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代表着道统的权威。然而,在清朝的皇帝们看来,师徒关系却是朋党的纽带。
康熙一朝,朝臣围绕立储问题分朋结党,成为朝政痼疾,师生门户更是划分政治阵营的天然标准。雍正帝曾写下《朋党论》,宣称君子应只知有君主,不知有师友,此文成为清代解决朋党问题的官方指南。师生之间只应有职业性的关系,而不该有伦理上的责任,这是专制君主的逻辑,它适用于官场,也适用于民间。
乾隆四十六年,湖北孝感县的秀才程明流落河南已十余载,这时他年逾不惑,带着老婆沈氏和三个十几岁的儿子在异乡讨生活,老家还有老母亲要养活,而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他在桐柏县教村塾的微薄束,不用说,生计颇为艰难。这年二月,有朋友找到他,说本县财主郑友清要过81岁寿诞,想请他写一篇贺寿的文章,装点一下门面。程明虽与郑友清素不相识,但考虑到写寿文多少有些润笔,且郑友清也是从湖北迁来此地,还算有些乡谊,就应允了。
三月初一,郑友清做寿,这篇寿文就抄在寿幛之上,在郑家挂了出来。寿星出来看,却被其中“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两句话吓到了。在古代“创业”二字多指王朝开基立业,与民更始。例如记载李唐开国事迹的史书就叫《大唐创业起居注》,“创业之君”也专指开国皇帝。但“创业”又不同于“寡人”“钦此”这些法定的皇家用语。“创业”只是惯例上归皇家所有,没有明令禁止民间使用。
乾隆四十六年正是文字狱最泛滥的年份,高压文化政策已绷紧天下所有人的神经,以至于郑友清这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土财主,只看到“创业”两个字就惊慌起来。可寿幛既已挂出,不便立即摘下。郑友清吩咐家人,用红纸把那两句话贴了,过了当日再说。程明听说寿文被贴的事,心中老大不高兴,更怕官府来找他的麻烦。三月初三,他的四个学生在街上遇到郑友清的侄子郑万青,想逼令他去向老师道歉,对方不从,程门弟子人多势众,竟将郑万青暴打一顿。他们还写了大字报贴到街上,一来痛骂郑友清不识文理,二来替老师辩白。
这次公开辟谣让事件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创业”成了烫手山芋,写寿文的人不承认别有用意,被祝寿的人急于撇清关系。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能闹上公堂,因为造作逆词是死罪,诬陷他人造作逆词也是死罪,两方相争,必有一死。于是郑友清先将程明告到县衙,寿幛送官,是为物证。
查办文字案件的标准程序是先将相关人等统统押监,而后查抄人犯家中所有书籍、字纸,逐一审查。查来查去,程明的罪状又多了一条。他家有一部《后汉书》,书中有一篇《赵壹传》。程在这篇传的书页里夹了一张纸,抄录了其中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第二句是“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旁边还加了圈,又批“古今同慨”四字。
审案的官员问得好:如今圣天子在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值此千载难逢的盛世,你却牢骚满腹,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面对这样的诘问,程明当然只有认罪。或许只有读史的人知道他的牢骚来自哪里:乡试屡屡落榜,穷酸秀才遭人轻视,眼见诗书不如金银,心中不免愤懑;去教塾处馆,又嫌东家饮食不周,供给菲薄,随手写下两句不平之鸣,本是秀才最可怜的发泄。但是不管怎样,对社会不满就是对皇帝不满,这条罪状是跑不掉的。
河南巡抚的意见是以大逆罪将程明凌迟处死。奏折递上去,皇帝对杀掉程明没有异议,对所拟的罪名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所谓“创业”云云,不过是几句文理不通的牢骚罢了。乾隆循乃父的思路,认为师生、朋友、主仆,所有这些非血缘性的关系都要服从君臣的政治伦理。而程氏与其弟子“实启师生门户之渐,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程明之罪实在于此”。
最终,程明丢了性命,他的弟子们被革去功名,每人三十大板,算是薄惩。
清代皇帝对朋党问题十分关注,师生关系则是连接朋党最重要的因素。打压师道,既是皇帝对付朋党的手段,也是君王独占道统的阶梯。可以说,程明是死于学生们的爱师之心。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康熙一朝,朝臣围绕立储问题分朋结党,成为朝政痼疾,师生门户更是划分政治阵营的天然标准。雍正帝曾写下《朋党论》,宣称君子应只知有君主,不知有师友,此文成为清代解决朋党问题的官方指南。师生之间只应有职业性的关系,而不该有伦理上的责任,这是专制君主的逻辑,它适用于官场,也适用于民间。
乾隆四十六年,湖北孝感县的秀才程明流落河南已十余载,这时他年逾不惑,带着老婆沈氏和三个十几岁的儿子在异乡讨生活,老家还有老母亲要养活,而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他在桐柏县教村塾的微薄束,不用说,生计颇为艰难。这年二月,有朋友找到他,说本县财主郑友清要过81岁寿诞,想请他写一篇贺寿的文章,装点一下门面。程明虽与郑友清素不相识,但考虑到写寿文多少有些润笔,且郑友清也是从湖北迁来此地,还算有些乡谊,就应允了。
三月初一,郑友清做寿,这篇寿文就抄在寿幛之上,在郑家挂了出来。寿星出来看,却被其中“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两句话吓到了。在古代“创业”二字多指王朝开基立业,与民更始。例如记载李唐开国事迹的史书就叫《大唐创业起居注》,“创业之君”也专指开国皇帝。但“创业”又不同于“寡人”“钦此”这些法定的皇家用语。“创业”只是惯例上归皇家所有,没有明令禁止民间使用。
乾隆四十六年正是文字狱最泛滥的年份,高压文化政策已绷紧天下所有人的神经,以至于郑友清这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土财主,只看到“创业”两个字就惊慌起来。可寿幛既已挂出,不便立即摘下。郑友清吩咐家人,用红纸把那两句话贴了,过了当日再说。程明听说寿文被贴的事,心中老大不高兴,更怕官府来找他的麻烦。三月初三,他的四个学生在街上遇到郑友清的侄子郑万青,想逼令他去向老师道歉,对方不从,程门弟子人多势众,竟将郑万青暴打一顿。他们还写了大字报贴到街上,一来痛骂郑友清不识文理,二来替老师辩白。
这次公开辟谣让事件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创业”成了烫手山芋,写寿文的人不承认别有用意,被祝寿的人急于撇清关系。事情到了这一步,只能闹上公堂,因为造作逆词是死罪,诬陷他人造作逆词也是死罪,两方相争,必有一死。于是郑友清先将程明告到县衙,寿幛送官,是为物证。
查办文字案件的标准程序是先将相关人等统统押监,而后查抄人犯家中所有书籍、字纸,逐一审查。查来查去,程明的罪状又多了一条。他家有一部《后汉书》,书中有一篇《赵壹传》。程在这篇传的书页里夹了一张纸,抄录了其中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第二句是“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旁边还加了圈,又批“古今同慨”四字。
审案的官员问得好:如今圣天子在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值此千载难逢的盛世,你却牢骚满腹,不是大逆不道又是什么?面对这样的诘问,程明当然只有认罪。或许只有读史的人知道他的牢骚来自哪里:乡试屡屡落榜,穷酸秀才遭人轻视,眼见诗书不如金银,心中不免愤懑;去教塾处馆,又嫌东家饮食不周,供给菲薄,随手写下两句不平之鸣,本是秀才最可怜的发泄。但是不管怎样,对社会不满就是对皇帝不满,这条罪状是跑不掉的。
河南巡抚的意见是以大逆罪将程明凌迟处死。奏折递上去,皇帝对杀掉程明没有异议,对所拟的罪名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所谓“创业”云云,不过是几句文理不通的牢骚罢了。乾隆循乃父的思路,认为师生、朋友、主仆,所有这些非血缘性的关系都要服从君臣的政治伦理。而程氏与其弟子“实启师生门户之渐,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程明之罪实在于此”。
最终,程明丢了性命,他的弟子们被革去功名,每人三十大板,算是薄惩。
清代皇帝对朋党问题十分关注,师生关系则是连接朋党最重要的因素。打压师道,既是皇帝对付朋党的手段,也是君王独占道统的阶梯。可以说,程明是死于学生们的爱师之心。
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