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也在随之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用以锻炼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试验等数学活动来进行培养,才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最基本、最关键时期。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建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皆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1]。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尤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甚,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更好地增强小学生对数学课文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在对于学生数学教学而言,需要主动探索学生的猜想,首先需要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其对数学题意进行充分了解,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进行探索猜想,在具体方面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讲解[2]。
比如在植树问题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能够予以充分的了解问题的性质,教师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提问。“小朋友需要在全长100米的道路侧边种树,每棵树间隔5米,并且两端都需要栽种,那么请问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给出20棵、21棵、22棵等不同的答案,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引导,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启发,创设具体的情境,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和情境相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合情推理能力。
二、将数学教学策略生活化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数学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概念、图形以及定理等,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接触教育的初期,学生年龄尚小,其思维理解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存在较大困难。如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不能得以及时理解与掌握,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将数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将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活化形式进行表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节课的教学时,因此课程所包含的性质与计算方式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结合实践生活展开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黑板、梯子、水桶、桌子、凳子属于什么形状?”,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类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出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充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如此,可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效果。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完《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布置联系生活的课后作业,如“同学们回家测量一下自己卧室的长度与宽度,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一下一块瓷砖的面积,计算自己的卧室需要多少块瓷砖?如果一块瓷砖价格是15元,计算一下自己的卧室铺满此种瓷砖共需要多少钱?”,教师要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知识点的紧密结合,学会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充分了解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建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为后续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能力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主要是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而无论暗中都需要建立在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方面上。
比如在“圆柱体积”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对方,并且类比其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具体的情况上分析,需要引导学生将公式作为基础,找到其中需要进行类比的物质,并且让学生得出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等直柱体的外观相似的特点。另外,让学生通过类比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相同,并且都能够采用底面积乘高的方式进行标识。而在经过进一步比较之后,学生会猜想圆柱体体积也可以用这种标识方法,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培养其合情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再比如在学生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式的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发现圆柱体的形状和正方体、长方体相同,因此在体积计算方式上也比较相似,而这种猜想不利于后续论证的开展。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开展设问并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自我论证,让学生转变成为观察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差异,圆柱体的地面是原型,因此需要考虑计算方式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论证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猜想方式,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作制作不同图形的图纸,并且将这种课堂交给学生,让有主动思想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总之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记过,并且与课程论证方式不谋而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论证,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之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主动启发其进行猜想、比较和论证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不仅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的基础,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上实施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顺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00(006):61-61.
[2]张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004(007):64-65.
[3]曹翠.基于數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23-24.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最基本、最关键时期。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建立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对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皆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1]。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尤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更甚,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更好地增强小学生对数学课文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在对于学生数学教学而言,需要主动探索学生的猜想,首先需要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其对数学题意进行充分了解,引导学生根据经验进行探索猜想,在具体方面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讲解[2]。
比如在植树问题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能够予以充分的了解问题的性质,教师在这种情境下进行提问。“小朋友需要在全长100米的道路侧边种树,每棵树间隔5米,并且两端都需要栽种,那么请问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给出20棵、21棵、22棵等不同的答案,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引导,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启发,创设具体的情境,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和情境相整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合情推理能力。
二、将数学教学策略生活化
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数学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概念、图形以及定理等,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小学阶段属于学生接触教育的初期,学生年龄尚小,其思维理解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存在较大困难。如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不能得以及时理解与掌握,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将数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将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生活化形式进行表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节课的教学时,因此课程所包含的性质与计算方式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结合实践生活展开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的黑板、梯子、水桶、桌子、凳子属于什么形状?”,引导学生挖掘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类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出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充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身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如此,可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效果。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完《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布置联系生活的课后作业,如“同学们回家测量一下自己卧室的长度与宽度,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一下一块瓷砖的面积,计算自己的卧室需要多少块瓷砖?如果一块瓷砖价格是15元,计算一下自己的卧室铺满此种瓷砖共需要多少钱?”,教师要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做到课内、课外知识点的紧密结合,学会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充分了解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建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为后续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能力主要包含有两个方面,主要是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而无论暗中都需要建立在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方面上。
比如在“圆柱体积”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观察两个完全不同的对方,并且类比其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具体的情况上分析,需要引导学生将公式作为基础,找到其中需要进行类比的物质,并且让学生得出长方体、圆柱体、正方体等直柱体的外观相似的特点。另外,让学生通过类比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相同,并且都能够采用底面积乘高的方式进行标识。而在经过进一步比较之后,学生会猜想圆柱体体积也可以用这种标识方法,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培养其合情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再比如在学生学习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式的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发现圆柱体的形状和正方体、长方体相同,因此在体积计算方式上也比较相似,而这种猜想不利于后续论证的开展。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开展设问并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自我论证,让学生转变成为观察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差异,圆柱体的地面是原型,因此需要考虑计算方式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论证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猜想方式,而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动作制作不同图形的图纸,并且将这种课堂交给学生,让有主动思想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总之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记过,并且与课程论证方式不谋而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和论证,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角之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主动启发其进行猜想、比较和论证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开发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不仅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的基础,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上实施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顺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00(006):61-61.
[2]张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004(007):64-65.
[3]曹翠.基于數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