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灵动新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课的开头,犹如一台好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所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得有艺术性,就能先声夺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达到一举成功的奇效,行之有效的导人是我们追求与研究的目标。
  
  一、寻找最佳切入口的导入,水到渠成学习新知识
  
  新课的导入有时可以创设悬念,紧扣学生的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时可以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产生非要学习的愿望;有时可以创设认知冲突的所谓情境,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
  案例角的认识
  师:(电脑出示:5个平面形☆口○口▽)每组桌上都有个布袋子,里面放有以上5个图形,认识吗?
  师:如果不用眼睛看,你能很快从布袋里把圆片给摸出来吗?
  生:(情绪激动,异口同声)能!
  师:好!一起试试!
  昕清楚要求:组长拿布袋,其他组员摸,准备,开始!
  (各小组积极尝试,师巡视,不断激励:加油!快点!摸到啦?摸到就举起来!)
  师:(对完成任务的小组)你们怎么那么快就摸出圆片啦?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1:圆弯弯的,其他图形的边直直的。
  生2:圆边上滑滑的,其他图形会戳手呢!
  生3:圆上没有角,其他图形上都有角。
  师:(引导再次对比观察,验证与其他图形的区别圆上确实没有角!)是吗?真棒!大家不仅能看出,还能通过手模,把有角和没角的图形区分开来,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新课导人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找好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二、平中出奇的导入,带着新鲜走入课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数学课,通常都会遇到如何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一个问题,但是课堂导入一定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注意导入的科学性、实效性,绝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追求效益的课堂决定了我们不能浪费一分一秒,往往看似平凡波澜不惊的导入也会有我们的奇思妙想在里面波涛翻滚,拮几朵浪花咱们一瞧究竟。
  案例退位减
  生:25-2。(在本子上写)
  师:说说怎么算的?
  生:个位上5-2等于3,再算20+3等于23。
  师:再来一题:25-5。
  生:20。(在本子上写)
  师:5-5刚好减完,觉得更简单了是不是?别得意,还有一题25-6,好像不够了,怎么办呢?
  生:19。(在本子上写)
  师:错的人明显比刚才多,不要紧,老师一点也不怪你,这样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做对的同学说一说,你們怎么想到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当我们先算个位5-6时,发现不够减了,小5害怕吗?
  生:不怕!
  师:为什么?生:前面还有20呢!
  师:这个大部队可以支援呢,当然不怕,派多少兵营救小5?
  生:借1个十。
  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导入设计注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层层设疑,使问题的设计接近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同化,可使学生思维流畅,进入豁然开朗、妙不可言的境界。
  
  三、奇中出趣的导入,快快乐乐学数学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人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一些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生成性,如果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显得生搬硬套。
  案例圆的认识
  师:昨天布置了回家用纸剪圆片,互相看一看,剪得怎么样?
  师:再举给老师看一看!一样大小吗?生:不一样,
  师:估计没有一个人有我的圆片大,不相信?(出示一张圆片)生:(愕然)
  师:你们在家里怎么画的圆片?生:用圆规。
  师:有不用圆规的吗?懂得用工具当然是聪明人,可是老师家里没有圆规,没有圆规怎么办?随手画?不行,还是得找工具,看看,我找到了什么?
  (出示一个锅盖)
  生:(愕然)
  师:看我现场演示一个大圆的诞生。
  这是一位我校特级教师翟裕康的课堂导入,他说自己年过七旬,不太会使用多媒体,但是生活中丰富的资源足够他汲取,效果远比多媒体还事半功倍,用一个锅盖揭示了圆的本质,锅盖的中心把手还是下面的“圆心”的讨论部分,妙,实在是妙,自然、贴近生活,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简简单单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有两次冲突,他们怎能不被吸引?怎能不紧跟老师走近数学浩瀚的世界?
  
  悟语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教师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段“行之有效”的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导入部分要进行深入研究,是平实一点还是活泼一点,是复习式还是引入式,都要根据本课的授课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有兴趣的体验和理解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人才的需求;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应用能力:课外实践。  【关键词】应用;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意义    1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我们只注重数学的“学”,却忽略了培养学生“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在中考总成绩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决定中考成绩好与坏的关键学科之一. 因此,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在系统地梳理清楚所学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在短期内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成绩的提升,从长远的角度帮助学生为以后进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获得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工作是摆在教师面
数学解题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因此良好的解题认知结构的建立至关重要.作为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必须是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成为其主动自觉的学习过程,即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而获得解题策略经验积累.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达到.如果学生在解题后即将其束之高阁而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只能停留在较低的经验水平,解题能力难有真正提高,如果在解题之后能对自己的思路作出自我评价,对整个解题
课堂教学我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问题都是先由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思考,然后让每一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由师生共同探究。我在高三复习不等式最值(值域)的解法时,在上课前精选了几道我自己认为很有代表性的例题,目的是通过几道例题将不等式值域(最值)常用解法归纳总结,如配方法、基本不等式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形结合法、导数法和向量法等。但由于例题的局限性,要讲清楚这些方法,通常情况下需要各种不同的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个口号在新课程背景下已经喊了数年. 旨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数学教育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以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值得我们重视,只有优化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名学生的智慧潜能.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我
【摘要】本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了教与学的反思的动态生成,通过反思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让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指导学生培养反思力,形成反思习惯,养成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效的监控,最终优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与学的反思;高效课堂    荷兰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
小学生认知以直观为主,喜欢在情境中学习,依赖性较强,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参与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在观察、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最终获得能力的培养. 文章就结合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实践,就情境创设策略做简单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走向抽象的极端,很多教师只要站
怎样才能让数学的课堂更精彩?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是每一个教师都为之努力追求的. 我们觉得要想让小学数学更有效,让数学的课堂更精彩,无疑应该在“活”字上做文章,只有教师能够灵活地处理教材,智慧地调动学生,机智地应对变数,合理地引导,有节制地拓展……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灵,才不会呆板,被捆绑住手脚,束缚住思维,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增长绵绵的后劲.   1. “活”在教材处理:循规蹈矩不可取,随心
《王元论哥德巴赫猜想》168页介绍:命r(x)为将偶数表为两个素数之和的变法个数(即偶数内对称素数的个数),144页介绍:求解孪生素数的常数。  r(x)≤7。8∏p|xp-1p-2∏p>21-1(p-1)2xlog2x;  ∏p>21-1(p-1)2=∏p>2p(p-2)(p-1)2≈0。66。  该公式是陈景润证明的偶数哥德巴赫猜想上限公式,将7。8改成2就是在23页介绍的哈代和李特伍德给出的
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一些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和成就,了解科学技术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进步的,了解我国有哪些科学家作出过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鉴别哪些事情是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