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壮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它们现在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高等学校一样,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利于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是坚持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从文献检索来看,专门以“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题来展开研究的资料很少。目前专门性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本文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出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开展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
2010年上半年,我们对蓝天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16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为86%;召开座谈会及个别访谈10余次。整个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本、专科生,一年级760份,占50.14%;二年级460份,占30.34%;三年级296份,占19.53%。基本上包含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的意义很重大,是人生的支柱和动力的达到82.8%;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一般,不很重大的占15.3%;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没有什么意义的占1.9%。
对“你是如何选择目前就读的专业”的问题,86%的学生是父母或者其他人根据目前社会的就业情况及热门程度替自己选择的;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某方面比较大的困难时,27%的学生会坚持理想,21%的学生左右迟疑,13%的学生踟蹰不前,37%的学生重新理性地审视理想的可行性后再做进一步计划。
有人认为没有理想的人没有动力,走不远;也有人认为有理想往往挫伤自己的积极性,走不远。对此,74%的学生选择理想很重要,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得与失,找准定位,不给自己制定太高的目标就行;17%的学生选择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还有4.8%的学生选择了走一步算一步,理想容易使人心灰意冷,压力太大。
当问到“你拿什么做理想”时,23.8%的学生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2.6%的选择了商业巨子,16%的选择了平凡充实的人生,28%的选择了充满挑战与新奇的人生,约9%其他。
当问到“您对于未来的信心”时,38%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理想;46%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够,不确定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2%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但主要表现出两个特征:
1.从整体上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从政治观角度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坚定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不但为祖国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由衷地高兴,而且关心国家形势,比如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2010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事件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明显增强。这几年,蓝天学院在支援西部大开发志愿者招募中,有很多毕业生踊跃报名;有70%以上的在校学生提出了入党申请,学生对国际国内政治问题比较关心。
从道德观角度说:大多数学生追求理想人格,欣赏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楷模,不少学生发扬奉献精神,积极争当青年志愿者,在校内外义务服务、助人为乐,如每周六下午的免费家电维修活动、经常组织前往SOS儿童村、到省戒毒中心帮扶等等。实践表明,这样的活动学生都能热情参与,愿意以自己的专业所长去帮助社会困难人士。
从文化观角度说: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很高,他们希望学校能多增加一些反映科技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他们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文化活动,对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网络文化等兴趣很高,希望在现代文化娱乐活动中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实现自我。此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成才欲望,每年年底在学校举行的“双向选择”人才交流大会,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淘汰,他们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从而更刻苦地学习。
2.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消极现象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过渡转型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生价值观,在对待某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态度。血气方刚的他们常会感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大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面前却难过权钱名利观。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从某种程度说,他们从小生活在人为的“保护”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经验和现实环境磨练。大学生本人也缺乏大学生的道德角色意识和行为表现,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公共场所毫无顾忌,我行我素,随大流,行为从众化、世俗化。主要表现有:
第一,轻思想教育,重智育发展。有些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对社会不良现象口头抨击的多,不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较差;不少学生只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感兴趣,政治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政治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厌倦和反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判断表现出某种模糊的政治意识。
第二,轻集体荣誉,重个人好恶。一些学生有时候把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混同起来,认为集体主义与许多现行政策相矛盾,认为集体主义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接受集体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没有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将来的命运,关注他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强调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实惠、优越、舒适的生活。
第三,轻理想信念,重现实利益。有些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格调不高,价值目标层次较低,缺少远大目标的激励力量,没有建立起对共同理想的信仰,思想侧重于实际、实用和实惠。如表现在专业思想不牢固,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即“落榜生”,内心里不愿就读,但迫于压力又不得不读,因此情绪波动大,存在无奈失意、混日子、弄个文凭向父母交差等心理。还有少数学生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因为轻视理想信念,一些学生认为现在讲理想、讲奉献是唱高调,而讲实惠、追求物质利益才是最现实的。一些学生片面强调功利原则而不讲道义原则,只想到“社会为我提供了什么”,却不想“我为社会贡献了什么”。一些学生认为奉献精神是昨日的辉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经济人”而不是道德人。
第五,轻艰苦奋斗,重安逸享乐。一些学生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想要进步,却缺少深入实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想做生活的强者,却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有的学生认为:“60分和90分同样可能毕业,只要能及格,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何必太辛苦。”还有些学生信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及时行乐,青年不乐,一生白活。” “生活就是享乐,艰苦奋斗是苦行僧。”在调查中,有33.2%的学生同意人生在世享乐最重要。这使得一些学生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沉溺于KTV、影视、游戏、上网聊天之中;在生活消费上,大肆挥霍和浪费。甚至一些学生法纪观念淡漠,偷窃等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可见,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迷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表现更突出。这是在今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李霞,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饶苏敏,蓝天学院京东校区计算机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 现状
从文献检索来看,专门以“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题来展开研究的资料很少。目前专门性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本文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出发,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开展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一、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
2010年上半年,我们对蓝天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共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16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为86%;召开座谈会及个别访谈10余次。整个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本、专科生,一年级760份,占50.14%;二年级460份,占30.34%;三年级296份,占19.53%。基本上包含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的意义很重大,是人生的支柱和动力的达到82.8%;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一般,不很重大的占15.3%;认为理想信念对于自己没有什么意义的占1.9%。
对“你是如何选择目前就读的专业”的问题,86%的学生是父母或者其他人根据目前社会的就业情况及热门程度替自己选择的;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某方面比较大的困难时,27%的学生会坚持理想,21%的学生左右迟疑,13%的学生踟蹰不前,37%的学生重新理性地审视理想的可行性后再做进一步计划。
有人认为没有理想的人没有动力,走不远;也有人认为有理想往往挫伤自己的积极性,走不远。对此,74%的学生选择理想很重要,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得与失,找准定位,不给自己制定太高的目标就行;17%的学生选择理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还有4.8%的学生选择了走一步算一步,理想容易使人心灰意冷,压力太大。
当问到“你拿什么做理想”时,23.8%的学生选择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2.6%的选择了商业巨子,16%的选择了平凡充实的人生,28%的选择了充满挑战与新奇的人生,约9%其他。
当问到“您对于未来的信心”时,38%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理想;46%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够,不确定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2%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多元化,但主要表现出两个特征:
1.从整体上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从政治观角度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坚定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拥护。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不但为祖国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由衷地高兴,而且关心国家形势,比如青海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2010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事件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明显增强。这几年,蓝天学院在支援西部大开发志愿者招募中,有很多毕业生踊跃报名;有70%以上的在校学生提出了入党申请,学生对国际国内政治问题比较关心。
从道德观角度说:大多数学生追求理想人格,欣赏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楷模,不少学生发扬奉献精神,积极争当青年志愿者,在校内外义务服务、助人为乐,如每周六下午的免费家电维修活动、经常组织前往SOS儿童村、到省戒毒中心帮扶等等。实践表明,这样的活动学生都能热情参与,愿意以自己的专业所长去帮助社会困难人士。
从文化观角度说:学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很高,他们希望学校能多增加一些反映科技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他们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文化活动,对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社会热点、网络文化等兴趣很高,希望在现代文化娱乐活动中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实现自我。此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成才欲望,每年年底在学校举行的“双向选择”人才交流大会,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淘汰,他们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从而更刻苦地学习。
2.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一定程度的消极现象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过渡转型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生价值观,在对待某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态度。血气方刚的他们常会感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大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面前却难过权钱名利观。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从某种程度说,他们从小生活在人为的“保护”环境中,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经验和现实环境磨练。大学生本人也缺乏大学生的道德角色意识和行为表现,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公共场所毫无顾忌,我行我素,随大流,行为从众化、世俗化。主要表现有:
第一,轻思想教育,重智育发展。有些学生政治责任感不强,对社会不良现象口头抨击的多,不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较差;不少学生只对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感兴趣,政治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政治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厌倦和反感;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判断表现出某种模糊的政治意识。
第二,轻集体荣誉,重个人好恶。一些学生有时候把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混同起来,认为集体主义与许多现行政策相矛盾,认为集体主义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接受集体的约束,对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没有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将来的命运,关注他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强调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实惠、优越、舒适的生活。
第三,轻理想信念,重现实利益。有些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格调不高,价值目标层次较低,缺少远大目标的激励力量,没有建立起对共同理想的信仰,思想侧重于实际、实用和实惠。如表现在专业思想不牢固,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即“落榜生”,内心里不愿就读,但迫于压力又不得不读,因此情绪波动大,存在无奈失意、混日子、弄个文凭向父母交差等心理。还有少数学生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因为轻视理想信念,一些学生认为现在讲理想、讲奉献是唱高调,而讲实惠、追求物质利益才是最现实的。一些学生片面强调功利原则而不讲道义原则,只想到“社会为我提供了什么”,却不想“我为社会贡献了什么”。一些学生认为奉献精神是昨日的辉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经济人”而不是道德人。
第五,轻艰苦奋斗,重安逸享乐。一些学生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想要进步,却缺少深入实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想做生活的强者,却在现实生活中无所适从。有的学生认为:“60分和90分同样可能毕业,只要能及格,顺利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何必太辛苦。”还有些学生信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及时行乐,青年不乐,一生白活。” “生活就是享乐,艰苦奋斗是苦行僧。”在调查中,有33.2%的学生同意人生在世享乐最重要。这使得一些学生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沉溺于KTV、影视、游戏、上网聊天之中;在生活消费上,大肆挥霍和浪费。甚至一些学生法纪观念淡漠,偷窃等违法情况时有发生。
可见,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迷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表现更突出。这是在今后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李霞,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饶苏敏,蓝天学院京东校区计算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