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品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贯通实施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的《学做志愿者》手册中的“志愿者的先驱——顾拜旦与奥运”“南丁格尔与红十字运动”“雷锋精神代代传”等内容与品生、品社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学阶段的《践行志愿者》中,也有与思想品德课相关的内容。因此,不少实验学校结合了品生(品社)、思品课学科内容进行实验。这样既拓宽了品生(品社)、思品课的内容外延,又使得志愿服务课程恰当落地,更是避免了重复教学,实现了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实现了多重育人功能。
  学校把“精彩天地,幸福摇篮”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把“为学生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总的灵魂;把培养学生成为“自主、自律、自信、自强、自豪的校园小主人”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我们关注学生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的培养。在班级志愿岗位、校园值周等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中,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尤其在迎奥运期间成立的“迎奥运志愿服务社团”更是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迎奥运的知识宣传、绿色奥运的环保宣传……可以说,志愿服务的行动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教师和学生对其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学校非常重视志愿者课程的实施,不断探索将其与思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贯通实施的模式。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
  1.假期中自发地观看志愿扫雪活动视频,志愿活动全面启动。
  2.开学后进行志愿者招募活动(活动感受及展板的宣传)。
  3.继续开展班级志愿岗位认领。
  4.创设志愿者升旗平台,推动工作进展(宣传榜样)。
  第二阶段:研究教材
  《自主志愿我快乐》丰台五小志愿者课程分三个单元。
  1.第一单元:认识志愿者
  主题一:志愿者的名字真好。学习方式为讲授式。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志愿者的名词解释,初步了解志愿者的含义和志愿精神的内容;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解释志愿精神;了解人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志愿者必须是具有志愿精神的人。
  主题二:志愿者的先驱。学习方式为讲授式。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南丁格尔与红十字运动等志愿者先驱的事迹,了解他们的无私奉献行为正是体现了志愿者的精神,通过雷锋的故事,了解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志愿者精神一脉相承。
  主题三:身边的志愿者我来找。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是:能够结合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的志愿者;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并愿意宣传志愿精神。
  2.第二单元:志愿者服务内容
  主题一:认识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学习方式是讲授式。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国家、社会举办的大型活动中志愿者的工作,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内容;通过学习社区、环境保护、保护长城中志愿者的工作,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内容;通过了解志愿者的服务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志愿者服务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切合实际的服务活动;通过了解博物馆中的小志愿讲解员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志愿者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提供服务。
  主题二:身边志愿岗位我发现。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是: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发现校园中的服务岗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志愿活动的必要性;了解参与志愿活动应从实际出发、切合实际、力所能及;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利用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岗位。
  3.第三单元:志愿者在行动
  主题一:志愿者在行动。学习方式是讲授式。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一些特殊环境中的志愿者工作,知道志愿者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冒险排忧、挽救生命于危难的大无畏精神,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志愿精神的可贵;通过了解公益活动中小志愿者的服务,激发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热情。
  主题二:志愿行动我当先。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是:努力争当志愿者并为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光荣和快乐;能够在志愿活动中发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能够在活动中发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三阶段:项目实践
  把志愿者项目实践与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责任意识相结合,并以评价作为一种机制,促进学生养成“我负责,我自主,我志愿”的意识,这也是丰台五小培养学生做有责任感的小公民的一个实践思考。
  刘 玲
  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都是本次课程改革设计的综合课程,而《志愿服务手册》中不少主题的编写和设计也较好地体现了这几门课程的整合,因此,将《志愿服务手册》融合入这几门课程是非常有特色的设计。北京市丰台五小的志愿服务手册实验课程框架就体现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它既有利于《志愿服务手册》有效地落地实施,同时也促成了上述几门课程相关主题的融合。不同学科的教师实现了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跨学科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课程的育人价值,这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促进课程融合、实践育人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近几年,宜阳县大田野生麦发生日趋严重,本文就其发生原因及危害进行了阐述,力求为防治其发生,减少损失提出有关措施.
期刊
教育管理具有不可类比的特殊性,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学校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师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师生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学校明确提出全校师生要努力践行“成功三要素”,即理想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突出以人为本,强调自我管理,体现精神引领,激发全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正能量。  1.教职工当家做主  学校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使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建构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将校本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定位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上,以“自主—互助”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教师成长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扎根于大地,树木才能茁壮成长;有根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我们倡导“做扎根的教育”,培育有根之人。在多年生命教育的积淀下,我们凝练出“树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  教育之根——生命教育核心理念  生命是教育开始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标,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规律。“感悟生命的真谛,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是生命教育的追求。生命教育核心理念正是学校“树文化”的起点
《北京市关于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应分别完成不少于5个工作日(40小时)的社区志愿服务,课余、假期共计2学分。作为课程改革
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约粮食、节水、节电为主要内容的“三爱三节”教育,全市中小学也都在积极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粮教育。其实,提倡节约一直是《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一些中小学校,浪费粮食的现象还很严重。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环节、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出了什么问题?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出现
北京市第一中学将《中小学志愿服务手册》融入学校德育活动中,启动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我和校园有个约定”旨在将“校园志愿服务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理念渗透给每一个学生;“胡同天使在行动”社区志愿服务旨在让学生找到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则让学生持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北京市钟鼓楼文保所双语导游服务则将历史、语言等的学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旨在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做
为了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昌平区中小学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验方案》,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验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对他人、社区、社会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各年级组长、品德教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