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整合点
该教学设计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时长约8分钟,由易到难的“进阶式”学习方式。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整合碎片化学习时间,更贴合他们的自主学习节奏。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既可以重复多次学习,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结合。该微课程中的新知讲解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多层次练习可以用作课中学习和学习评价,该教学视频还能作为课后复习使用,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微课程中能做到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关于统计知识的内容。教材以“大课间活动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学习材料引入,这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加深其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认识,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前,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如经历过简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此外,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认识了扇形。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微课模式更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节奏,使其更容易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了解它的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简单分析,培养统计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形成知识冲突
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瞧,六(1)班学生正在开展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根据统计表,我们绘制了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停顿,给学生留一点读图时间)
通过条形统计图,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喜欢各运动项目人数的多少,并进行数据比较。
2.处理数据,引入新知
(1)计算每项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算出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占六(1)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停顿,给学生留些思考问题的时间)
小结:先算总人数,再用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2÷总人数40=30%。
提问: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由此算出喜欢其余运动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并与老师一起核对一下你算的结果。
(2)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师:根据算式,你能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12÷40=30%表示:用喜欢乒乓球人数12÷总人数40=喜欢乒乓球人数占总人数的30%。
(3)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图,感受部分和整体关系
师: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各运动项目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怎么画?
你想的和老师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扇形统计图。
3.体验过程,学习新知
(1)完善扇形统计图,深入分析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这里用一个圆来表示总人数,用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占總数的百分比。例如,乒乓球30%,表示的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任务单上的扇形统计图(如图1)。
(2)思考回答扇形统计图的有关问题
①图1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②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与它们有什么不一样?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
读题: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图2所示。
师:这里整个圆表示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读题: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2)想一想: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
师:在下页图3中,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和六(2)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一样多吗?
生:无法确定。因为六(1)班总人数是40人,但是六(2)班总人数不确定,无法算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
(3)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下页图4是陈东家5月份生活费支出统计图。①你能知道哪些信息?②如果陈东家5月份食品费支出600元,那么这个月教育费支出多少?和教师的答案核对一下。
5.回顾小结,拓展新知
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②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反思
1.微课程教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分
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学生则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本节课中,我们以读懂扇形统计图为基础,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为核心,整合人教版新旧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服务学生,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微课程教学中,如何在短时间里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尽量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讲,从创设情境到探究学习,再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不仅学数学,也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眼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的形式来体现探究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与屏幕后的教师多互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多次实践中力求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设计亮点
1.充分解读新教材
一是新教材淡化画统计图的目标,加强读懂统计图的能力,让学生大致想象用什么图来表示,然后直接给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对比是否一致,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
二是新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来突破难点,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问题设计具有指向性、层次性、开放性
问题“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指向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问题“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讓学生感受整体,感知单位“1”;问题“想想你画的圆表示什么?每个大小不一的扇形表示什么”是设计的第二层次,明确把圆看作单位1,以及扇形统计图中存在的部分量与总量的含义。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去理解,进一步激活思维。
3.微课程设计呈螺旋上升
情境引入,提炼统计表→由表及图,逐层复习(复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认知冲突,揭示课题→探究数量,理解关系。
4.练习层层递进
“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想一想”又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本节课的微课程设计创新了学习方式、资源结构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微课程,大收益。
该教学设计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时长约8分钟,由易到难的“进阶式”学习方式。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整合碎片化学习时间,更贴合他们的自主学习节奏。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既可以重复多次学习,也可以随时暂停视频,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将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结合。该微课程中的新知讲解可以用于课前预习,多层次练习可以用作课中学习和学习评价,该教学视频还能作为课后复习使用,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在微课程中能做到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创新了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关于统计知识的内容。教材以“大课间活动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学习材料引入,这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读懂统计图,加深其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的认识,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前,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如经历过简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等。此外,还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认识了扇形。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微课模式更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节奏,使其更容易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其表示的意义,了解它的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简单分析,培养统计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独立学习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形成知识冲突
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瞧,六(1)班学生正在开展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根据统计表,我们绘制了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停顿,给学生留一点读图时间)
通过条形统计图,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喜欢各运动项目人数的多少,并进行数据比较。
2.处理数据,引入新知
(1)计算每项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算出喜欢乒乓球的学生占六(1)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停顿,给学生留些思考问题的时间)
小结:先算总人数,再用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2÷总人数40=30%。
提问: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由此算出喜欢其余运动项目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数,并与老师一起核对一下你算的结果。
(2)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师:根据算式,你能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12÷40=30%表示:用喜欢乒乓球人数12÷总人数40=喜欢乒乓球人数占总人数的30%。
(3)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图,感受部分和整体关系
师: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各运动项目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怎么画?
你想的和老师一样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扇形统计图。
3.体验过程,学习新知
(1)完善扇形统计图,深入分析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这里用一个圆来表示总人数,用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占總数的百分比。例如,乒乓球30%,表示的是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任务单上的扇形统计图(如图1)。
(2)思考回答扇形统计图的有关问题
①图1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②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与它们有什么不一样?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
读题:牛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如图2所示。
师:这里整个圆表示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读题: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2)想一想: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
师:在下页图3中,六(1)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和六(2)班喜欢乒乓球的人数一样多吗?
生:无法确定。因为六(1)班总人数是40人,但是六(2)班总人数不确定,无法算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
(3)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下页图4是陈东家5月份生活费支出统计图。①你能知道哪些信息?②如果陈东家5月份食品费支出600元,那么这个月教育费支出多少?和教师的答案核对一下。
5.回顾小结,拓展新知
①今天,你有什么收获?②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反思
1.微课程教学要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分
在微课程教学中,教师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学生则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本节课中,我们以读懂扇形统计图为基础,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现实意义为核心,整合人教版新旧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服务学生,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在微课程教学中,如何在短时间里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尽量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讲,从创设情境到探究学习,再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不仅学数学,也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眼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的形式来体现探究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与屏幕后的教师多互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多次实践中力求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设计亮点
1.充分解读新教材
一是新教材淡化画统计图的目标,加强读懂统计图的能力,让学生大致想象用什么图来表示,然后直接给出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对比是否一致,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
二是新教材淡化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比来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而是紧密联系百分数来突破难点,突出计算百分比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问题设计具有指向性、层次性、开放性
问题“30%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指向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问题“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讓学生感受整体,感知单位“1”;问题“想想你画的圆表示什么?每个大小不一的扇形表示什么”是设计的第二层次,明确把圆看作单位1,以及扇形统计图中存在的部分量与总量的含义。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等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表达、去理解,进一步激活思维。
3.微课程设计呈螺旋上升
情境引入,提炼统计表→由表及图,逐层复习(复习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认知冲突,揭示课题→探究数量,理解关系。
4.练习层层递进
“做一做”从总量推算出部分量;“想一想”又从总量不同,比较部分量;“考考你”再从部分量推算出总量,再回到部分量。
本节课的微课程设计创新了学习方式、资源结构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微课程,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