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各种政策、概念及范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这些产业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看法高度吻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二者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从而为促进这些产业发展各种举措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应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正确看待不同驱动因素产生的实际作用,确保这类产业发展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将对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海峡两岸 文化创业产业 核心看法 发展现象 对比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73-02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至关重要。在此形势影响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并促进了该产业发展。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间接地增强了东方美学的宣传效果,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范围对比分析
通过对台湾地区文化相关文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创意理念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价值信息量大的智慧财产,具有良好的就业潜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行业。同时,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有效性,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相关规定,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这些部分:(1)包含音乐与表演展业、工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艺文类;(2)包含流行音乐、电影产业及多种相关产业的媒体类;(3)包含建设行业设计产业、品牌设计产业及其他设计产品的设计类;(4)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数字内容类。这些文化类产业的合理划分,确保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有效性。[1]
相比台湾地区,大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范围也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像经济、政治、文化等,在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在中宣部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扩大,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外围层、延伸层及核心层。与此同时,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在不断完善,认为该产业是有关文化产品及相关产品集中体现的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这类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包含各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方面的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出版发行服务等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有关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各种活动;(3)各种文化用品生产制造活动;(4)有关文化产业中文化专用设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其他领域都是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要补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至关重要。[2]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异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满足民众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区别在于:大陆关注的是有关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及不同的服务环节;台湾地区关注是的文化产品的各种创意活动。而海峡两岸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有关其中的核心内容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主导产业方面的差異
通过对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当前形势下数字内容产业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而各种时尚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因素形成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客观地说明了资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内容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利于加快该产业在大陆的发展速度,并为其朝着国际市场更好地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多种产业类型,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中的优势体现,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优势。台湾地区文化创业产业中强调了“创意生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即将创意生活中的所有产业集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深层次、高服务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更加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感体现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未来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意生活产业,主要在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将会重视高品质生活追求,为创意生活产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3]
(二)二者在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
虽然当前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其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在国内这类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明显,也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优的是直辖市,然后是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以北京市为例,其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心,在所有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位,无论是文创企业、人员数量还是总量规模,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利润价值都在增加。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826.3亿元,在北京市的经济比重占到了13.2%,客观地体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4]
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并不明显,而协调性、均衡性正成为该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特征。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通过对群聚效果利益创造的重点关注,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确保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台湾地区通过大力支持各地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了群聚效应的高效利用,为自身的文创供应链形成提供了保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三)二者在驱动力方面的差异
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积极影响,大陆文化创意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高,确保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于:人才数量充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驱动模式的支持下,大陆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在不同的营销文化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像内容商品营销文化、博物馆营销文化、城市营销文化、在地文化营销文化,隶属于台湾文创产业方面的重要驱动因素,关系着该地区这类产业整体发展稳定性。[5]
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文创政策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台湾地区通过发布相关文件的方式,对文创产业定义、内涵、范围、价值等进行了充分说明,强调了其在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方面的优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台文创产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流行音乐产业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从不同层面上给予这类产业发展更多的保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说明。这就需要文化建设中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中也对文化创意与社会行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李克强总理及其他深化改革小组成员给出了指导意见,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基本国情,将这类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层面,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6]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两岸文创政策转变分析
受到区域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布了一系列的规定,为创意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陆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更加注重全民素质提高,并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使得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陆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也希望联合各方力量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台湾方面通过制定“厚植文化国力”等政策,也给予了文创产业发展更多的支持,促使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過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文化宣传渠道、打造高效的文创交流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海峡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两岸未来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意义重大。[7]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未来海峡两岸应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定位方向,把握好其发展契机,并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保持这些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共识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4(12).
[3]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平台[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4]杨梅.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5]宋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举行创意创业创客[J].台声,2015(22).
[6]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3(5).
[7]康乐.浅析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构建的可行性与定位问题[J].大众文艺,2010(14).
责任编辑:于 蕾
关键词:海峡两岸 文化创业产业 核心看法 发展现象 对比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73-02
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我国良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至关重要。在此形势影响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主动接触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并促进了该产业发展。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中,通过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及有效融合,间接地增强了东方美学的宣传效果,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给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念与范围对比分析
通过对台湾地区文化相关文件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与创意理念的灵活运用,逐渐形成了价值信息量大的智慧财产,具有良好的就业潜力,在创造财富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行业。同时,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确保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有效性,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相关规定,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这些部分:(1)包含音乐与表演展业、工艺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艺文类;(2)包含流行音乐、电影产业及多种相关产业的媒体类;(3)包含建设行业设计产业、品牌设计产业及其他设计产品的设计类;(4)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的数字内容类。这些文化类产业的合理划分,确保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有效性。[1]
相比台湾地区,大陆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范围也作出了相应的说明。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融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像经济、政治、文化等,在丰富文化产业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在中宣部及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正在扩大,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外围层、延伸层及核心层。与此同时,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也在不断完善,认为该产业是有关文化产品及相关产品集中体现的产业,对于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这类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1)包含各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方面的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出版发行服务等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有关文化产品生产方面的各种活动;(3)各种文化用品生产制造活动;(4)有关文化产业中文化专用设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其他领域都是有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重要补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至关重要。[2]
综上所述,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异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满足民众精神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区别在于:大陆关注的是有关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及不同的服务环节;台湾地区关注是的文化产品的各种创意活动。而海峡两岸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有关其中的核心内容看法基本保持一致。
二、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主导产业方面的差異
通过对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入探讨,可知当前形势下数字内容产业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而各种时尚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因素形成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客观地说明了资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内容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利于加快该产业在大陆的发展速度,并为其朝着国际市场更好地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当前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多种产业类型,是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产业中的优势体现,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优势。台湾地区文化创业产业中强调了“创意生活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即将创意生活中的所有产业集合起来,逐渐形成具有深层次、高服务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客观地说明了台湾地区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更加关注的是文化产业各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感体现效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未来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创意生活产业,主要在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随着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将会重视高品质生活追求,为创意生活产业逐渐成为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提供了可靠保障。[3]
(二)二者在区域发展方面的差异
虽然当前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但其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与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不仅在国内这类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明显,也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各大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优的是直辖市,然后是省会城市及地市级。以北京市为例,其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心,在所有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排名第二位,无论是文创企业、人员数量还是总量规模,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利润价值都在增加。2014年,该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2826.3亿元,在北京市的经济比重占到了13.2%,客观地体现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趋势。[4]
相比大陆,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并不明显,而协调性、均衡性正成为该地区文创产业发展特征。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通过对群聚效果利益创造的重点关注,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思维,确保了其文创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台湾地区通过大力支持各地文创园区建设,实现了群聚效应的高效利用,为自身的文创供应链形成提供了保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三)二者在驱动力方面的差异
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积极影响,大陆文化创意城市的整体竞争水平高,确保了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在于:人才数量充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驱动模式的支持下,大陆文创产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而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中以市场驱动为导向,在不同的营销文化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像内容商品营销文化、博物馆营销文化、城市营销文化、在地文化营销文化,隶属于台湾文创产业方面的重要驱动因素,关系着该地区这类产业整体发展稳定性。[5]
三、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一)二者在文创政策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台湾地区通过发布相关文件的方式,对文创产业定义、内涵、范围、价值等进行了充分说明,强调了其在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方面的优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台文创产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对工艺产业、设计产业、流行音乐产业等文创产业发展潜力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即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从不同层面上给予这类产业发展更多的保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进行了说明。这就需要文化建设中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中也对文化创意与社会行业的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李克强总理及其他深化改革小组成员给出了指导意见,促使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结合基本国情,将这类产业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层面,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6]
(二)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两岸文创政策转变分析
受到区域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影响,当前形势下海峡两岸在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中发布了一系列的规定,为创意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大陆在各种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更加注重全民素质提高,并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的规划,使得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大陆对文创产业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也希望联合各方力量扩大自身的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探索适合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发展道路。同时,台湾方面通过制定“厚植文化国力”等政策,也给予了文创产业发展更多的支持,促使自身的整体竞争水平得以提升。在此背景下,海峡两岸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過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文化宣传渠道、打造高效的文创交流平台等方式,确保了海峡两岸文创产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对两岸未来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意义重大。[7]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因此,未来海峡两岸应找准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定位方向,把握好其发展契机,并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不断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保持这些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应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认知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保障体系,重视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0).
[2]林秀琴.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趋势、共识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4(12).
[3]徐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基于民间组织平台[J].经济体制改革,2015(4).
[4]杨梅.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5]宋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在浙江举行创意创业创客[J].台声,2015(22).
[6]范梦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3(5).
[7]康乐.浅析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构建的可行性与定位问题[J].大众文艺,2010(14).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