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小画家”,而是审美的评论家、社会实践的活动家和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家,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关键词]美术;想象力;审美
美术作为学校艺术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突出的学科特色。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小画家”,而是审美的评论家、社会实践的活动家和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家。他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拥有艺术家一样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诗人一般敏感多情的心灵,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美术作为一种文化之所以传承不息,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关乎人的心灵感受,是人的高层面精神意识的表达和传递。美术学科教育就是为孩子们打造的通向审美心灵的钥匙,能不能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并用好这把钥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想,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是找到并用好“钥匙”的关键。
一、创造情景,让学生融入审美情境
美术教学最让学生激动不已、印象深刻的活动方式,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一定的情景中点燃心灵深处最美的火花。比如组织参观一次画展,不是仅仅让学生辨别作品表现技法的优劣,而是在审美的情境中产生对美术审美创造的向往,生发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坚定学习美术的信念。现代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就为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审美情境提供了可能。如在美术“欣赏·评述”单元的教学中,课堂上唯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审美的情境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无限魅力。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以及名家名作故事的熏陶,学生的眼界就会得到拓展,艺术的想象力随之得到激发。在人教版《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在舒缓的乐曲中欣赏齐白石等国画大师风格天真烂漫的作品,以学生的眼光审视作品中流露出的乡间情思和田园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想象。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一些有趣的童年往事,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趣和意境相契合。一旦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感世界,想象力就会特别活跃和丰富,就会比较容易领会作品的创意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审美情境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产生自身的审美愉悦感。而审美愉悦感的产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情境,让学生融入审美情境,学生才会产生审美的需要,才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现象
中小学学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程设置中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然而,这无法阻止学生通过另外一个途径进行学习的渴望,那就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了解。美术教学应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现象。在美术“综合·探索”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域的文化特色,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丰富美术学科教学的文化内涵。如根据本地区是“剪纸之乡”、“秧歌之乡”、“书法之乡”的文化特色,我带领学生搜集剪纸、学习剪纸;搜集对联,练习书法;了解名人,拜访名家;参加文娱活动,等等。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无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剪纸创作培训基地”和“书法创作培训基地”陆续在胶州市中小学校的相继落成,正是地域特色文化走进美术课堂促进美术教学的最好例证,同时也是学生通过美术课堂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最好例证。在教学民俗剪纸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从学刻剪纸入手,到走访民间剪纸老人,搜集剪纸样式、剪纸故事,再回到课堂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文化审美内涵及寓意等。整个过程是开放式的从点到面的学习,不只是单纯技能技巧的学习,更是对文化现象的研究和探索。相信这种美术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的是一个广阔的立体的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学生的行为是积极的,学生的想象力是热情而丰富的。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改变。把文化艺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真正提升的标志。因此,引导学生感受、发现生活美是美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美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最为学生所熟悉的是生活,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又正是生活细节。当学生走进生活就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墙壁上会有那么漂亮的花纹,原来习以为常的门把手上费尽了设计者的心思,原来小小的茶壶也体现了那么多的审美元素: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有美的影子,美真的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而已。首先,美术教学应该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设计·应用”单元的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生活环境;走进商场,了解生活用品;走进家庭,了解家居布置。通过走进生活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意识给生活带来的美感体验。其次,美术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依据人文理念创造生活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发明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用品,美化了生活,为生活增添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孕育了自身的审美情操。如在人教版《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再完成“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创意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了解废旧材料的性能特点,通过再创造来点缀、美化生活。活动中,学生对创意设计探究方案兴趣浓厚,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其中一个学生将很多一次性纸杯带到学校,提出了进行纸杯花造型的创意设计,这个提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我将《纸杯鲜花造型》作为专题纳入主题单元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创造生活美,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升华学生朴实的审美情操。学生在引导下走进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空间的广大,才会发现生活中真正的美,才会让学生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四、创造平台,让学生自由挥洒才情
另外,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儿童期的随意涂鸦到中学生阶段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表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如何保持学生对美术的长久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自由的美术表现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美术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技能唯一”,不要把美术课当做表现技法的训练课。特别在美术“造型·表现”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激发,要有供学生进行审美想象的平台。只有在自由的意象空间里,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才会更强烈,才情才会更飞扬。而对学生进行创作表现选择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教师可以不加限制,只要是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就行。如在人教版《春天的畅想》专题教学中,我利用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创造情境。学生被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诗画的优美意境所感染,完全陶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之中。在接下来的“我们心中的春天”自由创作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斑斓多姿:有抽象、有写实,有水彩画、有彩笔画,有拼贴、有吹塑。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独特感受,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平台上,学生是自由的,是充满激情的。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审美教育的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美术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关系,还要帮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打开一扇探索美的大门,并让每一个通过这扇大门的学生拥有一颗长着翅膀的心灵,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自由飞翔!
(责任编辑 甘 璐)
[关键词]美术;想象力;审美
美术作为学校艺术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内容和形式,有着突出的学科特色。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艺术课程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向审美情感的感受、体验转变。学生不再是注重技巧的“小画家”,而是审美的评论家、社会实践的活动家和生活中的创意设计家。他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拥有艺术家一样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与诗人一般敏感多情的心灵,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美术作为一种文化之所以传承不息,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关乎人的心灵感受,是人的高层面精神意识的表达和传递。美术学科教育就是为孩子们打造的通向审美心灵的钥匙,能不能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并用好这把钥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想,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是找到并用好“钥匙”的关键。
一、创造情景,让学生融入审美情境
美术教学最让学生激动不已、印象深刻的活动方式,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一定的情景中点燃心灵深处最美的火花。比如组织参观一次画展,不是仅仅让学生辨别作品表现技法的优劣,而是在审美的情境中产生对美术审美创造的向往,生发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坚定学习美术的信念。现代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就为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审美情境提供了可能。如在美术“欣赏·评述”单元的教学中,课堂上唯美的画面、轻柔的音乐,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审美的情境中,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无限魅力。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以及名家名作故事的熏陶,学生的眼界就会得到拓展,艺术的想象力随之得到激发。在人教版《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在舒缓的乐曲中欣赏齐白石等国画大师风格天真烂漫的作品,以学生的眼光审视作品中流露出的乡间情思和田园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想象。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一些有趣的童年往事,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趣和意境相契合。一旦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感世界,想象力就会特别活跃和丰富,就会比较容易领会作品的创意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审美情境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产生自身的审美愉悦感。而审美愉悦感的产生会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情境,让学生融入审美情境,学生才会产生审美的需要,才会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现象
中小学学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程设置中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然而,这无法阻止学生通过另外一个途径进行学习的渴望,那就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了解。美术教学应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现象。在美术“综合·探索”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域的文化特色,积极拓展教育资源,丰富美术学科教学的文化内涵。如根据本地区是“剪纸之乡”、“秧歌之乡”、“书法之乡”的文化特色,我带领学生搜集剪纸、学习剪纸;搜集对联,练习书法;了解名人,拜访名家;参加文娱活动,等等。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培养无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剪纸创作培训基地”和“书法创作培训基地”陆续在胶州市中小学校的相继落成,正是地域特色文化走进美术课堂促进美术教学的最好例证,同时也是学生通过美术课堂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最好例证。在教学民俗剪纸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从学刻剪纸入手,到走访民间剪纸老人,搜集剪纸样式、剪纸故事,再回到课堂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文化审美内涵及寓意等。整个过程是开放式的从点到面的学习,不只是单纯技能技巧的学习,更是对文化现象的研究和探索。相信这种美术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的是一个广阔的立体的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学生的行为是积极的,学生的想象力是热情而丰富的。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改变。把文化艺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是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真正提升的标志。因此,引导学生感受、发现生活美是美术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美则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最为学生所熟悉的是生活,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又正是生活细节。当学生走进生活就会发现,原来司空见惯的墙壁上会有那么漂亮的花纹,原来习以为常的门把手上费尽了设计者的心思,原来小小的茶壶也体现了那么多的审美元素:原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有美的影子,美真的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而已。首先,美术教学应该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设计·应用”单元的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生活环境;走进商场,了解生活用品;走进家庭,了解家居布置。通过走进生活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新产品、新材料、新设计、新意识给生活带来的美感体验。其次,美术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依据人文理念创造生活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发明创造出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用品,美化了生活,为生活增添了审美情趣,同时也孕育了自身的审美情操。如在人教版《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再完成“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创意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了解废旧材料的性能特点,通过再创造来点缀、美化生活。活动中,学生对创意设计探究方案兴趣浓厚,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其中一个学生将很多一次性纸杯带到学校,提出了进行纸杯花造型的创意设计,这个提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我将《纸杯鲜花造型》作为专题纳入主题单元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创造生活美,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升华学生朴实的审美情操。学生在引导下走进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空间的广大,才会发现生活中真正的美,才会让学生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四、创造平台,让学生自由挥洒才情
另外,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儿童期的随意涂鸦到中学生阶段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表现,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如何保持学生对美术的长久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加自由的美术表现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美术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技能唯一”,不要把美术课当做表现技法的训练课。特别在美术“造型·表现”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激发,要有供学生进行审美想象的平台。只有在自由的意象空间里,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才会更强烈,才情才会更飞扬。而对学生进行创作表现选择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教师可以不加限制,只要是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就行。如在人教版《春天的畅想》专题教学中,我利用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创造情境。学生被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诗画的优美意境所感染,完全陶醉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之中。在接下来的“我们心中的春天”自由创作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可谓丰富多彩,斑斓多姿:有抽象、有写实,有水彩画、有彩笔画,有拼贴、有吹塑。课堂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独特感受,尽情挥洒自己才情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平台上,学生是自由的,是充满激情的。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审美教育的课堂,才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美术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关系,还要帮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打开一扇探索美的大门,并让每一个通过这扇大门的学生拥有一颗长着翅膀的心灵,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自由飞翔!
(责任编辑 甘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