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匹夫”是一个古语词,虽然它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日常口语,但一看到这个词,我们还是会联想到“老东西”这一类的骂人话,自然而然地将它定格为贬义词。然而我们若细细考察一下它的发展脉络,恐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匹夫”由“老”与“匹夫”组成,它们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先秦“老”指年岁大,如《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匹夫”在汉及以前,多指平民百姓,常与有权有势的“国君”“卿相”等对举,如《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扬雄《解嘲》:“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汉末孔融《杂诗二首?摇岩岩钟山首》一诗较早用到“老匹夫”: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在这首诗中,孔融表达了高才不获逞、有志难得展的悲愤之情,他非常羡慕吕望和管仲,希望能同他们一样获得当权者的垂青。那么此处的“老匹夫”是否含有贬义呢?
从诗意来看,吕望遇周文王时,年已九十,正符合《说文》之“七十曰老”的说法。吕望在遇文王前,垂钓于渭水河边,无职无权,正可谓“匹夫”。与孔融同时而稍后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其中的“匹夫”一词亦指平民百姓,并无任何贬义。因此,此处的“老匹夫”正表明了吕望的实际情况,他是一个年老的百姓,孔融只是如实写出,并不存在什么贬义色彩。
“小”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但是,在“小囚臣”一语中,“小”不是这种用法。这里的“囚臣”乃指管仲的身份。《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管仲本辅佐公子纠,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争位失败,管仲被囚,受到鲍叔牙的推荐之后,才得到齐桓公重用。关于“小”字,《说文解字》曰:“物之微也。”由“物之微”引申为“人之微”,此处指作为囚臣的管仲地位低微。《论语》中经常出现“小人”一词与“君子”相对,前者指地位低下之人,后者指有地位有身份之人。
由上可知,在孔融这首诗中,“老匹夫”与“小囚臣”二语纯是实际情况的揭示,无褒贬色彩在内。
然而,一些明清时期的诗文大家及评论家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钟惺、谭元春、闻人倓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孔融有意褒贬,说:“老匹夫、小囚臣谩骂得妙,妙”,“老匹夫,詈之之辞,小囚臣,喜之之辞也”。
《汉语大词典》在解释“匹夫”时说:“詈词。犹言家伙,东西。常用来指斥无知无识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由此可知,具有贬义色彩的“老匹夫”多出现在早期白话中,如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我今日不拿你这老匹夫锉尸万段,誓不收军。”纪君祥《赵氏孤儿》:“拿过那老匹夫来……我知你个老匹夫和赵盾是一殿之臣……”同样,“小”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也是后起之事。看来,钟、谭、闻等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理性意义会发生改变,就连感情色彩等非理性意义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日常阅读中,我们不能不辨原委,不分时代,以今人之观念去绳墨古人,如果那样,难免闹出笑话,贻笑大方。
“老匹夫”由“老”与“匹夫”组成,它们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先秦“老”指年岁大,如《论语·季氏》:“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匹夫”在汉及以前,多指平民百姓,常与有权有势的“国君”“卿相”等对举,如《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扬雄《解嘲》:“旦握权则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
汉末孔融《杂诗二首?摇岩岩钟山首》一诗较早用到“老匹夫”: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在这首诗中,孔融表达了高才不获逞、有志难得展的悲愤之情,他非常羡慕吕望和管仲,希望能同他们一样获得当权者的垂青。那么此处的“老匹夫”是否含有贬义呢?
从诗意来看,吕望遇周文王时,年已九十,正符合《说文》之“七十曰老”的说法。吕望在遇文王前,垂钓于渭水河边,无职无权,正可谓“匹夫”。与孔融同时而稍后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其中的“匹夫”一词亦指平民百姓,并无任何贬义。因此,此处的“老匹夫”正表明了吕望的实际情况,他是一个年老的百姓,孔融只是如实写出,并不存在什么贬义色彩。
“小”在现代汉语中可以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但是,在“小囚臣”一语中,“小”不是这种用法。这里的“囚臣”乃指管仲的身份。《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管仲本辅佐公子纠,公子纠与齐桓公小白争位失败,管仲被囚,受到鲍叔牙的推荐之后,才得到齐桓公重用。关于“小”字,《说文解字》曰:“物之微也。”由“物之微”引申为“人之微”,此处指作为囚臣的管仲地位低微。《论语》中经常出现“小人”一词与“君子”相对,前者指地位低下之人,后者指有地位有身份之人。
由上可知,在孔融这首诗中,“老匹夫”与“小囚臣”二语纯是实际情况的揭示,无褒贬色彩在内。
然而,一些明清时期的诗文大家及评论家却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钟惺、谭元春、闻人倓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孔融有意褒贬,说:“老匹夫、小囚臣谩骂得妙,妙”,“老匹夫,詈之之辞,小囚臣,喜之之辞也”。
《汉语大词典》在解释“匹夫”时说:“詈词。犹言家伙,东西。常用来指斥无知无识的人。多见于早期白话。”由此可知,具有贬义色彩的“老匹夫”多出现在早期白话中,如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我今日不拿你这老匹夫锉尸万段,誓不收军。”纪君祥《赵氏孤儿》:“拿过那老匹夫来……我知你个老匹夫和赵盾是一殿之臣……”同样,“小”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也是后起之事。看来,钟、谭、闻等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理性意义会发生改变,就连感情色彩等非理性意义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在日常阅读中,我们不能不辨原委,不分时代,以今人之观念去绳墨古人,如果那样,难免闹出笑话,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