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以形载神——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唐代,脱胎于律诗,形式短小,意境深远,且浓缩了五味人生;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内容相配……故而,对联的写作,就是由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到语文能力的升华,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联可以这种中介的形式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并服务于语文教学这个大内容。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对联,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至于学习写作对联,可以作为一种兴趣来培养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对对联的态度应是:古为今用,以对联的“形”来载语文教学的“神”。
  一、对联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
  对联作为一种承载某种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实质是一种表达智慧的体现,尤其是那种妙联、趣联,更加体现了人们的机智机敏,使人读后,不得不叹服其对语言的巧妙驾驭,如杜甫的著名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于逻辑不通,但作者运用了倒装、拟人的手法,使香稻能啄,碧梧能栖,凤凰可枝,鹦鹉可粒,从而独具特色,成为千古绝唱。学生读后,能不为这种语言运用的巧妙所折服吗?能不深深感受到祖国语言之美吗?
  像这种表达智慧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烈的,使人欣赏之余顿生效仿之心,自然就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学习兴趣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我们提倡自觉学习,也提倡课内课外并重,但兴趣是这一结果的前提,而对联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
  二、对联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也可以缓和学生的心理情绪
  语文教材有些课文本身就引用了一些对联,这些对联能恰到好处地与课文内容成为一体,适当地利用这些对联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作为喻证,活画了不学无术的主观主义者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同时,它化庄为谐,化抽象为具体,大大缓解了学生学习议论文时的紧张心理。
  运用这些课文中的对联,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对能加强关注、缓和情绪,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教师教得活泼,学生学得快乐,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对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对联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表现艺术,因其凝炼,故而极具内涵,要求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这对学生的思维极具挑战性。每个人面对智慧的挑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兴奋心理,猜谜语便是明证。在教学中,我们适当安排以对联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的情节和主题,这既可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又使其消化吸收了语文知识。
  我们惊喜地发现,当学生运用对联这种形式去尝试着分析概括课文时,有许多智慧的火花闪耀出来,而这些智慧的火花竟是如此璀璨。
  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运用对联教学时,要防止“为对联而对联”的教学倾向,以致过分拘泥于清规戒律,而自套枷锁。对联只不过是現代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决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注意语文教学的传统性,我们更注重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形”是不能代替“神”的,正如“古”是无法取代“今”一样。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分析妇科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手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病例样本均为我院收治的卵巢切除或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样本量n=76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那么,如何在博览群书时做好语言的积累呢?  一、激发兴趣,把触角伸向课外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虽然学校的教学活动总是围绕着课本进行,但是教师可
期刊
摘 要: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是学生的“自能”,学生“自能”應该是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最终的追求,而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笔者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自我质疑;自我解答;自我测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往往要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如他们的价值观、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学习动机,以及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结果。情感结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