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冠山乡地处崇州市西北隅,位于邛崃山脉东部边缘,属龙门山系,地形由东向西次第升高,海拔最高约3868米,最低900米。原称苟家乡,2006年,更名为鸡冠山乡。距市区45公里,是离崇州市最远的乡镇。鸡冠山乡西北与汶川县交界,西南邻大邑县,东与三郎镇毗连,东南直抵文井江镇。幅员301.59平方公里,辖6个村1个涉农社区,35个居民小组,全乡户籍人口3518人,常住人口2995人。
为了让群众享有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鸡冠山乡针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欠缺、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突出的问题,坚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作,从建设、管理、服务、内容4各个方面做实文化惠民,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保障机制,打牢文化建设的“大后方”
在做实文化惠民中,鸡冠山乡建立健全了保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组织人才保障,乡村(社区)两级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乡村两级按“分类管理、重点培养”的原则,配齐村级文化管理专职人员,通过组织培训、文艺活动等逐步提高文化专员的服务能力;
二是经费保障,完善阵地建设。乡村两级设立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站点、健身场所及设施建设完善和文化活动开展。村级文化工作经费由群众商议决定后提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每年不得低于10%。
三是制度保障;以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备的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文化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站点、农家书屋的建、管、用实行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使文化站运行有章可循。
(二)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文化服务的“多变脸”
鸡冠山乡立足文化民生,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服务形式,以优质、便捷、多元的文化服务惠及群众。
以文化站为核心,以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二级平台的“一站式”文化服务,开展包括劳动就业、法制法规、环境卫生、科普教育、农工农技等在内的特色培训,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成立业余党校,开展“党员大课堂”,听党课、增党性,强化党建服务;开展百姓故事会、农民趣味运动会、道德讲堂、法制大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我乡创新开展的“山歌PK赛”及“坝坝电影进农户”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乡村、进院坝、进农户,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播并传承。今年以来,全乡共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场,送电影下乡4530场次,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活动20余场。此外,依托互联网技术,我乡整合文化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各类信息资源,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三)特色文化书屋,成为文化建设的“智囊库”
一是发放农家书屋明白卡,将农家书屋开放时间、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图书类别等信息制成卡片,发放到每户农户手中,并制作大型明白卡张贴在宣传栏等显眼区域,提高农家书屋的知晓率,农家书屋的知晓率达98%90%以上;二是开展“书香进家门”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送书进家门行动,根据家庭人员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等情况,将相关书籍送入每户人家,通过此项活动,全乡共送书50001200余本,农家书屋的满意度达95%90%以上。三是建立特色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建设“我们的天地”,将活动的开展、学习的情况、服务的状况、我们的心声、群众的建议等张贴展示,成为群众了解文化发展、共享文化服务、畅述建议心声的文化小天地。
(四)文化管理专员,乡村文化建设的“总导演”
各村(社区)聘请文化管理专员,负责村(社区)文化建设及管理,担当文化队伍的“总导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太极拳队伍等等,文化专员负责组织人员并担任“教练”或“领队”角色。
同时,文化管理专员除负责开展、宣传并上报村(社区)文化建设以外,还负责收集民间文化故事和传说或寻找民间文化高手,将隐藏的乡村特色文化挖掘、发扬并保存。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鸡冠山乡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人人都是文艺活动的主角。
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无事易生是非”易导致邻里关系是非不断,关系不融洽。自开展文化建设以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等等,群众间建立起和谐的沟通氛围。在村社区之间,开展了文化队伍相互交流。现在,全乡有300余名群众参加各种文艺队伍,每天下午5-6点以后各村(社区)活动中心洋溢着欢乐音乐与愉悦的笑声。
二是提高群众村级社会管理的参与度,人人都是管理者。
以文化队伍、文化活动为辐射点,村居民长期有对村(社区)管理建设的建议氛围和机会,群众不断参与村(社区)各项事务建设。“新桥头路边可以再建一个垃圾收集桶,四周做景观处理”,“现在下场口道路及景观都整好了,老桥头车站可以搬到市场边,那里可以建个旅游接待点,建成一个具有鸡冠山标志性的建筑点”,“电影进家门的活动可以搞的更多些,特别是最远的农户要送去”等等,在下午的舞蹈时间开始和结束现场,在文化活动开展的现场,在“我们的家园”回音壁上都能听见或者看见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声音。乡村的文化建设大大的提高了群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度,人人都是村社区的管理者。
三是凝聚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人人都是政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
“鸡冠山乡行动快,主题教育更实在,党员干部受教育,把头带!”这是老年舞蹈队正在加紧练习的“中国梦”三句半,他们将在庆“七一”活动中参加演出。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队伍的建设将群众紧紧围绕在基层党组织周围,逐年活动的开展,人人都成为政策的支持者、宣传者、执行者,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作者简介:田敏(1985—),女,重庆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乡党政办公室,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为了让群众享有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鸡冠山乡针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欠缺、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突出的问题,坚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作,从建设、管理、服务、内容4各个方面做实文化惠民,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保障机制,打牢文化建设的“大后方”
在做实文化惠民中,鸡冠山乡建立健全了保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人才机制,确保农村文化工作高效运行。
一是组织人才保障,乡村(社区)两级成立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由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乡村两级按“分类管理、重点培养”的原则,配齐村级文化管理专职人员,通过组织培训、文艺活动等逐步提高文化专员的服务能力;
二是经费保障,完善阵地建设。乡村两级设立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文化站点、健身场所及设施建设完善和文化活动开展。村级文化工作经费由群众商议决定后提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每年不得低于10%。
三是制度保障;以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备的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文化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站点、农家书屋的建、管、用实行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使文化站运行有章可循。
(二)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文化服务的“多变脸”
鸡冠山乡立足文化民生,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服务形式,以优质、便捷、多元的文化服务惠及群众。
以文化站为核心,以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二级平台的“一站式”文化服务,开展包括劳动就业、法制法规、环境卫生、科普教育、农工农技等在内的特色培训,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素养;成立业余党校,开展“党员大课堂”,听党课、增党性,强化党建服务;开展百姓故事会、农民趣味运动会、道德讲堂、法制大讲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我乡创新开展的“山歌PK赛”及“坝坝电影进农户”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乡村、进院坝、进农户,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非物质文化得以传播并传承。今年以来,全乡共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场,送电影下乡4530场次,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活动20余场。此外,依托互联网技术,我乡整合文化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各类信息资源,搭建起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平台。
(三)特色文化书屋,成为文化建设的“智囊库”
一是发放农家书屋明白卡,将农家书屋开放时间、管理人员,联系方式图书类别等信息制成卡片,发放到每户农户手中,并制作大型明白卡张贴在宣传栏等显眼区域,提高农家书屋的知晓率,农家书屋的知晓率达98%90%以上;二是开展“书香进家门”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送书进家门行动,根据家庭人员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等情况,将相关书籍送入每户人家,通过此项活动,全乡共送书50001200余本,农家书屋的满意度达95%90%以上。三是建立特色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建设“我们的天地”,将活动的开展、学习的情况、服务的状况、我们的心声、群众的建议等张贴展示,成为群众了解文化发展、共享文化服务、畅述建议心声的文化小天地。
(四)文化管理专员,乡村文化建设的“总导演”
各村(社区)聘请文化管理专员,负责村(社区)文化建设及管理,担当文化队伍的“总导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舞蹈队、腰鼓队、太极拳队伍等等,文化专员负责组织人员并担任“教练”或“领队”角色。
同时,文化管理专员除负责开展、宣传并上报村(社区)文化建设以外,还负责收集民间文化故事和传说或寻找民间文化高手,将隐藏的乡村特色文化挖掘、发扬并保存。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鸡冠山乡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人人都是文艺活动的主角。
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无事易生是非”易导致邻里关系是非不断,关系不融洽。自开展文化建设以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等等,群众间建立起和谐的沟通氛围。在村社区之间,开展了文化队伍相互交流。现在,全乡有300余名群众参加各种文艺队伍,每天下午5-6点以后各村(社区)活动中心洋溢着欢乐音乐与愉悦的笑声。
二是提高群众村级社会管理的参与度,人人都是管理者。
以文化队伍、文化活动为辐射点,村居民长期有对村(社区)管理建设的建议氛围和机会,群众不断参与村(社区)各项事务建设。“新桥头路边可以再建一个垃圾收集桶,四周做景观处理”,“现在下场口道路及景观都整好了,老桥头车站可以搬到市场边,那里可以建个旅游接待点,建成一个具有鸡冠山标志性的建筑点”,“电影进家门的活动可以搞的更多些,特别是最远的农户要送去”等等,在下午的舞蹈时间开始和结束现场,在文化活动开展的现场,在“我们的家园”回音壁上都能听见或者看见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声音。乡村的文化建设大大的提高了群众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度,人人都是村社区的管理者。
三是凝聚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人人都是政策的传播者和执行者。
“鸡冠山乡行动快,主题教育更实在,党员干部受教育,把头带!”这是老年舞蹈队正在加紧练习的“中国梦”三句半,他们将在庆“七一”活动中参加演出。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队伍的建设将群众紧紧围绕在基层党组织周围,逐年活动的开展,人人都成为政策的支持者、宣传者、执行者,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作者简介:田敏(1985—),女,重庆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乡党政办公室,研究方向: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