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培养生活礼仪、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合作精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合作学习成为我国素质教学课程改革强调和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关注并积极运用。随着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合作学习在实施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及难点。尤其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课,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多地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的合作学习形式,缺乏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因此,如何正确、全面理解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循之有法,行之有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要求有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指什么呢?简单的说,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任务,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巧妙的情境创设,促进主动参与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单纯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只能简单地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不能带来灵活、便利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有趣的内容、新奇的形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将小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作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合作”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剪裁我们的图画》一课时,首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大闹天宫,孙大圣拔毛可以变出许多小猴子,最后又用法术把猴子变没了。教师可以创设疑问:“孙大圣的本领可真大,大家想要学习吗?”这时,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学习孙大圣的本领。教师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阅读、评价它的各种本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帮助其他学生,人人好才小组好,并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快,学得好。这样,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用比赛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每学生就很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使学生学会合作
不同地区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该地区的社会结构直接相关,特别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的差异更为突出,例如,有的学生学过计算机课,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已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同时,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差异,有的学生学得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因而,开展合作学习前,设立“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活动的分组,注意了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3~5人分为一个单元组,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安排划分,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能做到“以点带面,带动一大片”。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使学生顺利地合作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合作者双方积极参和,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合作的生动榜样。因而,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充当袖手旁观的“看客”,而应当走到她们中间去,和她们一起合作交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例如,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就能避免把成本花费到华而不实的创新上,学生的探究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激励适时,评价有度,使学生乐于合作
及时交流、评价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法的优势,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建立一个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小组合作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种:①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程度;②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③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等等。创造良好的评价机制和环境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时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兼顾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又增强个人信息素养。
因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灵活选择,互相补充、合理分组,适时适量参与,及时总结、促使学生会合作,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为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科学,2009,(1).
[2]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2010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3]宋博岩,李雪.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4]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10,(6):46-48.2007-08-29.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要求有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指什么呢?简单的说,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任务,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巧妙的情境创设,促进主动参与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单纯的计算机操作练习,只能简单地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不能带来灵活、便利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有趣的内容、新奇的形式最容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将小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作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合作”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剪裁我们的图画》一课时,首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大闹天宫,孙大圣拔毛可以变出许多小猴子,最后又用法术把猴子变没了。教师可以创设疑问:“孙大圣的本领可真大,大家想要学习吗?”这时,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学习孙大圣的本领。教师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阅读、评价它的各种本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帮助其他学生,人人好才小组好,并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快,学得好。这样,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用比赛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每学生就很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使学生学会合作
不同地区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该地区的社会结构直接相关,特别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的差异更为突出,例如,有的学生学过计算机课,有的家里有计算机,有的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已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同时,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差异,有的学生学得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因而,开展合作学习前,设立“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为正确理解和把握“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活动的分组,注意了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3~5人分为一个单元组,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安排划分,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能做到“以点带面,带动一大片”。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和学校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使学生顺利地合作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合作者双方积极参和,激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合作的生动榜样。因而,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充当袖手旁观的“看客”,而应当走到她们中间去,和她们一起合作交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例如,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就能避免把成本花费到华而不实的创新上,学生的探究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激励适时,评价有度,使学生乐于合作
及时交流、评价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法的优势,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也可以算完成。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建立一个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小组合作评价考核机制,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种:①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程度;②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③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等等。创造良好的评价机制和环境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时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老师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兼顾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又增强个人信息素养。
因而,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灵活选择,互相补充、合理分组,适时适量参与,及时总结、促使学生会合作,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为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科学,2009,(1).
[2]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2010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3]宋博岩,李雪.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4]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10,(6):46-48.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