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令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最难写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的负担,望文生畏,以致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写作文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毫无兴趣可言。我想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平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积累。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在习作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的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使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
一、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写
第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自然即是美”这是美学的一个原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雪雨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规律。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心感受,例如,同样是雨,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春雨的细腻,春雨的温润,春雨的多情,与夏雨的唐突和暴烈那是截然不同的,但这些不同,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小小的枝叶,只要你走近它,里面的乾坤大得很。
第二,引导学生关心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面对校园生活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用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
第三,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爱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从家庭成员间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眼神中去感受家庭的幸福,从父母的工作家务的劳碌中去体会生活的艰辛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从心灵深处发出感概,必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第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发展日新月益,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学生不应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我们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大到世界格局,国家政策,再到一个城市发展,生活热点,小到接触社会中的一人一事等等,都能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
二、积累语言,让学生会具体写
第一,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积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是祖国绚丽丰富的语言文字的典范,不少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内容方面,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诵读品味、融会贯通,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
第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但课本范文数量毕竟有限,其用意只是一种精读的引路和示范,我们必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拓宽学校以外的生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童话、小说、诗歌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语汇。
第三,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录下来。
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备案,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位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
三、积累写作技巧,让学生会合理写
学生有了丰富的材料,丰富的语言,但习作中还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为此,教师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文本是指导写作最好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及时指导及时贯彻,及时渗透。学了就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有物可凭,有型可学,有想可发的状态,写作不再无从下手,无话可说。通过“例子”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方法指导,再通过学生的仿写,学生便能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例如,《荷花》就运用了由实际到想象,由动到静,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在实践中(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的各个部分,抓住特点(形状、颜色、姿态等等)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让作文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一课一仿一得,自然就会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
另外,任何一种技能、技巧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升华就是这个意思,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提倡学生写随笔,把耳闻目睹的感触最深的事和自己的思想情感历程记录下来,保存好,以后作文就不至于没有素材而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了。在教学中,我每天组织两位同学利用课前5分钟举行“新闻报道”,鼓励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到的事物和各种媒体中得到的最新信息,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做,不仅积累了素材,更提高了写作技巧。
实践证明,作文并不难,积累是关键。引导学生明白了积累什么和如何积累,并在学习生活中用心地积累,学生就不会怕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在习作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的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使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
一、积累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写
第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自然即是美”这是美学的一个原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雪雨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规律。老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心感受,例如,同样是雨,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春雨的细腻,春雨的温润,春雨的多情,与夏雨的唐突和暴烈那是截然不同的,但这些不同,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小小的枝叶,只要你走近它,里面的乾坤大得很。
第二,引导学生关心校园。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感受着学习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欢离合,面对校园生活涌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用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机智去重组,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内心的体验。
第三,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学生与家庭成员特别亲近,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着性格的真实,在这样的交际环境中,引导学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关爱家庭,大胆地参与家庭生活,从家庭成员间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眼神中去感受家庭的幸福,从父母的工作家务的劳碌中去体会生活的艰辛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从心灵深处发出感概,必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第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社会发展日新月益,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学生不应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我们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大到世界格局,国家政策,再到一个城市发展,生活热点,小到接触社会中的一人一事等等,都能成为我们的作文素材。
二、积累语言,让学生会具体写
第一,在语文课的学习中积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是祖国绚丽丰富的语言文字的典范,不少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内容方面,古今中外,涉及广泛,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使我们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在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诵读品味、融会贯通,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学生对语汇的记忆储存。
第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但课本范文数量毕竟有限,其用意只是一种精读的引路和示范,我们必须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拓宽学校以外的生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学、童话、小说、诗歌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语汇。
第三,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录下来。
要真正落实语言的积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随时记录备案,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位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
三、积累写作技巧,让学生会合理写
学生有了丰富的材料,丰富的语言,但习作中还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为此,教师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文本是指导写作最好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及时指导及时贯彻,及时渗透。学了就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处于一种有物可凭,有型可学,有想可发的状态,写作不再无从下手,无话可说。通过“例子”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方法指导,再通过学生的仿写,学生便能把学到的写作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例如,《荷花》就运用了由实际到想象,由动到静,仔细观察,细致描绘的写作方法。在实践中(写写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的各个部分,抓住特点(形状、颜色、姿态等等)进行细致具体描写,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让作文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样,一课一仿一得,自然就会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
另外,任何一种技能、技巧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所谓熟能生巧,巧能升华就是这个意思,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提倡学生写随笔,把耳闻目睹的感触最深的事和自己的思想情感历程记录下来,保存好,以后作文就不至于没有素材而搜肠刮肚,捉襟见肘了。在教学中,我每天组织两位同学利用课前5分钟举行“新闻报道”,鼓励学生把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到的事物和各种媒体中得到的最新信息,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做,不仅积累了素材,更提高了写作技巧。
实践证明,作文并不难,积累是关键。引导学生明白了积累什么和如何积累,并在学习生活中用心地积累,学生就不会怕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