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如何引领经典阅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既具有工具属性,同时还有人文属性,因此阅读教学是把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糅合起来的工具。而高三语文是高考的关键,经典阅读是语文中的精髓,经典的文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好的阅读对于提升高三学生的语文成绩,获得更好的文学素养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三语文经典阅读鉴赏的教学目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经典阅读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当然首先应该是要有积极的鉴赏经典阅读的态度。具体到一篇文章,我们仅仅知道它写的什么内容,用的什么表达形式,这些还不够,我们只有深入到文章的里面,运用想像再现文章所表现的情境,这样才能称之为鉴赏。因此教学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阅读使学生具备内容和对表达技巧进行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二.高三语文经典阅读鉴赏的方法
  高三语文经典阅读方法的把握是关系到如何又快又好地认真阅读一篇文章的最关键步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会采取一些良好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经典文章。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主要采用的阅读方法有:
  1.诵读法。通过反复快速的朗读文章熟悉文章的内容,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直到把文章的意思全部理解清楚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或者通俗易懂的散文。
  2.研讨法。每个人的思想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组织学生或者老师和学生一起双面对话和讨论,对对方的观点加以评论,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研讨的成员主要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缺点是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
  3.比较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与阅读,把内容或形式上有关联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找出文章的相似和区别之处,从而培养读者对结构体系知识的了解和内在构成方式的把握,建立前后联系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高三语文经典阅读鉴赏的具体步骤
  经典阅读是高三语文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经典阅读,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方法才能得以体现和评价,同时教师和学生的自身素养和知识技能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得到完善和提高。因此,要提高高三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经典阅读的水平和能力,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
  1.整体感知,把握内容。阅读文学作品最关键的就是要以文章的语言感知为基础,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的想象和共鸣,最后促进人们的理解和思考。当然文学作品的欣赏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语言的感知上还应该在感知作品的同时,通过语言的刺激去联想和体会写作者直观形象背后的韵味,并在通过感官揭示作品意味的同时通过积极地组织和建构对大脑中作品新的构建赋予新的含义,从而产生审美的直观性与创造性,在两者的结合上去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
  2.品味语言,再造想象。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的特征,是一种先天的潜能。同时,语言构思成一段话以后将是作者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志的体现,它能反应作者的内心世界。哲学上对想象的定义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再生出来的,文学作品只有借助于想象才能产生美。经典阅读的一个最大的方法就是把阅读中的文字转换成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并且展示出生动具体的意象。因此阅读者在阅读经典文章的时候,除了要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外还应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回顾,加入某种想像进行必要的补充。
  3.揣摩意蕴,审美判断。意蕴是词语的情境意义,也就是说语文阅读必须从多角度、多方向地伸展思维视角,把某一词语和句子所传达出的客观形象置入当时特定的与之相关联的时空范围和“关系形象”中加以考察。而审美判断呢?这也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读者对自己的审美感受、体验、认识做出的正确的判断。例如:王国维在诗中写道“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一个“弄”字把景物拟人化,使得景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从意境的角度审美,体现了此人对月夜独特的感受。当然审美判断是在对文章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综合各个分析的要素才得到的,可以说没有分析就没有审美判断和结论。
  
  吴蓓,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完形填空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考查性测试题,其中包括了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对上下文的理解、词义的辨析以及一些固定搭配的应用能力,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初中
期刊
教育界各学科都积极响应新课程的改革,使用重新修订的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修改后的教材,编排进大量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还增加了课文分量,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教学的好坏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虽然国家现在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为了让学生能进入教学条件好的中学,对于小学
当今外语考试,但凡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无不以试题促教促学为优先考量,盖因这类考试伴随着强烈的反拨效应,须尽力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运用能力。近年来,“读后续写”因其良好的促学功效而受到我国考试部门的关注并把它用于高考英语卷(参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用于一年两次考试)》),这是我国首次将在大规模考试中采用此题型。考试说明公布之后,社会迅速做出反应,市面
2019年全国Ⅱ卷试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全面考查考生能力,加强对健康意识和劳动精神的考查.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大纲,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要求,突
期刊
去年,我在接手初三毕业班的时候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学生的语文积累极度贫乏,另一方面,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根本没时间阅读课外书。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面的狭窄,大力开展课外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因其对学生情操培养和能力提供的巨大作用而受到重视,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欣赏能力的有
读后续写是新高考英语的新题型,在近些年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同时这也是新高考与传统高考模式相比较的创新改革,使高考英语作文成为了一项综合考核项目.如果说改革前的高考作
期刊
摘 要:读后续写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紧密结合,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读到写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叙文书面表达能力等英语核心能力。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涵盖记叙文要素提取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丰富性。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人际互动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模仿语言以提高由阅读和
课例是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3的一节听说课,本单元的主题是Online tours, 用一个名为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的网站进行在线旅行.而该单元听说课的主题就是Travell
期刊
本文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American English in Mind Book 3第14单元一文本故事为案例,通过详实的教学流程阐释了如何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促进学生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