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证明责任

来源 :研究生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ngl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明责任乃诉讼的脊梁”。明确证明责任的分配,对推动诉讼顺利进行,保证公正、高效地完成诉讼任务意义重大。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各国普遍规定了刑事诉讼中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这一基本原则。但遵循“有原则必有例外”的规则,被告人在诉讼中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世界各国立法中不乏关于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实例,但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比较系统、完善的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它的认识也不够统一。因此,建立合理的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制度,厘清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担的证明责任,对于保护被告人权利、完善刑事诉讼证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自由爱情与社会规范是一组辩证矛盾。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通过对这个理想世界中情爱题材作品的研究,探询沈从文是如何对"湘西世界"里的这组矛盾进行诠释,不同层次
支助犯是《罗马规约》第25条第3款第4项规定的一种新的责任形式,是一种剩余的共犯责任形式,本项规定是一项兜底条款。遗憾的是规约的规定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其主观要件和客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的说明(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家庭婚姻新观念的说明近年来,“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或者“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悄然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热门话题和人们生活
有关国家或制度的起源学说历来纷繁复杂,甚至彼此攻讦。本文以波斯纳在《正义/司法的经济学》一书中提供的初民社会与国家起源学说为基础,并将之同契约论有关国家起源的论述
在划分"作为与不作为"两种行为形式的诸理论中,规范说无疑占据通说地位,但对于彼说用于分类的规范究竟属于何种规范类型,却充满争议。分类规范的确定应受规范说正当化依据的指
"或引渡或起诉"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古树开花"现象的典型代表,直到现在仍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当中。本文分析了其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从涵义上看,"或引渡或起诉"经历了从"不引渡则起
德日的“三阶层递进式立体结构”、英美的“双层次平衡结构”还有我国的“平面耦合式结构”是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犯罪构成理论模式。实体领域的犯罪构成理论最终要为程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