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大收益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整合点
  该教学设计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时长约8分钟,由易到难的“进阶式”学习方式。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整合碎片化学习时间,更贴合他们的自主学习节奏。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既可以重复多次学习,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结合。该微课程中的新知讲解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多层次练习可以用作课中学习和学习评价,该教学视频还能作为课后复习使用,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微课程中能做到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关于统计知识的内容。教材以“大课间活动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学习材料引入,这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加深其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认识,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前,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如经历过简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此外,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认识了扇形。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微课模式更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节奏,使其更容易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了解它的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简单分析,培养统计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形成知识冲突
  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瞧,六(1)班学生正在开展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根据统计表,我们绘制了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停顿,给学生留一点读图时间)
  通过条形统计图,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喜欢各运动项目人数的多少,并进行数据比较。
  2.处理数据,引入新知
  (1)计算每项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算出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占六(1)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停顿,给学生留些思考问题的时间)
  小结:先算总人数,再用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2÷总人数40=30%。
  提问: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由此算出喜欢其余运动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并与老师一起核对一下你算的结果。
  (2)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师:根据算式,你能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12÷40=30%表示:用喜欢乒乓球人数12÷总人数40=喜欢乒乓球人数占总人数的30%。
  (3)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图,感受部分和整体关系
  师: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各运动项目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怎么画?
  你想的和老师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扇形统计图。
  3.体验过程,学习新知
  (1)完善扇形统计图,深入分析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这里用一个圆来表示总人数,用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占總数的百分比。例如,乒乓球30%,表示的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任务单上的扇形统计图(如图1)。
  (2)思考回答扇形统计图的有关问题
  ①图1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②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与它们有什么不一样?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
  读题: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图2所示。
  师:这里整个圆表示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读题: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2)想一想: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
  师:在下页图3中,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和六(2)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一样多吗?
  生:无法确定。因为六(1)班总人数是40人,但是六(2)班总人数不确定,无法算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
  (3)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下页图4是陈东家5月份生活费支出统计图。①你能知道哪些信息?②如果陈东家5月份食品费支出600元,那么这个月教育费支出多少?和教师的答案核对一下。
  5.回顾小结,拓展新知
  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②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反思
  1.微课程教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分
  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学生则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本节课中,我们以读懂扇形统计图为基础,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为核心,整合人教版新旧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服务学生,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微课程教学中,如何在短时间里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尽量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讲,从创设情境到探究学习,再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不仅学数学,也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眼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的形式来体现探究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与屏幕后的教师多互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多次实践中力求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设计亮点
  1.充分解读新教材
  一是新教材淡化画统计图的目标,加强读懂统计图的能力,让学生大致想象用什么图来表示,然后直接给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对比是否一致,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
  二是新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来突破难点,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问题设计具有指向性、层次性、开放性
  问题“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指向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问题“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讓学生感受整体,感知单位“1”;问题“想想你画的圆表示什么?每个大小不一的扇形表示什么”是设计的第二层次,明确把圆看作单位1,以及扇形统计图中存在的部分量与总量的含义。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去理解,进一步激活思维。
  3.微课程设计呈螺旋上升
  情境引入,提炼统计表→由表及图,逐层复习(复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认知冲突,揭示课题→探究数量,理解关系。
  4.练习层层递进
  “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想一想”又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本节课的微课程设计创新了学习方式、资源结构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微课程,大收益。
其他文献
信息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并建议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载体的应用。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能够促进课堂从被动教到主动学、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三个转变。而平板的充分应用,能使翻转课堂更加充分地开展起来。本文以《中国的地形——山脉》一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借助平板,通过“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小组合作
摘要:“轮庄式”网络教研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一线教师轮流承办活动,将自己的实践研究、案例分析、前沿应用等成果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由于选题内容来自实践应用,因此很受教师们青睐。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这种网络教研模式,不但为教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知识技能,促使其转变观念,促进其专业成长,并且使教师们的研修模式从“有效传递”转向“合作建构”。  关键词:“轮庄式”网络教研;自主成长;
读周晓强的文章《翻转:改造“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数学素养》,让我想起下面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听课时摄的,画面正是周晓强执教翻转课堂《圆的认识》时,学生为篮球场做设计稿的场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为新建篮球场做设计稿的协作探究活动。  通常教师实验微课程教学法,较为发怵的就是协作探究主题的设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除非他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又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真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场所。科学观察活动的实施让学生走近大自然,为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科学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记录下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实验数据,如实验采集数据、周围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照片等内容。  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观察植物的探究活动,但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植物每天的生长情况,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越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越需要向内培养学生最基础的素养或心智,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界在这方面的努力,但核心素养包含的数量过多,教师难以将其聚焦并进行教学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请来了一直关注基礎心智培养的特级教师吴向东,他在借鉴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纳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聚焦人的底层操纵系统——基础心智,初步提出培养学生基础心智的框架,并开展了实践研究和探索。另
《借力翻转课堂,让小学生的素养向核心处“漫溯”》是孙莉老师初试翻转课堂的体会。我因故而错失听课机会,这里借点评叙说一二,以分享成功,发现契机,并期待新实践解决问题,实现新提升。  ● 第一步的成功  1.课前学习  学习任务开始问题引导,相信学生对对比的前项、后项的意义,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此外,动手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达成技能目标。录制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皆是成功
如今,孩子们玩的很多玩具都使用了数字技术,如遥控飞机、电动汽车,但实际上孩子们仅仅是使用这些数码玩具在娱乐,而几乎没有接触制造数码玩具的机会。因此,有必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让孩子们逐步接触数码玩具的原理,甚至让他们能够做出富有创意的玩具。在英国的初等教育课程中设置有“Design and Technology”课,美国2012年已经推出今后4年内在千所大学设置数字应用设备工作室,加强数字化实践制
大凡吃螃蟹者,皆知螃蟹味道鲜美,然并非人人皆能享。只有那些前瞻探路者、坚忍不拔者、善知“盔”中取肉黄之机巧者,方能悟其美妙。任红燕似乎就是翻转课堂探路征程中的“吃螃蟹”者。  这个学期,她执教小学一年级美术。这对看好翻转课堂,又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是否适合翻转学习模式的她來说,是个挑战。但她接受了挑战。  像大多数微课程教学法实验者初涉翻转课堂一样,任红燕一开始也难以区分目标与任务,也顺着任务单的自然
摘要:以体验式教学为理念的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等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比较明显,而体验式教学的劣势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基于上述分析,笔者结合目前流行的微课来辅助教学,微课的优势在于随处可学,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微课中的知识点。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基于体验式的微课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教学现场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物联网技术的明确标识,多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相继引入了物联网技术的单元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是其中的经典内容之一。笔者日前进行了《神奇的人体红外传感器》一课的教学设计实验,初期采用了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课时紧、关键性知识点表述不清楚的情况,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那么,面对新技术,该如何调整已有的教学设计模式?  问题分析  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