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灵魂。音乐教育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当今的音乐活动应该摒弃“教师带,幼儿跟”的模式,应当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音乐教育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当今的音乐活动应该摒弃“教师带,幼儿跟”的模式,应当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力的发展。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一首歌幼儿学得好老师就咪咪笑,一支舞没按要求跳,老师就板起个脸。这种单一的你怎么教我怎么学、学不好就不许玩的架势使得幼儿的心理极度的紧张,又怎能使其主动的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呢?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的、自由的空间环境,就是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切忌在音乐活动中给幼儿太大的压力。老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话语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对孩子创编舞蹈的希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学习承受能力,那会导致创编的人寥寥无几。只要孩子肯参与,相信其水平会不断提高。是呀,只要敢玩,就是敢于面对新事物的挑战,就是迈出了创造的第一步。
二、要善于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留出空间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保证。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时间的保证,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日前,我們通常看到的音乐活动是这样安排的:幼儿听一遍乐曲后,马上要求孩子感受,听第二、三遍后就要求孩子跟着音乐编动作,这样未免操之过急。孩子对基本的旋律、节奏和乐曲表达的情感还没有了解,怎么编动作呢?孩子的思维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韵律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课前多欣赏一些新疆舞,对新疆舞的基本步伐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多听听音乐,让孩子整体感受音乐,再用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纱巾,扮新娘营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慢慢体会乐曲中的域外风情和情调,接着再来启发幼儿,慢慢让孩子和着音乐节奏与环境交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创造,这样孩子才能创编出与环境相符的得体的动作情节。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幼儿完全在教师的教授下,只是一种模仿,而不是创造。所谓的空间就是教师不应为一首乐曲、一个舞蹈动作做太多的讲解,更不必下封闭式的结论,折断孩子翱翔的翅膀,老师讲解的越多幼儿创造机会越少。老师的提问不应是填空式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连讨论的余地也没有,最終培养的孩子都是千人一面,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音乐活动创造教育大忌。反之,欣赏一首歌曲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在创编动作时,大家可以尽情发挥,遇到难题,彩球抛给孩子,让他们去想、去做、去表现。最忌讳的就是老师为了将幼儿引入自己所设计的框架,而对孩子说出的不符合你的意向而给予的否定,这样就会挫伤幼儿积极性。
三、多元性和无定论是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灵魂
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这两种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这两种方式,关键是老师是否容纳不同的创造行为。
目前,幼儿园教师已经比较普遍地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操作时,有的老师却穿新鞋走老路。比如,在创编舞蹈中,开始老师是让孩子自由发挥,听音乐创编动作,边看边编,后来,便逐步把孩子创编的动作引到自己原先设计的套路中来,末了干脆让大家跟着她学做,学的象则得到表扬。创造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初次经历学校,鼓励不鼓励他们创造性表现会造成迥然不同的后果。如果他们发现是因为安静与没有创造性行为却受表扬,那么儿童会很快就学会在安静与没有创造性行为的背景下活动,这些儿童的创造性素质却在这一过程中被毁灭了。“因而,对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否真正地允许孩子大胆地想象,去求异思维并容纳不同的创造行为是挖掘孩子创造潜能的关键。要做到这点我觉得关键要做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感觉,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幼儿都按照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去体会和感知,更不能将幼儿局限于统一的模式。我们要鼓励幼儿多想、大胆地想,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独自去感受乐曲,去想象,去判断,让幼儿不受老师的影响发挥想象,自由地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描述的意境。
记得我园在中班韵律活动《摘果子》活动中,当老师问“我们把果园的果子都摘下来怎么办?”老师的原意仅仅是想引导孩子说出“背回去”,而有些孩子偏偏他就领会不了教师的意图,说“汽车装回去”、“抬回去”,你能说孩子不聪明?说错了?孩子就是聪明,难道抬回去就不可以用踵趾小跑步?难道汽车就不可以运回去?汽车运回去就不要要抬和背了吗?如果你此时否定他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想象,你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顺着你的想法呢?“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我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四、注重“过程”,而莫重“结果”
在音乐创新活动中,幼儿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的经历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他们是否玩的快乐,是否对节奏变化、音色变化、角色神态的表现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现处强烈的创造欲望,而结果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所以我们教师应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要重视“过程”的充实与丰富性,切莫太注重“结果”的完整性,使幼儿丧失创新的兴趣。
五、结语
培养幼儿创造思维需要多鼓励,教师要很好的保护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让幼儿明白创造性思维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妙趣横生的。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音乐教育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当今的音乐活动应该摒弃“教师带,幼儿跟”的模式,应当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力的发展。
一、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一首歌幼儿学得好老师就咪咪笑,一支舞没按要求跳,老师就板起个脸。这种单一的你怎么教我怎么学、学不好就不许玩的架势使得幼儿的心理极度的紧张,又怎能使其主动的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呢?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的、自由的空间环境,就是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切忌在音乐活动中给幼儿太大的压力。老师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话语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对孩子创编舞蹈的希望过高,忽视孩子的学习承受能力,那会导致创编的人寥寥无几。只要孩子肯参与,相信其水平会不断提高。是呀,只要敢玩,就是敢于面对新事物的挑战,就是迈出了创造的第一步。
二、要善于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留出空间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保证。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时间的保证,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日前,我們通常看到的音乐活动是这样安排的:幼儿听一遍乐曲后,马上要求孩子感受,听第二、三遍后就要求孩子跟着音乐编动作,这样未免操之过急。孩子对基本的旋律、节奏和乐曲表达的情感还没有了解,怎么编动作呢?孩子的思维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在《掀起你的盖头》来的韵律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课前多欣赏一些新疆舞,对新疆舞的基本步伐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活动中多听听音乐,让孩子整体感受音乐,再用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纱巾,扮新娘营造一种气氛,让孩子慢慢体会乐曲中的域外风情和情调,接着再来启发幼儿,慢慢让孩子和着音乐节奏与环境交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自由创造,这样孩子才能创编出与环境相符的得体的动作情节。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幼儿完全在教师的教授下,只是一种模仿,而不是创造。所谓的空间就是教师不应为一首乐曲、一个舞蹈动作做太多的讲解,更不必下封闭式的结论,折断孩子翱翔的翅膀,老师讲解的越多幼儿创造机会越少。老师的提问不应是填空式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连讨论的余地也没有,最終培养的孩子都是千人一面,象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是音乐活动创造教育大忌。反之,欣赏一首歌曲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感受,在创编动作时,大家可以尽情发挥,遇到难题,彩球抛给孩子,让他们去想、去做、去表现。最忌讳的就是老师为了将幼儿引入自己所设计的框架,而对孩子说出的不符合你的意向而给予的否定,这样就会挫伤幼儿积极性。
三、多元性和无定论是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灵魂
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这两种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这两种方式,关键是老师是否容纳不同的创造行为。
目前,幼儿园教师已经比较普遍地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操作时,有的老师却穿新鞋走老路。比如,在创编舞蹈中,开始老师是让孩子自由发挥,听音乐创编动作,边看边编,后来,便逐步把孩子创编的动作引到自己原先设计的套路中来,末了干脆让大家跟着她学做,学的象则得到表扬。创造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初次经历学校,鼓励不鼓励他们创造性表现会造成迥然不同的后果。如果他们发现是因为安静与没有创造性行为却受表扬,那么儿童会很快就学会在安静与没有创造性行为的背景下活动,这些儿童的创造性素质却在这一过程中被毁灭了。“因而,对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否真正地允许孩子大胆地想象,去求异思维并容纳不同的创造行为是挖掘孩子创造潜能的关键。要做到这点我觉得关键要做到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和感觉,我们不能强求每个幼儿都按照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去体会和感知,更不能将幼儿局限于统一的模式。我们要鼓励幼儿多想、大胆地想,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独自去感受乐曲,去想象,去判断,让幼儿不受老师的影响发挥想象,自由地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描述的意境。
记得我园在中班韵律活动《摘果子》活动中,当老师问“我们把果园的果子都摘下来怎么办?”老师的原意仅仅是想引导孩子说出“背回去”,而有些孩子偏偏他就领会不了教师的意图,说“汽车装回去”、“抬回去”,你能说孩子不聪明?说错了?孩子就是聪明,难道抬回去就不可以用踵趾小跑步?难道汽车就不可以运回去?汽车运回去就不要要抬和背了吗?如果你此时否定他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想象,你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顺着你的想法呢?“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在我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
四、注重“过程”,而莫重“结果”
在音乐创新活动中,幼儿对“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的经历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他们是否玩的快乐,是否对节奏变化、音色变化、角色神态的表现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现处强烈的创造欲望,而结果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所以我们教师应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要重视“过程”的充实与丰富性,切莫太注重“结果”的完整性,使幼儿丧失创新的兴趣。
五、结语
培养幼儿创造思维需要多鼓励,教师要很好的保护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让幼儿明白创造性思维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妙趣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