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发挥和培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应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改革要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把单纯注重音乐学科技能教学变为以欣赏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参与创造出再现美。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多以介绍西方专业音乐为主。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和不同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都应该纳入音乐欣赏课。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在新世纪多元文化教育观的影响下,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
2.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创新
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以欧洲音乐为主)。中国音乐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远古时期至中国近代的音乐作品。中国现代的作品,尤其是21世纪的音乐新作较少涉及。西方音乐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和音乐。这些内容离我们现在最远的有几千年,最近的也有近百年的时间。而且,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产生之日开始到现在,虽历经30年的发展,这一基本内容框架始终没有突破性改变。
3.教学内容失衡没有真正体现民族性
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单从音乐欣赏课程来看,在内容的比例分配上,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西方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欧洲音乐知识和乐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各高校开设的门类众多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欣赏课程也占了很大部分,没有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音乐。
二、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乐理常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适时进行调整,增加乐理知识,开始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视唱,并且教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在让学生欣赏民歌的同时,又要考虑在每节课都安排一些视唱,难度由浅入深,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学生以后欣赏器乐曲做准备的。高校音乐欣赏课适当地加上乐理、视唱、歌唱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欣赏内容掌握的程度都将获得较大的提升。同时,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实现中西文化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鉴赏水平。
2.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主动性
一味地欣赏古典音乐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对这门课程逐渐失去兴趣,而一味地听流行音乐又达不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操不能很好的提升,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了集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推荐音乐作品,并由推荐者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尽情畅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呈现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和高质量的音乐艺术精品。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领域中与其他教学媒体综合,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和教学资源,丰富了音乐世界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字、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能清晰地展示教学主题,对难点和重点能反复予以再现,这样能发挥学生视听通感的作用,比单纯的视觉感受或听觉感受更清晰、更生动,艺术感染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单纯地听音乐,配合教师的讲解,还是有些抽象,学生的兴趣不大或不能持久。如果利用音乐课件,首先向学生介绍每种乐器在乐队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形状到在乐队中的位置和作用都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这种感性认识,再依次欣赏、讲解各主题音乐,最后再播放这首乐曲,并配以音乐中所描绘的故事画面。这样,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感知、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审美能力就在这样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陶冶出来达到培养学生美的体验,他们的审美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审美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王安国.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荣鸿曾.音乐研究与大学教育[J].中国音乐,2001,(3).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高校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改革要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把单纯注重音乐学科技能教学变为以欣赏引起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美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参与创造出再现美。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大多数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多以介绍西方专业音乐为主。不同时期、不同内容和不同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都应该纳入音乐欣赏课。当今世界各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加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在新世纪多元文化教育观的影响下,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应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
2.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创新
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以欧洲音乐为主)。中国音乐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远古时期至中国近代的音乐作品。中国现代的作品,尤其是21世纪的音乐新作较少涉及。西方音乐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和音乐。这些内容离我们现在最远的有几千年,最近的也有近百年的时间。而且,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产生之日开始到现在,虽历经30年的发展,这一基本内容框架始终没有突破性改变。
3.教学内容失衡没有真正体现民族性
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单从音乐欣赏课程来看,在内容的比例分配上,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西方音乐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欧洲音乐知识和乐曲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各高校开设的门类众多的音乐欣赏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欣赏课程也占了很大部分,没有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音乐。
二、高校音乐欣赏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学生为培养、塑造、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构建优化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乐理常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适时进行调整,增加乐理知识,开始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视唱,并且教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在让学生欣赏民歌的同时,又要考虑在每节课都安排一些视唱,难度由浅入深,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学生以后欣赏器乐曲做准备的。高校音乐欣赏课适当地加上乐理、视唱、歌唱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欣赏内容掌握的程度都将获得较大的提升。同时,应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和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了解,实现中西文化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鉴赏水平。
2.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主动性
一味地欣赏古典音乐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对这门课程逐渐失去兴趣,而一味地听流行音乐又达不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操不能很好的提升,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了集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推荐音乐作品,并由推荐者进行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尽情畅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呈现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和高质量的音乐艺术精品。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领域中与其他教学媒体综合,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和教学资源,丰富了音乐世界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字、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能清晰地展示教学主题,对难点和重点能反复予以再现,这样能发挥学生视听通感的作用,比单纯的视觉感受或听觉感受更清晰、更生动,艺术感染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单纯地听音乐,配合教师的讲解,还是有些抽象,学生的兴趣不大或不能持久。如果利用音乐课件,首先向学生介绍每种乐器在乐队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形状到在乐队中的位置和作用都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结合这种感性认识,再依次欣赏、讲解各主题音乐,最后再播放这首乐曲,并配以音乐中所描绘的故事画面。这样,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感知、情感体验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审美能力就在这样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陶冶出来达到培养学生美的体验,他们的审美需求就会得到满足,审美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王安国.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荣鸿曾.音乐研究与大学教育[J].中国音乐,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