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把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6-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引入新型教学手段,注重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教师和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工作。一是对学生态度和蔼。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微笑,对学生态度和蔼,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消除心里上的畏惧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无论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或意外情况,只要走进教室,就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全心全意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平等对待学生。在班级里,学生因为各自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发展水平不可能在同一个层次上,也就是有优秀生,有后进生,在有的教师的眼里,后进生就是二等公民,是比优秀生低级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的后进生容易受到来自周围同学的歧视,时间长了会引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虽然现在成绩有些差距,但不等于永远落后,也不等于将来无法成才,为后进生加油鼓劲。三是热心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帮助他们,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在内心产生认同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保证数学学习对学生系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也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我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与追求。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必须是系统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系统地有规划地去学习,通过小学生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水平的逐步增长,才能逐渐形成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久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需要,遵循系统化逻辑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的系统性要求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障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同时也要保证数学学习对学生系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叉使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之于传统教学,能够更好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在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注意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能出现前半节课使用讲述法,后半节课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依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并不大。为了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流动性,也能够使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更好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四、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有效应用趣味教学法。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将数学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营造较为严肃的課堂教学氛围。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较为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会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有效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应该注意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刻的认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然而虽然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是趣味话题却没有与知识点结合起来,最终只获得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氛围,却没有达到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不高。教师想要营造趣味课堂一定要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五、设计发散问题,激发自主探索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考题,并提供与思考题相匹配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自学、自探,得出结论。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中,我设计发散性问题:一项修路工程原计划15天修路900米,结果4天修了560米,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在提出问题要求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学生发现了多种解法:①归一解法:15-900÷(360÷4);②分数解法:15-4÷(560÷900);③倍比解法:15-4×(900÷360);④方程解法: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
总之,实践证明,发散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索,使学生沟通了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并能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劲.浅谈小学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读书文摘,2010(16).
[2]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
[3]杨毕丽.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M]天津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36-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与时俱进,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笔者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理念,引入新型教学手段,注重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教师和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工作。一是对学生态度和蔼。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微笑,对学生态度和蔼,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和学生相处,使学生消除心里上的畏惧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无论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或意外情况,只要走进教室,就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全心全意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平等对待学生。在班级里,学生因为各自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发展水平不可能在同一个层次上,也就是有优秀生,有后进生,在有的教师的眼里,后进生就是二等公民,是比优秀生低级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的后进生容易受到来自周围同学的歧视,时间长了会引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大家都是平等的,虽然现在成绩有些差距,但不等于永远落后,也不等于将来无法成才,为后进生加油鼓劲。三是热心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帮助他们,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在内心产生认同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保证数学学习对学生系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也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我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与追求。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必须是系统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系统地有规划地去学习,通过小学生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水平的逐步增长,才能逐渐形成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久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必须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需要,遵循系统化逻辑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的系统性要求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障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同时也要保证数学学习对学生系统的数学能力的要求。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叉使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之于传统教学,能够更好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在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注意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能出现前半节课使用讲述法,后半节课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依然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并不大。为了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不同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流动性,也能够使教师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更好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四、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有效应用趣味教学法。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将数学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营造较为严肃的課堂教学氛围。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较为严肃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会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有效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应该注意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刻的认识到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然而虽然课堂教学热闹非凡,但是趣味话题却没有与知识点结合起来,最终只获得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氛围,却没有达到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不高。教师想要营造趣味课堂一定要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乐趣,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五、设计发散问题,激发自主探索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考题,并提供与思考题相匹配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自学、自探,得出结论。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中,我设计发散性问题:一项修路工程原计划15天修路900米,结果4天修了560米,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在提出问题要求后,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通过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学生发现了多种解法:①归一解法:15-900÷(360÷4);②分数解法:15-4÷(560÷900);③倍比解法:15-4×(900÷360);④方程解法: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
总之,实践证明,发散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索,使学生沟通了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并能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谭劲.浅谈小学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及其应对策略[J].读书文摘,2010(16).
[2]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
[3]杨毕丽.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M]天津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