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阅读教学问题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第二,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第三,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每天10到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新课程积极倡导和实践阅读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本篇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第四,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构建理想化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奥秘在哪里?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
期刊
有人说“智育抓不好,就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就会出残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不容乐观,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分析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因素,才能真正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1.新授课类型  这个问题是最常见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即部分教师不知道第一轮复习与新授课的区别,把第一轮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的简单而又快速的重演,比如,课堂教学的开始,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仍然像新授课那样用几分钟的时间去创设情景,然后再引入课题。基础知识再从新讲上一遍,就是人们常说的“烫剩饭”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师劳累,学生疲惫,学习无味。  2.复习难度的把握  一些教师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高中政治课相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来说较为抽象,难度也在加深,在新课改的形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对课堂教学,对老师的依赖性,建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形
期刊
自从踏入教学领域之后,我就非常羡慕那些造诣高深的老师,也常常追寻他们上课的轨迹。我发现,他们都有一手非常自然而又巧妙的引导技巧。课堂上,学生在他们的引领下,仿佛在天地之间遨游,身心得到锻炼,精神得到陶冶,眼界得到拓展,知识得以提升。听他们的课,感觉他们与学生似在一起聊天,似在一起游戏,轻松简约,但却十分高效。所以我在想,语文老师该怎样做?大概就是要当好一个引领者的角色:挥动着你的双手,引领孩子们走
期刊
自我意识指的是“我”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人我关系的进一步认识。自我意识发展萌芽的阶段是幼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于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把握不准,力量不足,所以对很多事物都缺乏自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为小班幼儿创造自我认识的环境,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身的不足,为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内涵  所谓自我意识的基本概念即是指人对于自己的身心状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感情,在读中品词赏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
期刊
高中阶段目前已有部分地区纳入义务教务范围,也是公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英语,采用何种教法,学生接受起来效果如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随年龄不同而不同,同一年级的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各不一样,某一个学生因内部或外部的诸多因素影响每一节课的掌握程度不同,甚至在一堂课上的各个时间段认知
期刊
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广,小学语文更甚:字词、句段、篇章、阅读、写作……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把一篇课文上透?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认真思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实效呢?  课堂提问至关重要!似乎每个老师都在提问,都在做与提问相关的工作,可教学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我们的问题中来?有多少个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确,在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问题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