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真挚的爱生之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信心不仅会提高他们目前的学业水平,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始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处事要公正有理。
学生的智力因素各有差异,还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巩固能力也有差异,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见解呢?""你还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等等,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指导,课堂上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以和蔼的表情、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投入学习。
2 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2.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对他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一直以来,我总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教学《统计》时,创设情境: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举办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3种,买什么好呢?
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哪3种水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2.2 加强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智慧来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制学具、操作教具等等,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例如,教学《圆柱表面积》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剪开、展开侧面,观察图形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领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逐步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在操作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数学理解基础,进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教学时,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把你课前收集的圆柱形物品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生1:我知道奶粉罐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生2:还有吸管。
生3:压粉的木棍和压路机的前轮也是圆柱形的。
师:通过预习和收集圆柱的物品,你对圆柱有哪些认识?
生1:我觉得圆柱会滚动。
生2:圆柱上下有两个圆。
师:这节课你想了解有关圆柱的哪些知识?……
这将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动机,同时给已有充分发展的数学课程增添生活的活力。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我提供了多次的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认识圆柱的特征之一: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教师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两个底面相等的?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立即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研究、讨论等活动,很快学生就有了多种方法:(1)把圆柱物体的盖与另一个面重叠,看是否重合。(2)测量圆柱两个底面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底面积看是否相等。(3)测量圆柱两个底面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底面的周长看是否相等。……又如在组织学生探讨图形时,学生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部分学生都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这时我鼓励学生再认真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有其他的不同的形状?"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及时、适时地展示信息,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会走进灿烂的明天。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真挚的爱生之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信心不仅会提高他们目前的学业水平,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始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处事要公正有理。
学生的智力因素各有差异,还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巩固能力也有差异,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见解呢?""你还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还有什么好方法?"等等,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指导,课堂上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以和蔼的表情、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投入学习。
2 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2.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学习对他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一直以来,我总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教学《统计》时,创设情境: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举办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3种,买什么好呢?
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哪3种水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2.2 加强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智慧来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制学具、操作教具等等,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例如,教学《圆柱表面积》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剪开、展开侧面,观察图形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领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逐步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在操作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数学理解基础,进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教学时,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把你课前收集的圆柱形物品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生1:我知道奶粉罐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生2:还有吸管。
生3:压粉的木棍和压路机的前轮也是圆柱形的。
师:通过预习和收集圆柱的物品,你对圆柱有哪些认识?
生1:我觉得圆柱会滚动。
生2:圆柱上下有两个圆。
师:这节课你想了解有关圆柱的哪些知识?……
这将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动机,同时给已有充分发展的数学课程增添生活的活力。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圆柱的认识》一课中我提供了多次的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如认识圆柱的特征之一: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教师提问: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两个底面相等的?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立即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研究、讨论等活动,很快学生就有了多种方法:(1)把圆柱物体的盖与另一个面重叠,看是否重合。(2)测量圆柱两个底面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底面积看是否相等。(3)测量圆柱两个底面的半径或直径,计算底面的周长看是否相等。……又如在组织学生探讨图形时,学生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部分学生都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这时我鼓励学生再认真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有其他的不同的形状?"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优势,及时、适时地展示信息,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定会走进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