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奋点 激发 维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持久的特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通过实践与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游戏、操作等活动内容上,对个人表现和集体交流也有着强烈的兴趣。由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奋点相契合,推动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乐园中。
一、在游戏中激活好胜心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竞争,学会正确面对竞争。以游戏这一贴合学生兴奋点的形式展开教学,顺应了学生们好胜心强的特点,使得他们情绪高涨,主动地去追求胜利,在“我会赢”的心理暗示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采取对应的竞争策略,避免课堂陷入看似热闹却效率低下的窘态。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七巧板,灵巧心”的游戏,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进行一次拼图竞赛,分小组比一比谁能拼出更多更妙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游戏深化了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判定依据的理解,在对拼成各种图形的判断中不断感悟“对折之后完全重合”这一特征;同时简单的游戏形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教师进一步加大挑战难度,让学生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自己拼成的轴对称图形的面积,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不但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对学生兴奋点的一次完美发掘。
二、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种强烈的内在推动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就感,避免了单一形式的书面练习所带来的枯燥、乏味,释放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让他们在手脑并用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让数学学习在愉悦和兴奋中深入人心。同时,操作实践本身的多样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激励了他们的内在动机,发展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没有将学生的知识视野控制于书本上、教室内,而是拓展了教学时空,开放了教学资源,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比较校园内的景物,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再一次感知原本熟悉的景物。此外,教师还将学生带上教学楼的顶层,让学生俯瞰校园,整体感知校园中不同建筑的方位和布局。多样化的景物建筑、多层次的观察实践,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积累,使得他们在课堂交流活动中有着强烈的表达冲动,在与同伴的集体讨论中自豪地说出自己观察物体时的发现和体会,进而在自我收获的愉悦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肯定。
三、在开放中彰显个性化
开放的课堂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动机需求,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少一些沮丧、多一些快乐,并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原本封闭的教学内容变得开放起来,将学生认知水平的客观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兴奋点,在个体的互补互促中获得整体提升。
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帮助学生体验长方形形状变化与周长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用12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有的学生摆出长为4、宽为2的长方形,有的摆出长为5、宽为1的长方形……还有个别别出心裁的学生的将一根小棒一折为二,摆出了长为4.5、宽为1.5的长方形。尽管这暂时还不属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但是这种在操作中灵光一现的突破性思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精彩表现和个性创造都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发展中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兴奋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得到数学认知的发展,更收获到振奋的精神鼓舞和愉悦的情感滋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数学学习的魅力磁石所吸引,尽情地徜徉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海洋中!
(责编 林 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持久的特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通过实践与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游戏、操作等活动内容上,对个人表现和集体交流也有着强烈的兴趣。由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奋点相契合,推动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乐园中。
一、在游戏中激活好胜心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合理竞争,学会正确面对竞争。以游戏这一贴合学生兴奋点的形式展开教学,顺应了学生们好胜心强的特点,使得他们情绪高涨,主动地去追求胜利,在“我会赢”的心理暗示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形式,采取对应的竞争策略,避免课堂陷入看似热闹却效率低下的窘态。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七巧板,灵巧心”的游戏,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进行一次拼图竞赛,分小组比一比谁能拼出更多更妙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游戏深化了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判定依据的理解,在对拼成各种图形的判断中不断感悟“对折之后完全重合”这一特征;同时简单的游戏形式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教师进一步加大挑战难度,让学生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自己拼成的轴对称图形的面积,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不但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对学生兴奋点的一次完美发掘。
二、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种强烈的内在推动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就感,避免了单一形式的书面练习所带来的枯燥、乏味,释放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天性,让他们在手脑并用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让数学学习在愉悦和兴奋中深入人心。同时,操作实践本身的多样化,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激励了他们的内在动机,发展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没有将学生的知识视野控制于书本上、教室内,而是拓展了教学时空,开放了教学资源,领着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中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比较校园内的景物,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再一次感知原本熟悉的景物。此外,教师还将学生带上教学楼的顶层,让学生俯瞰校园,整体感知校园中不同建筑的方位和布局。多样化的景物建筑、多层次的观察实践,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积累,使得他们在课堂交流活动中有着强烈的表达冲动,在与同伴的集体讨论中自豪地说出自己观察物体时的发现和体会,进而在自我收获的愉悦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肯定。
三、在开放中彰显个性化
开放的课堂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动机需求,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数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少一些沮丧、多一些快乐,并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原本封闭的教学内容变得开放起来,将学生认知水平的客观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各自的兴奋点,在个体的互补互促中获得整体提升。
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帮助学生体验长方形形状变化与周长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用12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有的学生摆出长为4、宽为2的长方形,有的摆出长为5、宽为1的长方形……还有个别别出心裁的学生的将一根小棒一折为二,摆出了长为4.5、宽为1.5的长方形。尽管这暂时还不属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但是这种在操作中灵光一现的突破性思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精彩表现和个性创造都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发展中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兴奋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但得到数学认知的发展,更收获到振奋的精神鼓舞和愉悦的情感滋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数学学习的魅力磁石所吸引,尽情地徜徉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海洋中!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