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质量观的重新审视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教育评价中,有一部分人把学校的教育质量错误地当作学生考试分数去理解,去领会和要求,即哪所学校的学生分数考得高,升学率高,就表明哪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其实这是一种较片面的观念,这种观念与要求,若长此以往,则势必导致学生,学校,甚至整个教育向畸形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真正涵义是什么?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得以传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从广义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讲,指具体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显然,教育的首要功能都与“育人”有关。因此,由此及彼,推而论之,所谓“学校教育质量”,首先应该想到和考虑的,该是“育人”的问题,即我们在学校所培养教育的人,品格是否优良,人格是否健全,身心是否健康,素质与技能掌握是否全面等,其次才是学生的分数及成绩。
  然而,近几年来,部分教师或校长谈及现有的教育与教育质量问题,尤其话及学校的生存发展之道,他们的回答几乎同出一辙,那便是分数,分数,再分数。笔者很遗憾,作为教育者,他们同样错误地理解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含义。面对如此情况,笔者疑惑不堪:为什么有些教育者(包括校长与教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他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也会如此狭隘,固执?
  那么,是谁使某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观发生了改变?又是谁使某些教育者执拗地认为“教育质量等于分数”这命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社会大环境,是它严重地影响并干扰了广大教育人的思想观念,这种干扰和影响反映在教育行业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多元化的社会市场大环境,使教育质量观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按照正常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孩子读书受教育是一种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有序的学习活动,目的是通过读书学习,让孩子不断健全人格,提高心智,增长见识,掌握知识与技能,将来适应社会生存需要。读书是一项高尚、纯洁、睿智、有序的教育活动,不存在任何私利和附加条件,学习也是孩子们快乐向往之事,没有强求或逼迫因素。因为读书是让人明智,学会做人,学做真人。然而,受当前社会市场大环境影响,部分家长,倾其所有,让孩子读书,目的是让孩子出人头地;作为孩子,昼夜苦读,精疲力竭在题海中挣扎,为的是上名牌,读名校;少数学校,处心积虑,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有偿家教,拔苗助长等手段,逼迫学生学习,为的是提高升学率,击败竞争对手,获得学校好名声,吸引好生源,使学校获得更大利益。一桩最典型的事例,每年中高考后,学校(包括初中,高中)对考试“状元”大力广而告之,不惜一切,动用媒体力量,连篇累牍地对“状元郎”、“状元妹”在县(区)、市、省漫天宣扬,还不足以表明功利对教育的影响达到何等程度?由于读书变了味,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趋向变得模糊,今天仍有一部分教育者把学校的“教育质量”当作学生考试分数去理解、去领会,也就不足为奇。
  二、“人才”标准缺失,教育质量观被异化
  异化学校教育质量,对“人才”的评价不正确,定位不科学,也是导致这一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之一。何谓“人才”,怎样定位?笔者认为,所谓“人才”,应该是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即学历)又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示自我价值,愿意并忠心服务于社会,并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断创造新价值,做出新贡献的人。也就是说,“人才”应该有两方面的意义和要求,即既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事实也多次证明,在门类繁多,精细的社会分工中,只要自己肯努力,肯拼搏,都可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人才,他们未必有高文凭,高学历。例如,媒体多次报道的全国级专业技术人才许振超、邓建军、郭晋龙、杜胜利等,他们的文凭、学历都不高,但由于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他们每个人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人才,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他们无不令人肃然起敬。但部分国人似乎不认这个理,他们眼中所谓的“人才”就是高分数,高学历,从名校走出来的人,不管其实际能力、水平如何。由于这样一种“人才”观念,定位标准,在单位招聘选人现场,我们便常见这样的情景,部分单位选人、招人,一条原则不变:有博士就不要硕士,有硕士就不要本科生,然后依次类推。试想,在这种极偏狭的观念下,“人才”还不等于高分数、高学历吗?假如这种观念反馈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并成为教育人的理念和行动,那么,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还会在学校有立足之地吗?
  三、教育工作评价单一,教育质量观难显张力
  
  诚然,受社会“升学率至上”的严重干扰,现在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都基本集中在学生考试分数及升学率上面,至于教育工作其它方面的重要内容,如育人水平、素质与技能、身心、人格、道德等,他们全不关心,他们在乎的就是分数与升学率,重点与名校。对学校,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只要拿得出升学率,就会被公认是一所好学校,教育质量高。对教师,不管是男是女,年长年少,只要教的学科、班级、学生分数高(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等领先),就理所当然是“好”教师,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也不管用什么手段教(如,加班加点,滥订资料,有偿家教,拔苗助长等)这些都无所谓或隐之不谈。多年来,由于这种评价考核方式在少数学校基本定型并盛行,这就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广大教师在学校的教育从业观念。于是,他们不必再去更多地关注和关心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职业操守,理想境界,规章制度,敬业奉献等,他们惟一需要抓住不放的,那便是如何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分数。因为谁都明白,现在学校有了分数,便有了一切。就这样,在过去看来,似乎需要有相当境界和要求的教育与教师职业,在今天的评价行为下,竟变得如此单纯单一,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怎么去占领教育阵地?
  四、传统的读书功名论,让“育人”的质量观在部分学校受冷遇
  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某些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大多冲着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历朝以来中国人读书求功名最真实、最形象的写照,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现在有些中国的孩子,从他们上学第一天开始,他们的读书目标就是单向的,片面的———只求“功名”,不求“人品”。对于学校“育人”的作用有几何?做人的要求得几分?对他们而言都无足轻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惟一要求,就是分数,再分数,他们想从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的排名,班内第几?年级第几?学校第几?涉及孩子在学校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其它问题,如品质、修养、爱心、人格、素质技能等方面,他们全认为是话后之话,题外之题。再加上目前人才标准缺失,中高考制度以分取人弊端,更使他们确信,孩子在校读书,分数才是硬道理。处于某些人的这种极端信念和心态,无容置疑,今天“育人”的教育质量观在部分学校受冷遇,也就成为自然。
  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现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在部分学校被抛弃,之所以“分数为上”的观念在某些学校不可动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社会大环境变化所致。因此,树立科学的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质量观,当前首要任务,是要从理念和行动上把一些不合理、不规范、不公正、不健全的社会现象先扭转过来,(如教育功利性,不正确的人才观,不完善的中高考制度,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等),惟有如此,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得以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诸暨市暨阳中学)
其他文献
微生物学实验课准备工作是一项烦琐、复杂、精细的工作,工作量大,连续性强,即使微小的疏忽也会造成实验失败,在做准备工作时必须认真、细致,才能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笔者作为
阿片过量中毒可导致严重呼吸抑制,如诊断不及时可致死亡,经静脉、吸食及吞服途径较为常见.本文报告我院1992~2002年486例阿片类药物中毒病例2例罕见经阴道粘膜吸收阿片中毒的
教学是一门学问,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情感性.教学过程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教师、学生、教材3个基本因素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
本文研究了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痕量锌时基体元素所产生的严重干扰。其干扰主要包括二个部分,即铁的谱线重叠产生的光谱线干扰及分子吸收和光散射产生的背景吸收,提出了以不含锌的
介绍药理教学中激发与维持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沟通是将事实、思想、观念、感情、价值与态度传给另一个人或团体的过程[1].本文就护患沟通方法作以下探讨.  1信任是护患沟通的前提  信任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内容,也是患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s,HS)是一组从骨髓细胞学、组织病理学角度提出的综合征,是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其由多种病因造成,临床症状重,病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苯硫腙-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光度法测定微量银王■胤(扬州大学工学院。扬州,225009)朱晓青(扬州钢铁厂化验室)二苯硫腙(双硫腙)是一种重要的灵敏显*色试剂,但由于它及其螯合物的难溶性,长*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荧苯基荧光酮类试剂在稀有金属光度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