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第一步与第二步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力翻转课堂,让小学生的素养向核心处“漫溯”》是孙莉老师初试翻转课堂的体会。我因故而错失听课机会,这里借点评叙说一二,以分享成功,发现契机,并期待新实践解决问题,实现新提升。
  ● 第一步的成功
  1.课前学习
  学习任务开始问题引导,相信学生对对比的前项、后项的意义,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变化,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此外,动手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达成技能目标。录制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皆是成功方法。
  2.课堂实践
  检测放大、缩小之后的数量关系,完成速度比较快。画图形、写出其中数量关系,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真实情境的创造活动,据说现场活跃,学生全身心投入,有利于知识内化,与经验结合起来,完成意义建构。
  ● 可以提升的空间
  1.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
  ⑴达成目标的阐述有待梳理
  动词的表述需要精准,“知道”其实是一个含糊行为,给人“背出目标”就能达标的假象,结果会与“不知道”差不多。
  ⑵目标与学习任务的关系
  目标③⑤没有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支持,容易造成有些学生达不成目标。
  2.配套教学视频
  有关“放大”与“缩小”的解说同义反复,只考虑生活中的现象,没考虑这些现象的功能是支持理解概念。如果提炼概念就能事半功倍。
  3.课前作业
  习题偏多,与课堂检测重合,这不能解决学困生的学习困难。需要在解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到更精当。
  4.清除“教师中心”残余
  文章视频介绍多次强调教师“引领”,课堂中搞出小教师,都反映了还没有真正体验到“所有的孩子都会学习”,也没有发现协作学习激发智慧的奥妙。
  ● 第二步的方向
  第一,达成目标的动词要说得清行为,宾语要说得清目标的内容。如果把各要求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就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理解目标和完成任务之后自我评价。
  第二,克服死揪数量关系的死路。数学不是纯数量关系,关键要搞清概念,理解原理定律,掌握方法。
  第三,努力做好“匹配”。在精准提炼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做到任务与目标配套,用方法与视频支持完成任务,保证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学习目标。此乃提升質量之关键。持之以恒,必有大成。
其他文献
开年寄语:时间过得真快,教学APP的学科运用这个栏目转眼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笔者追一下潮流,也要回想一下开这个栏目的“初心”了。在教育变革的汹涌浪潮下,笔者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想改变的教师,通过教学APP这个抓手,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取一些经验,使其适应未来的变化。几年过去了,笔者发现,这种经历依然是很多人需要的,笔者的工作依然还有意义。  当然,在信息化已经渗入教育每个角落的今天,教学APP的应用视角
近年来,与“深度学习”“思维可视化”相关的教学研究及实践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论文、专著、培训活动也越来越多。那么,当深度学习与思维可视化相融合又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呢?  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的刘濯源教授在思維可视化教学领域深耕十余载,曾指导数十所学校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自2015年起,其研究团队又将深度学习理论与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融合研究,并付诸教学实验。历时四年,他们
在教学设计中,“故事化”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境化”方法。因为“故事”是最为符合人类认知特点和心灵结构的方法。故事的魅力在于人格化,以及情节的曲折与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无论自己或他人),总是要经历各种事情,遇到各种困难,最后找到办法克服困难,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灵成长历程。看到故事主人公的这些经历,就会唤起观看者自身的同理心和代 入感。因此,在故事化教学设计中,“人物设定”和“情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将“新技术”作为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是华师大版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信息时代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一个“责任”。而教师和学生在“新技术”探究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更好地相互配合呢?借助课堂实际教学的经验我有了如下思考。● 学生“探”,教师“究”?  《高中信息科技》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就是计算机和网络。也正因为有了这两大核心技术,才使得学生在新技术的学习中能够非常便捷地“探”到
摘要: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开发过程之后,即可应用于实践教学管理活动。本文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应用的背景、模式、效果、不足和对策。  关键词:C/S架构;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8-0052-02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信息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并建议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载体的应用。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能够促进课堂从被动教到主动学、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三个转变。而平板的充分应用,能使翻转课堂更加充分地开展起来。本文以《中国的地形——山脉》一课为例,探讨了如何借助平板,通过“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小组合作
摘要:“轮庄式”网络教研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一线教师轮流承办活动,将自己的实践研究、案例分析、前沿应用等成果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由于选题内容来自实践应用,因此很受教师们青睐。两年多的实践表明,这种网络教研模式,不但为教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知识技能,促使其转变观念,促进其专业成长,并且使教师们的研修模式从“有效传递”转向“合作建构”。  关键词:“轮庄式”网络教研;自主成长;
读周晓强的文章《翻转:改造“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数学素养》,让我想起下面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听课时摄的,画面正是周晓强执教翻转课堂《圆的认识》时,学生为篮球场做设计稿的场景。这堂课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为新建篮球场做设计稿的协作探究活动。  通常教师实验微课程教学法,较为发怵的就是协作探究主题的设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除非他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又善于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真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科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佳场所。科学观察活动的实施让学生走近大自然,为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科学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记录下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实验数据,如实验采集数据、周围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相关照片等内容。  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观察植物的探究活动,但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植物每天的生长情况,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越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教育越需要向内培养学生最基础的素养或心智,北京师范大学推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现了教育界在这方面的努力,但核心素养包含的数量过多,教师难以将其聚焦并进行教学实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请来了一直关注基礎心智培养的特级教师吴向东,他在借鉴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纳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视角聚焦人的底层操纵系统——基础心智,初步提出培养学生基础心智的框架,并开展了实践研究和探索。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