农业旅游产品体系。
(二)辽宁省乡村旅游模式
目前,辽宁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其呈现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家乐”模式,即当地的农民利用自家的农业资源及配套服务来吸引旅游者,如喂农家鸡、品农家菜、住农家院等。第二种是“农业采摘”模式,这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游客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游客可以亲自到果园、蔬菜园中体验采摘和尝鲜的乐趣。三是农业科技观光游,这种乡村旅游形式将农业、科技和旅游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来吸引旅游者,既能够达到科研实验的目的,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求知的欲望。
(三)辽宁省乡村旅游市场
辽宁省是我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大省之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城镇人口,本省城镇居民则是辽宁省乡村旅游消费频次最多的消费者。因此,辽宁省乡村旅游首要开拓的是本省城镇市场。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两大国内旅游主力市场之间,重点市场包括近域7个省份即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市和自治区。
2010年,辽宁入境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东北亚、港澳台、欧美澳、东南亚四个地区。东北亚是最大的入境客源区,所占比重约为65%;港澳台是第二大客源区,比重约15%左右。2010年,日本、韩国入境游客均突破100万人次,香港、台湾和俄罗斯分别为24、24和22万人次。因此,辽宁省乡村旅游市场拓展要重点开发日、韩、台、港。
二、辽宁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构和政策不健全
乡村旅游区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管理失控、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且问题无人管理、互相推脱,影响了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缺少乡村旅游的相关法律条文,辽宁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基础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可达性。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的主要乡镇已实现“村村通柏油”,但却忽视了景区内道路以及景区间道路的修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旅游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村镇政府投资不够,缺少合理的道路和交通布局规划,另外,有限的旅游者数量以及旅游旺季的短暂性,也造成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忽视。
餐饮和住宿。辽宁省乡村旅游经营者多数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上缺少乡镇政府资金的投入,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有限,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项目多存在接待设施低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差,卫生条件令人堪忧的问题。另外,休息游憩设施不足,甚至没有,这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
(三)缺少合理规划,未形成规模效应
辽宁省目前乡村旅游大都为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由于宏观调控不够,缺乏科学策划,监管力度较差,造成了各区县的盲目竞争,而且开发层次低、规模小、经营不规范、互相排斥、破坏环境。乡村地区“看隔壁”的习惯也使得乡村旅游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
(四)各地区发展状况差距较大
总体来说,全省共17个县级市,24个县,以沈阳、大连为城市依托的乡村旅游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经济效益较高。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辽西地区的乡村旅游由于缺少客源市场加之政府对乡村旅游地位的忽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省内外叫响的品牌项目。这主要是由于客源地经济水平、居民收入的不均等,以及本身的宣传开发力度不够。
(五)产品开发较为初级,活动缺乏特色
辽宁省乡村旅游产品仅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目前辽宁乡村旅游的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很少,活动形式过于单调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延续了“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传统形式。不少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其实质,只追求“家业”外在形式的趋同化模仿,而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展现。
(六)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区多数从业人员为当地农家子弟,普遍存在着服务管理差、服务意识差、服务推销差、服务规范差、服务技能差等问题。经营者宁愿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却不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多数项目并没有真正迎合旅游者需求,难以长期吸引回头客。此外,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很少学习他人经验;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维护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从而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
一方面,省级相关部门须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重点支持农业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培训、公共设施建设等经费,支持农业旅游丰收计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各地区政府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管理,并设立专门乡村旅游部门,负责联系和协调当地发改委、农委等相关部门,研究并解决各县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乡村旅游的法律体系和服务标准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准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建立配套的政策。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工商、卫生、旅游、环保四部门要联合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危及产业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的监控与管理。
(三)改造基础设施
首先,要重点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增加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乡政府应针对“农家乐”的餐饮和住宿接待存在的安全以及卫生标准进行改进和规范。另外,政府应该积极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把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为无障碍旅游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规划
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各县(市)区要将乡村旅游纳入省乡村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以及本地区近期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規划不仅要考虑规划区自身的利益,而且还要兼顾所在社区的整体利益。同时,乡村旅游规划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创新管理模式
村镇政府在确保农民利益基础上,应鼓励农户以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创办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企业;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和农户共同方式参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大企业参与投资开发和经营,推动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发展。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1lslktjjx-77)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基金项目UQ-tourism-2009-009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2004(6).
[2]刘爱服.试论京郊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旅游学刊.2005(1).
[3]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旅游科学.2007(6).
[4]夏学英,王慧.新农村建设中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