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泊罕大草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北50公里处,面积约153平方公里。苏泊罕又称“苏布尔嘎”蒙语译作汉语为“有白塔的草原”。清·雍正年间五世班禅罗布桑伊喜进京谒见清朝皇帝时,途经苏泊罕大草原讲经布道时,他的坐骑黑马突然得病而死,五世班禅十分悲伤,他向当地僧俗官员提议,在他心爱的黑马身亡之地建立一座白塔,作为永久纪念。这个建议提出后各地僧俗官员无人应答,正在众人为难之际,杭锦旗总管巴图傲其尔从人群中站出来说:我听从班禅大师的意愿,全部承担建塔费用和建塔工作。这样就在原苏布日嘎庙西边一公里左右班禅大师黑马身亡之地以四丈长为底座直径,以六丈五高建立起了白塔,白塔四周又建成了四个小白塔。塔上顶冠日月星辰,塔中央奉班禅大师赐封并开光的金佛和全度银金刚佛。
这里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夏整军歇马的战略基地;这里是圣祖成吉思汗神器苏勒德龙年首站祭祀、巡游出发地;这里有着伊克昭盟352年历史七旗会盟之地和官敖包所在地、札萨克敖包的派生地。清代至民国早期伊克昭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伊克昭盟盟歌《道劳岱山后坡》就诞生这里。苏泊罕大草原是内蒙古草原上少有的自然景观与游牧风情、文化旅游丰富多彩的地区;苏泊罕草原是鄂尔多斯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原生态游牧草原;苏泊罕大草原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和璀璨的草原文化底蕴;苏泊罕草原是鄂尔多斯保留游牧传统文化礼仪习俗最集中的地区;苏泊罕草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草原文化活态博物馆。
走进苏泊罕大草原,就像走进一幅自然天成的风景画中。蓝天、白云、绿草地、泥沼遍布、蒲草丛生;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蜿蜒蠕动的小河边的草地上。景区为了保护生态,限制了草原上的载畜量。一小群马儿在绿草中悠闲地吃着嫩草、不时地用马尾巴赶着蚊蝇;数量不多的羊群在草地上食草、小羊在羊群边撒欢儿嬉戏,远处慢腾腾行进的母牛发出哞哞声、呼唤懒散跟进的牛犊。行走在木制栈道上的游客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木制栈道的木桩上的音箱播放着悠长的草原金曲。木制栈道蜿蜒向前一路横贯整个草原,沿途有供游人休憩的蒙古包式的小亭。赛马场、游乐园,仿古的勒勒车摆放有序,七彩的旌旗猎猎飘扬。此情此景,对于整天生活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是一种放纵;对于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的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放松。
在蒙古式游乐园里,拾牛粪、投毛球、搭帐篷是最吸引小朋友的眼球的事情,前来旅游的小朋友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小朋友提着篓子参加拾牛粪活动;有的小朋友体验投毛球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参与搭帐篷的活动。而成年人则沉浸在射箭或休闲观光的情境之中。
蒙古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畜群就走到哪里,蒙古包帐篷就在哪里搭起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搭好帐篷后,大人们开始生火熬茶做饭,小孩子在附近拾干牛粪。干牛粪在蒙古包里是首选的燃料。解决了吃住问题,蒙古族孩子们用牛毛、羊毛揉成团球约几个小伙伴玩投注、打中心的游戏活动。蒙古族式的游乐活动与蒙古族的生活息息相关。
激情苏泊罕,浪漫大草原。乘旅游车看草原、体验游牧生活。观看《鄂尔多斯婚礼》草原实景演艺,参加婚礼仪式,品尝婚宴美酒。在游牧部落吃蒙古餐、住蒙古包、骑蒙古马,走近七旗会盟浩特留影、站在苏泊罕驿站感受草原远古的信息传递、躺在阿冬谷沙地晒太阳、参加草原祀火活动、在安达敖包就坐品尝蒙古族阿妈递给你的奶茶,包览999座草原玫瑰毡房,留恋于午餐中酸甜的蒙古酸奶。观看原生态蒙古手工技艺——马鞍、帐篷的制作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纵马放牧,自酿酸奶、剪羊毛等,做一天真正的蒙古人。
鄂尔多斯婚礼保留了游牧传统文化礼仪习俗,鄂尔多斯游牧部落是护卫八白室的守护部落,他不同于其他的征战部落,他的生活区域相对稳定,相对其他部落生活比较优裕,在婚礼上显得雍容华贵表现为:新娘的头饰美、宾客的服装美、敬酒中酒歌美。鄂尔多斯婚礼主要展示的是十三世纪蒙古王府贵族的婚宴场景,而非一般游牧民族的婚礼场景。现代的蒙古族婚礼早已融合了许多汉族礼仪,如婚宴中的蒙汉全席,送亲歌等都体现了蒙汉文化的交融。早期的蒙古族以抢婚为主,婚礼体现了野蛮,而鄂尔多斯婚礼则从提亲、送亲、迎亲处处自然祥和,体现了草原文明。
《鄂尔多斯婚礼》景区实景演出队有十多位牧民参与其中,在送亲队的扮演者中有一对中年蒙古族夫妇,夫妻俩一边开着牧家乐,一边做兼职演员。他们每天在演出队参加两场演出,一天到晚虽然忙忙碌碌,但是日子过得非常快乐。每年收入不下10多万,日子过的不错。景区内小店生意红火,女主人经营着炒米、奶茶、手把肉、蒙古酸奶、馓子、还有各种串串烧烤,做生意的都是苏泊罕草原上的人。
草原是绿色的海,蓝天是蔚蓝的幕。六月的苏泊罕草原正是云的故乡、草的海洋、梦的天堂。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如期而至,是草原旅游的旺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成为活跃农牧民文化生活,展示草原旅游特色文化的主要活动形式,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喜悦之情。赛马、射箭、搏克等传统体育竞技比赛精彩不断。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族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大赛、奶食品评比等活动轮番登场,为游客呈现一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盛宴。
草原夜色美,蘇泊罕草原上那达幕篝火中的夜色更美。蒙古民族是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表现在敬天、敬地、祭拜长生天、祭拜火。蒙古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他们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过去蒙古人吃饭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现在则要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活动。
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便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这种欢庆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篝火晚会。
苏泊罕草原的篝火晚会一般是在晚宴之后举行,地点多在空旷的场地,人们用木杆搭成支架,依次堆垒成垛,首先请远方的客人用火把点燃篝火,然后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子们便和宾客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拉起悠扬的马头琴,唱起让人心醉的蒙古族歌曲,跳起优美的安代舞。
篝火晚会除了欢庆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是驱寒取暖,驱散蚊虫;二是辨别方位,照明夜空;三是驱吓野兽,保护人畜。篝火晚会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欢庆的喜悦心情,更多的是草原人民对远方尊贵客人表示热情欢迎的一种形式。
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
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牛羊如云落边陲……
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
在舒展优美的草原金曲《草原夜色美》中,游人恋恋不舍地乘旅游车离开苏泊罕大草原,《草原夜色美》的旋律始终萦绕在游人的耳边、让游人魂牵梦绕。
——选自《宝塔之光》2020年春季刊
这里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夏整军歇马的战略基地;这里是圣祖成吉思汗神器苏勒德龙年首站祭祀、巡游出发地;这里有着伊克昭盟352年历史七旗会盟之地和官敖包所在地、札萨克敖包的派生地。清代至民国早期伊克昭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伊克昭盟盟歌《道劳岱山后坡》就诞生这里。苏泊罕大草原是内蒙古草原上少有的自然景观与游牧风情、文化旅游丰富多彩的地区;苏泊罕草原是鄂尔多斯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原生态游牧草原;苏泊罕大草原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和璀璨的草原文化底蕴;苏泊罕草原是鄂尔多斯保留游牧传统文化礼仪习俗最集中的地区;苏泊罕草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草原文化活态博物馆。
走进苏泊罕大草原,就像走进一幅自然天成的风景画中。蓝天、白云、绿草地、泥沼遍布、蒲草丛生;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蜿蜒蠕动的小河边的草地上。景区为了保护生态,限制了草原上的载畜量。一小群马儿在绿草中悠闲地吃着嫩草、不时地用马尾巴赶着蚊蝇;数量不多的羊群在草地上食草、小羊在羊群边撒欢儿嬉戏,远处慢腾腾行进的母牛发出哞哞声、呼唤懒散跟进的牛犊。行走在木制栈道上的游客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木制栈道的木桩上的音箱播放着悠长的草原金曲。木制栈道蜿蜒向前一路横贯整个草原,沿途有供游人休憩的蒙古包式的小亭。赛马场、游乐园,仿古的勒勒车摆放有序,七彩的旌旗猎猎飘扬。此情此景,对于整天生活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是一种放纵;对于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的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放松。
在蒙古式游乐园里,拾牛粪、投毛球、搭帐篷是最吸引小朋友的眼球的事情,前来旅游的小朋友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小朋友提着篓子参加拾牛粪活动;有的小朋友体验投毛球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参与搭帐篷的活动。而成年人则沉浸在射箭或休闲观光的情境之中。
蒙古族是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畜群就走到哪里,蒙古包帐篷就在哪里搭起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搭好帐篷后,大人们开始生火熬茶做饭,小孩子在附近拾干牛粪。干牛粪在蒙古包里是首选的燃料。解决了吃住问题,蒙古族孩子们用牛毛、羊毛揉成团球约几个小伙伴玩投注、打中心的游戏活动。蒙古族式的游乐活动与蒙古族的生活息息相关。
激情苏泊罕,浪漫大草原。乘旅游车看草原、体验游牧生活。观看《鄂尔多斯婚礼》草原实景演艺,参加婚礼仪式,品尝婚宴美酒。在游牧部落吃蒙古餐、住蒙古包、骑蒙古马,走近七旗会盟浩特留影、站在苏泊罕驿站感受草原远古的信息传递、躺在阿冬谷沙地晒太阳、参加草原祀火活动、在安达敖包就坐品尝蒙古族阿妈递给你的奶茶,包览999座草原玫瑰毡房,留恋于午餐中酸甜的蒙古酸奶。观看原生态蒙古手工技艺——马鞍、帐篷的制作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纵马放牧,自酿酸奶、剪羊毛等,做一天真正的蒙古人。
鄂尔多斯婚礼保留了游牧传统文化礼仪习俗,鄂尔多斯游牧部落是护卫八白室的守护部落,他不同于其他的征战部落,他的生活区域相对稳定,相对其他部落生活比较优裕,在婚礼上显得雍容华贵表现为:新娘的头饰美、宾客的服装美、敬酒中酒歌美。鄂尔多斯婚礼主要展示的是十三世纪蒙古王府贵族的婚宴场景,而非一般游牧民族的婚礼场景。现代的蒙古族婚礼早已融合了许多汉族礼仪,如婚宴中的蒙汉全席,送亲歌等都体现了蒙汉文化的交融。早期的蒙古族以抢婚为主,婚礼体现了野蛮,而鄂尔多斯婚礼则从提亲、送亲、迎亲处处自然祥和,体现了草原文明。
《鄂尔多斯婚礼》景区实景演出队有十多位牧民参与其中,在送亲队的扮演者中有一对中年蒙古族夫妇,夫妻俩一边开着牧家乐,一边做兼职演员。他们每天在演出队参加两场演出,一天到晚虽然忙忙碌碌,但是日子过得非常快乐。每年收入不下10多万,日子过的不错。景区内小店生意红火,女主人经营着炒米、奶茶、手把肉、蒙古酸奶、馓子、还有各种串串烧烤,做生意的都是苏泊罕草原上的人。
草原是绿色的海,蓝天是蔚蓝的幕。六月的苏泊罕草原正是云的故乡、草的海洋、梦的天堂。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如期而至,是草原旅游的旺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现在已经成为活跃农牧民文化生活,展示草原旅游特色文化的主要活动形式,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那达慕”是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喜悦之情。赛马、射箭、搏克等传统体育竞技比赛精彩不断。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族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大赛、奶食品评比等活动轮番登场,为游客呈现一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盛宴。
草原夜色美,蘇泊罕草原上那达幕篝火中的夜色更美。蒙古民族是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表现在敬天、敬地、祭拜长生天、祭拜火。蒙古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他们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过去蒙古人吃饭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现在则要在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活动。
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便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这种欢庆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篝火晚会。
苏泊罕草原的篝火晚会一般是在晚宴之后举行,地点多在空旷的场地,人们用木杆搭成支架,依次堆垒成垛,首先请远方的客人用火把点燃篝火,然后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子们便和宾客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拉起悠扬的马头琴,唱起让人心醉的蒙古族歌曲,跳起优美的安代舞。
篝火晚会除了欢庆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是驱寒取暖,驱散蚊虫;二是辨别方位,照明夜空;三是驱吓野兽,保护人畜。篝火晚会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欢庆的喜悦心情,更多的是草原人民对远方尊贵客人表示热情欢迎的一种形式。
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
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牛羊如云落边陲……
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
在舒展优美的草原金曲《草原夜色美》中,游人恋恋不舍地乘旅游车离开苏泊罕大草原,《草原夜色美》的旋律始终萦绕在游人的耳边、让游人魂牵梦绕。
——选自《宝塔之光》2020年春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