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对比
课标教材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知识分布较散,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知识整理,而大纲教材知识呆板,灵活性不强,但在知识的整理上系统性较强,所以我们教师在总复习时,既要兼顾课标教材的灵活,要让学生充分回顾与交流,又要有机应用大纲教材的系统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如:各种概念、定理、结论的知识给出、各种知识类型的整理,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如:圆柱体积的四种类型,1.已知底面积和高,求体积。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4.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二、概念性知识的对比
1.方程与等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里有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又要是等式,缺一不可。而等式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
关键词:方程 含有未知数 等式
如:在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1) 6.3+6=12.3 (2) 5x-4 (3) 0.8+2x=10 ,根据方程所具备的两个条件即可选择。
2.数的改写与省略尾数
如:把43261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改写得到的数是准确数。“一改万”扩大了10000倍,所以4326100=432.61万。
省略尾数是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得到的是近似数,方法是先按“一改万”的方法得到432.61万,再看小数点后一位上的数字,在这一位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432.61万≈433万。
关键词:改写得到的数是准确数,找到“万”位或“亿”位。在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省略尾数是近似数,找到“万”位或“亿”位,看“千”位或“千万”位能舍还是入,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3.求分率与求数量
如: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 ),每份是( )米。
这里都是求“其中的一份数”。但每份占( ),是求不带单位名称的分率:每份是( )米,是求带单位名称的“数量”。求分率时,不论绳子有多长,都是把它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求数量时,就是把绳子的全长的数量3米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的长是3÷5=■米。
关键词:求分率时,只要写出分数单位。
求带单位的数量时,用总量数÷总份数
4.求比值与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学生容易混淆,讲解时要说明。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但求比值和化简比可同时进行。
如:16:24=■=■=2 :3,这里的■就是比值,把比值写成比的形式2:3就是化简比。
4:■=4×■=10=10 :1,这里的10就是比值,把比值写成比的形式10:1就是化简比。
三、数的运算的对比
计算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所以,在复习时,也可用对比的形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分清各类题型的联系与区别。
如:35×101 125×32
两道题都可以用分解式计算,但在讲解时,要注意强调怎样分解,两个因数较接近整百时,观察能不能用凑整式,如125×32,125和 那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百、整千数,再进行分解,即把32分解成8×4,则两道题 简算为:
35×101 125×32
=35×(100+1) =125×8×4
=35×100+35×1 =1000×4
=3500+35 =4000
=3535
四、应用题的对比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发生应用题,按教材编写讲解时,学生易懂会做,但在综合应用时,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思路不清。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打破常规,灵活使用教材,应用对比性复习,使之加以区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含有“是”字句与“比”字句的求分率的应用题
在分数应用题中,求分率的应用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含有是、占、相当于的分为一类,简称“是”字句。含有“比”字的分为一类,简称“比”字句,在做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找到单位“1”的量,如果按照教材讲解,学生难于掌握,我们把它放在一起,归纳一定的方法进行讲解:
如:甲數是40,乙数是50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关键词:含有“是”字。只要找到“是”字,把是字看做“÷”,再用是字前面的数除以是字后面的数。即(1) 40÷50 (2) 50÷40
(3)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
(4)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关键词:含有比字,只要找到“比”字,用(大数—小数)÷比字后面的量,即(3)(50—40)÷50 (4)(50—40)÷40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比”字后面的量已知还是未知,从而决定解法的不同。
如:(1)大货车的速度是每时34千米,小汽车的速度比大货车的速度的2倍少8千米,求小货车的速度。
(2)大货车的速度是每时34千米,大货车的速度比小货车的速度的2倍少8千米。求大货车的速度,
这两道题一看上去好像同一道题,其实不然,两道题的第二个条件不同,(1)题是小汽车比大汽车,(2)题是大货车比小货车,学生容易混淆。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比字,看比字后面的量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的要用乘法计算,多加少减。未知的用方程解答,多加少减,则(1)34×2-8 (2)2x-8=34。这样多训练,学生就能区分了。
对比性复习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标教材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知识分布较散,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知识整理,而大纲教材知识呆板,灵活性不强,但在知识的整理上系统性较强,所以我们教师在总复习时,既要兼顾课标教材的灵活,要让学生充分回顾与交流,又要有机应用大纲教材的系统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如:各种概念、定理、结论的知识给出、各种知识类型的整理,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如:圆柱体积的四种类型,1.已知底面积和高,求体积。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4.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二、概念性知识的对比
1.方程与等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里有两个条件,既要有未知数,又要是等式,缺一不可。而等式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
关键词:方程 含有未知数 等式
如:在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1) 6.3+6=12.3 (2) 5x-4 (3) 0.8+2x=10 ,根据方程所具备的两个条件即可选择。
2.数的改写与省略尾数
如:把4326100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改写得到的数是准确数。“一改万”扩大了10000倍,所以4326100=432.61万。
省略尾数是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得到的是近似数,方法是先按“一改万”的方法得到432.61万,再看小数点后一位上的数字,在这一位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432.61万≈433万。
关键词:改写得到的数是准确数,找到“万”位或“亿”位。在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省略尾数是近似数,找到“万”位或“亿”位,看“千”位或“千万”位能舍还是入,再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3.求分率与求数量
如: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 ),每份是( )米。
这里都是求“其中的一份数”。但每份占( ),是求不带单位名称的分率:每份是( )米,是求带单位名称的“数量”。求分率时,不论绳子有多长,都是把它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求数量时,就是把绳子的全长的数量3米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的长是3÷5=■米。
关键词:求分率时,只要写出分数单位。
求带单位的数量时,用总量数÷总份数
4.求比值与化简比
求比值和化简比学生容易混淆,讲解时要说明。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但求比值和化简比可同时进行。
如:16:24=■=■=2 :3,这里的■就是比值,把比值写成比的形式2:3就是化简比。
4:■=4×■=10=10 :1,这里的10就是比值,把比值写成比的形式10:1就是化简比。
三、数的运算的对比
计算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所以,在复习时,也可用对比的形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分清各类题型的联系与区别。
如:35×101 125×32
两道题都可以用分解式计算,但在讲解时,要注意强调怎样分解,两个因数较接近整百时,观察能不能用凑整式,如125×32,125和 那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百、整千数,再进行分解,即把32分解成8×4,则两道题 简算为:
35×101 125×32
=35×(100+1) =125×8×4
=35×100+35×1 =1000×4
=3500+35 =4000
=3535
四、应用题的对比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发生应用题,按教材编写讲解时,学生易懂会做,但在综合应用时,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思路不清。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打破常规,灵活使用教材,应用对比性复习,使之加以区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含有“是”字句与“比”字句的求分率的应用题
在分数应用题中,求分率的应用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含有是、占、相当于的分为一类,简称“是”字句。含有“比”字的分为一类,简称“比”字句,在做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找到单位“1”的量,如果按照教材讲解,学生难于掌握,我们把它放在一起,归纳一定的方法进行讲解:
如:甲數是40,乙数是50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关键词:含有“是”字。只要找到“是”字,把是字看做“÷”,再用是字前面的数除以是字后面的数。即(1) 40÷50 (2) 50÷40
(3)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
(4)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关键词:含有比字,只要找到“比”字,用(大数—小数)÷比字后面的量,即(3)(50—40)÷50 (4)(50—40)÷40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比”字后面的量已知还是未知,从而决定解法的不同。
如:(1)大货车的速度是每时34千米,小汽车的速度比大货车的速度的2倍少8千米,求小货车的速度。
(2)大货车的速度是每时34千米,大货车的速度比小货车的速度的2倍少8千米。求大货车的速度,
这两道题一看上去好像同一道题,其实不然,两道题的第二个条件不同,(1)题是小汽车比大汽车,(2)题是大货车比小货车,学生容易混淆。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比字,看比字后面的量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的要用乘法计算,多加少减。未知的用方程解答,多加少减,则(1)34×2-8 (2)2x-8=34。这样多训练,学生就能区分了。
对比性复习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