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发达地区优越的生产条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劳动力,滋生了“留守儿童”这一个特殊群体。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单方流动到其他地区,且很少回家,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这给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健康发展;基本策略
一、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由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身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一是外出打工浪潮,导致了新“读书没有多大用”的思想产生,有的上学不到校,或不进教室,学习不努力;二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逐渐普及乡村,暴力影视,电子网络游戏等反面杀手,逐渐改变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造成了有的性格孤僻、冷漠;三是亲情缺失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单一的、成人化的说教方式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削弱了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效果。
(二)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二、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出现的思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父母正常的关爱缺失,孩子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可能不择手段,或得不到温情后逐渐淡化人情甚至漠视人情、仇视人情。因此性格偏激,行為孤僻。
(二)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
根据以上原因得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多么苍白,他们获得的仅仅是把吃饱穿暖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需要。父母远离他们,家庭的温暖与亲情被距离隔开,社会还有无数只罪恶的黑手拉着他们滑向深渊,在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下,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孩子灵魂最后的也是最忠实的的守护者,应该怎样付出爱心,应该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还值得我们深思。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流守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随时产生,它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应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完善班主任心理素质
1、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班主任的认知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则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借以获得教育依据的重要能力。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能随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内心变化和行为动态,发现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征兆,防止错误行为产生,把学生引导到正确发展的轨道上来。
2、学会心理的自我调控,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积极适应自身、环境以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生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有赖于教师长期的、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工作。
3、完善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更多地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这是教师情感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更是推动教师工作
总之,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连接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肩负着造就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作用于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下一代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校长论坛,2009,(1).
[2]董天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2009.1.
[3]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
[4]胥洪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博士论坛.
[5]戴丽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健康发展;基本策略
一、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由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身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一是外出打工浪潮,导致了新“读书没有多大用”的思想产生,有的上学不到校,或不进教室,学习不努力;二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逐渐普及乡村,暴力影视,电子网络游戏等反面杀手,逐渐改变了留守儿童的人生观,造成了有的性格孤僻、冷漠;三是亲情缺失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单一的、成人化的说教方式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削弱了留守儿童思想教育效果。
(二)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二、问题成因分析
留守儿童出现的思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父母正常的关爱缺失,孩子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可能不择手段,或得不到温情后逐渐淡化人情甚至漠视人情、仇视人情。因此性格偏激,行為孤僻。
(二)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
根据以上原因得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多么苍白,他们获得的仅仅是把吃饱穿暖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需要。父母远离他们,家庭的温暖与亲情被距离隔开,社会还有无数只罪恶的黑手拉着他们滑向深渊,在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下,做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孩子灵魂最后的也是最忠实的的守护者,应该怎样付出爱心,应该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还值得我们深思。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流守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外出务工大大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引起的家庭教育缺位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心理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随时产生,它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应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完善班主任心理素质
1、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班主任的认知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则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借以获得教育依据的重要能力。具有敏锐观察力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能随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内心变化和行为动态,发现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征兆,防止错误行为产生,把学生引导到正确发展的轨道上来。
2、学会心理的自我调控,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积极适应自身、环境以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学生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的儿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有赖于教师长期的、循序渐进地去进行工作。
3、完善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教师情感品质更多地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这是教师情感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更是推动教师工作
总之,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辛勤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连接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肩负着造就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崇高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学能力和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作用于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全部心理品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下一代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校长论坛,2009,(1).
[2]董天鹅.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管理,2009.1.
[3]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
[4]胥洪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博士论坛.
[5]戴丽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