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学生知识灵活运用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是现代地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以三生课堂教学为例,从笃实专业知识、利用教学媒介、采取假设教学手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属于想象力的一个小范畴,即人通过想象,将很多事物在自己头脑中产生虚拟的,方位与范围上的思维定位,其属于高级思维能力,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整个过程就是空间思维过程。一般情况下,对空间思维能力造成影响的因素有三种:首先是学生自身本就具有的形象与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其次是学生在展开想象之前所累积的知识而形成的空间概念。最后是即将被定位的某种事物自身所具备的一些时空特征。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所认识的空间应该是以地理事物空间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四种环境。鉴于地理学的空间思维比较抽象,学生对其很难正确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其近几年来也称为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将其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思维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性、区分性、联系性、实用性等,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为清晰、准确的空间位置范围,这在分析过程中具备严谨的思维有着极其明显的作用。
一、笃实地理基础知识,为培养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地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地形原理等基础知识是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如图1所示,对于以下的A、B、C、D四点,如何推测这四点的盐度高低?这题就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定位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来解决问题,首先须了解对海洋表层盐度高低有较明显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需知道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性质等等相关情况,另外还须掌握同一个纬度的海域暖流流经区盐度与寒流流经区的盐度相比存在着差异性。倘若学生了解到这些基本的课本知识,那么就能够清楚的知道下图1中的A、B两点都受到赤道的低气压带控制,此点范围内的蒸发量远远小于降雨量,但是C、D两点与A、B两点都不同,均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此点范围内降雨量远远小于蒸发量。所以,可知C、D两点处的盐度与A、B处的盐度相比,前者比后者大得多,但又因为有巴西暖流流经C处,并且有本格拉寒流流经D处,所以二者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C处的盐度明显高于D处,对于A处而言,有亚马逊河从此处注入海洋,所以该点的盐度远不如B处的高,那么此题的答案非常明显,也就是A、B、C、D四点盐度从高处向低处的排列顺序为C、D、B、A。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发现,很多题型都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形成的,那么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咬透课本,从基础知识着手,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利用教学媒介,促进想象力的培养
(一)利用各种形象的、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
地理直观教虽然具与实际上的事物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比例差异,但若教师能够将这些直观的教具有效地利用起来,形成较为容易的、简单的地理空间概念,就能够帮助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快速形成。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所提及到的教具主要是指一些帮助教学的模型、图片、示意图等。对于这些教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并将其想象为实物,了解其动态发展情况。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利用教学模型地球仪来为学生讲述地球的相关形态与状况等,增加学生对地球的理解,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通过各种现代教具进行教学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种现代教具也逐步的运用到教学课堂领域中,并将各种人类无法正确解释的问题形象的、直观的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例如,关于书本中的台风、喜马拉雅山等,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具来让其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管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应用于教学中的现代教学辅助设备较多,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相对最高,它能够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相关情况,还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正午太阳的变化规律,这些东西让教师仅靠一张嘴是无法表达清楚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就能够形象的、生动的将这些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记忆和理解,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一课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来为学生展示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给国家和人们的财产等造成的损失,并将一幅幅凄凉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与此同时,再将一些人们乱砍乱伐、杀害动物等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想象未来整个地球的样子,然后从我做起,保护地球,从而来达到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假设教学手法,开阔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各种意境,对于高中地理教材而言,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存在着较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例如,倘若地球从东向西自转,那么将会对太阳日的长短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倘若银河系中的每一颗星星上都能够生存,将会怎样呢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充满想象和联想,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发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除采用反问的方式外,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边讲述知识,边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思考与想象,例如,部分海洋、水流等通过波浪线等来代替,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较为直观的、简单的图画素材。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课时,为学生画草图比仅仅利用一些挂图更有效,因为草图是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一起描摹出来的,表达更清晰,更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继续利用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牵线搭桥。
总之,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鉴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要想营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空间定位,更重要的是学生笃实基础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瑜.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3
[2]吴培宏.论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59
[3]黄年娟.浅谈《机械制图》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09(4):193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属于想象力的一个小范畴,即人通过想象,将很多事物在自己头脑中产生虚拟的,方位与范围上的思维定位,其属于高级思维能力,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整个过程就是空间思维过程。一般情况下,对空间思维能力造成影响的因素有三种:首先是学生自身本就具有的形象与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其次是学生在展开想象之前所累积的知识而形成的空间概念。最后是即将被定位的某种事物自身所具备的一些时空特征。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所认识的空间应该是以地理事物空间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四种环境。鉴于地理学的空间思维比较抽象,学生对其很难正确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其近几年来也称为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将其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保证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思维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性、区分性、联系性、实用性等,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为清晰、准确的空间位置范围,这在分析过程中具备严谨的思维有着极其明显的作用。
一、笃实地理基础知识,为培养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地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地形原理等基础知识是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如图1所示,对于以下的A、B、C、D四点,如何推测这四点的盐度高低?这题就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定位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来解决问题,首先须了解对海洋表层盐度高低有较明显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需知道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性质等等相关情况,另外还须掌握同一个纬度的海域暖流流经区盐度与寒流流经区的盐度相比存在着差异性。倘若学生了解到这些基本的课本知识,那么就能够清楚的知道下图1中的A、B两点都受到赤道的低气压带控制,此点范围内的蒸发量远远小于降雨量,但是C、D两点与A、B两点都不同,均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此点范围内降雨量远远小于蒸发量。所以,可知C、D两点处的盐度与A、B处的盐度相比,前者比后者大得多,但又因为有巴西暖流流经C处,并且有本格拉寒流流经D处,所以二者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C处的盐度明显高于D处,对于A处而言,有亚马逊河从此处注入海洋,所以该点的盐度远不如B处的高,那么此题的答案非常明显,也就是A、B、C、D四点盐度从高处向低处的排列顺序为C、D、B、A。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发现,很多题型都是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形成的,那么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先咬透课本,从基础知识着手,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利用教学媒介,促进想象力的培养
(一)利用各种形象的、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
地理直观教虽然具与实际上的事物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比例差异,但若教师能够将这些直观的教具有效地利用起来,形成较为容易的、简单的地理空间概念,就能够帮助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快速形成。一般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所提及到的教具主要是指一些帮助教学的模型、图片、示意图等。对于这些教具,学生就可以通过其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并将其想象为实物,了解其动态发展情况。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利用教学模型地球仪来为学生讲述地球的相关形态与状况等,增加学生对地球的理解,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二)通过各种现代教具进行教学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种现代教具也逐步的运用到教学课堂领域中,并将各种人类无法正确解释的问题形象的、直观的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例如,关于书本中的台风、喜马拉雅山等,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具来让其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管理,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应用于教学中的现代教学辅助设备较多,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相对最高,它能够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相关情况,还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正午太阳的变化规律,这些东西让教师仅靠一张嘴是无法表达清楚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就能够形象的、生动的将这些规律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记忆和理解,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一课时,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来为学生展示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给国家和人们的财产等造成的损失,并将一幅幅凄凉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与此同时,再将一些人们乱砍乱伐、杀害动物等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想象未来整个地球的样子,然后从我做起,保护地球,从而来达到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假设教学手法,开阔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各种意境,对于高中地理教材而言,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存在着较大的想象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例如,倘若地球从东向西自转,那么将会对太阳日的长短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倘若银河系中的每一颗星星上都能够生存,将会怎样呢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充满想象和联想,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发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除采用反问的方式外,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边讲述知识,边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思考与想象,例如,部分海洋、水流等通过波浪线等来代替,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较为直观的、简单的图画素材。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课时,为学生画草图比仅仅利用一些挂图更有效,因为草图是伴随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一起描摹出来的,表达更清晰,更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继续利用这一教学方法,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牵线搭桥。
总之,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鉴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要想营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空间定位,更重要的是学生笃实基础知识,并灵活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瑜.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3
[2]吴培宏.论高中地理情境教学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59
[3]黄年娟.浅谈《机械制图》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09(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