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治老伴的“退休病”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顺、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寡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每次都惹得他许多天不和我说话。
  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做好早饭后急着上街买菜,准备午饭招待女儿一家。出门前,我叫老伴把客厅整理一下,谁知,一个小时后,我买菜回家,老伴竟然还没有起床。那天晚上,女儿一家告别后,看着“变了模样”的老伴歪躺在沙发上漫不经心的神态,我终于大发了一通脾气。当面对着他大喊大叫,这是我几十年来少有的事。面对着生气的我,老伴终于紧张了,那晚竟然乖乖地洗了碗筷,收拾了餐桌,还把垃圾送到楼下的垃圾站。看着老伴静静地做着家务,我又气又心痛,平常他很少干家务,因此显得笨手笨脚,以往他还以此为理由,拒绝动手干家务。今天,我一生气,他终于自觉动手,用行动来讨好我了。我想,必须一鼓作气,治好他的“退休病”。
  当晚,我佯装生气地向老伴宣布:今后家务活实行分工合作制,做饭炒菜的不搞卫生;上街买菜的不洗碗筷。是炒菜、买菜、搞卫生,还是洗碗筷,每人做两样,要不就轮流“执政”,每人干一个星期。最后,老伴无奈地选择了每天买菜和洗碗这两项家务。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老伴的精神有了明显的好转。就在上个月的一个周末,一向晚起的他,竟然在早晨6时便起了床。原来,老伴在买菜的时候结识了几位“买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闲聊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那天他们相约骑车到20公里外的乡下去采购新鲜的蔬菜。说是买菜,其实是几个老头凑在一起去郊游。
  我站在阳台上,望着老伴与朋友们欢快地骑车而去,我独自开心地笑了。经过几个月的买菜生活,老伴终于交上了新朋友,适应了没有工作的新生活。看来,老伴的“退休病”终于治好了。
  事实上,经过我的“生气疗法”,老伴以往拿笔签字批文件的双手被迫做起了家务;习惯于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他终于学会了在菜市场讨价还价。而他那因退休倍感失落的心终于回归家庭,重新融入到平淡的生活之中。
  那晚,我做了几个小菜,等待着骑车归来的老伴。
其他文献
老年人再婚需要越过三道坎:第一是太多顾及子女的态度,不希望原来的家庭关系搞僵,影响两辈人几十年形成的感情,更不愿看到原来稳定的关系被破坏后出现子女甩手不管自己的局面。第二,认为自己将就凑合着过日子算了,如果再结婚,既怕周围的人说闲话又怕引起家庭财产纠纷。第三,老年人社会活动圈子相对较小,寻找心心相印的另一半的确不容易,再加上每个老年人自己都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让拘束、谨慎、挑剔等负面因素过
期刊
我16岁那年,父母离异了。从此我陷入了孤单、自闭的生活,莫名其妙地在心里埋怨父亲,总是找机会和父亲疏远。  然而我记得很清楚,在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父亲对我的疼爱。因为母亲性子急,常常在我淘气的时候,举起巴掌拍我几下,每每这种时候,我就哭着跑出屋子,到院子门口等待父亲下班回来,为我擦去泪水,牵着我的小手回家。可这一切随着他们的分离,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离异后,我随母亲生活,只是每月按时去父亲那里取
期刊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的叔叔万祥贵2月4日就满70岁了,可乍一看上去,不过60岁罢了。他思维敏捷,神采奕奕,从一家报社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搞质检,一干就是8年。这样年轻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还得益于其妻子陈国宁耐心周到的关怀。  由于历史的原因,叔叔曾被错划为“右派”,两次不幸的婚姻都被迫妻离子散。在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的那些年,既锻炼出了他强壮的身体,又锻炼出了他宽容、达观的心态。磨难的命运,不但没
期刊
老伴今年77岁,是个农村家庭妇女,只上过小学,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胸怀却十分宽广,深受儿孙的敬爱。  老伴友爱弟妹。解放初期,我在小学任教,工资很低。我一个人的收入,要承担一家三口的生活,已经够拮据了。两个10多岁的妹妹,很想上学读书,父母无力供给。妻子知道这事后,支持我把两个妹妹带到场镇就学。她省吃俭用,艰苦到了冬无棉衣,分娩时无蛋禽营养的地步。可她还是给妹妹们做棉鞋过冬,好让她们安心学习。 
期刊
5年前,由于长期过度劳累,我患上了颈椎病,从单位一退休便走进了老年活动室。打了几次乒乓球,感到挺好,不知不觉地与乒乓球就结了缘。如今,我对这项活动已经着了迷,觉得一天不挥拍打上一阵子,就会浑身不舒服,似乎少了点什么,这便是我的“乒乓球之缘”。  乒乓球是一种高雅的休闲运动,不但年轻人打起球来轻松活泼,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也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健身运动。当我挥起球拍,任球儿在空中来回飞翔时,虽然有些儿累
期刊
那天清早,我刚打开手机,电话就响了。  听铃声,就知道电话是父亲打来的。他在电话那头说:“儿啊,今天你‘滚阳沟’(过生日),要买点好东西庆贺一下,你出门在外,不要亏待了自己……”  父亲的话不多,可我的心里却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父亲老了,岁月的沧桑已经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秃顶,额头上的皱纹很深很密,稀疏的头发斑白如霜,一双大手皲裂而粗糙。  父亲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
期刊
我和我的婆婆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孩子的出生让我和丈夫手忙脚乱。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我们正在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时,婆婆和公公从乡下老家赶了过来。  婆婆每天早晨七点便准时出门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煮糖水鸡蛋给我吃,她总说多喝汤奶才多,孩子长得快。我不爱闻那鸡蛋的味道,可是看着婆婆关爱的眼神,想想女儿,我硬是硬着头皮吃到满月。  有天,我忽然觉得特别想吃莴笋,头天晚上便告诉婆婆让她买点。
期刊
前几年,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令长城内外那些空巢老人们听得如痴如醉、热泪盈眶,能唱的跟着哼两句,不会唱的也逢人便说这歌唱得好,唱到了心坎上。“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好几年过去了,现在还不时可以听到那熟悉的歌声。不同的是,时过境迁,现在好些老爸老妈,一提到“常回家看看”就心惊肉跳,一脸的无奈和烦恼。找什么时间?他
期刊
上个世纪中叶,我在贵州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读大三时,受省美术家协会派遣,与杨长槐、何伊华两位同班同学一起,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行写生。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到凯里、台江、三穗、黄平、黎平、锦屏等好几个县城。每到一地我们都是先在城内城外作写生画,然后步行到民族风情浓郁的寨子走村串户,画村寨风光,画村民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也给老人和男女青年画肖像。  杨长槐师兄当时在孟光涛先生门下专攻中国山水画,何
期刊
去年我和老伴到美国探亲,按理说那里的生活环境不比国内差,可是总觉得没有在国内舒适自在。究其原因就是在国内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下子要适应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感到措手不及,有时还会产生一种尴尬与无奈。  我们去美国时正是春天,天气乍暖还寒。我穿一件暗蓝色羊毛衫,外罩一件深藕色毛料大衣,黑色毛料裤,皮鞋。在国内这是普普通通的装束。可是到美国以后就很不合拍。美国人平时不穿毛料,多数人都穿牛仔裤、T恤衫、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