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 “攒人品”?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911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我们再怎么努力,生活中总有些事到最后只能“听天由命”。递交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之后,只能等待公司的电话通知;考试前认真准备,可出成绩前也只能期盼分数能够让自己满意……
  在我们控制了所有我们可以控制的方面后,能决定我们最终结果的往往是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像别人的一个决定,一个偶然的因素等等。但我们总是相信“老天是公正的”。
  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在等待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结果时,通常会更愿意做一些助人的事,希望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好运。也就是所谓的“攒人品”。
  
  “这是你应得的”
  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也许你会告诉我你不相信“因果报应”之说,但不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来说,“惩恶扬善”的信念是根植于社会的期望中的。若是出现什么意外的惊喜,或者难以接受的事情,这种信念也会帮助我们迅速将心态调整好。我们会告诉自己,“一定是之前帮了xx一个大忙才会有这样好的运气”或者“我上辈子肯定干了什么对不起ta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认为,类似上述的想法可以让人们尽量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感到满意。总之就是:你得到了你应得的。
  攒“人品”:为了好运而做好事
  既然人们这么喜欢把做好事和得好报联系起来,那当人们希望有好运的时候会不会为了得好报而去做好事呢?
  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本杰明·匡威(Benjamin A. Converse)领导的研究小组用一系列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在第一个实验中,一部分参与者需要回忆一些他们无法控制其结果的事件。他们被要求写下自己正在等待结果并且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比如求职面试、考试分数或是医疗检验报告。另一些被试只需要写下自己日常生活的某个片段。
  当参与者得到被试费,以为这个实验结束了的时候,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额外参加一项这个实验室的志愿工作,而这个工作可以为慈善团体筹募资金。
  实验结果如研究者所料,回忆起自己无法控制结果的事件那组人中,有更多的人表示原意参加志愿活动。而且,在一项后续实验当中,当这类参与者在消磨实验结束前的一小段时间时,也有更多的人选择参加一个简单的网上慈善活动,而不是娱乐活动。
  在第二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面对一些选择,这些选择有的关乎自己人生发展(比如是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还是工作)。这些问题往往较难给出明确答案,并且答案也并不完全由自己的意志决定。另一些则是非常通俗的问题,像午饭是吃匹萨还是汉堡。参与者会在拿到被试费后被询问是否愿意捐一些给某某慈善机构。与前一个实验一致,那些回答了自己毫无控制感的问题的被试,总体捐出的善款更多。
  现实中的“攒人品”效应
  既然研究者的假设已经在实验设置的情境下得到证实,那如果将他们的发现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场景中,结果会不会也是如此呢?
  在第三个实验,研究者以糖果作为报酬招募了77名求职者参加实验。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思考求职中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比如能不能找到新工作),另一些人思考自己可以控制的方面(比如要不要多了解一些这个行业的知识)。完成调查后,主试会告诉参与者,他们实际的报酬是100块。并且主试会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捐些钱给慈善组织(0到100元都可)。那些思考自己无法控制的方面的人捐的更多。
  做好事,让你更乐观
  研究者认为,我们面对未知的结果时,有关因果报应的“攒人品”系统将会自动启动。在残词补全的测试中,更多的使用因果报应(karma)、运气(luck)、命运(fate)此类词来补全。可见,在他们脑中的确出现了类似因果报应的说法。将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件与人品联系起来与你是否真正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没关系。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增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控制感,从而让自己对事态感到一丝乐观。
  在另一项实验中,那些回忆起自己求职的无力处境,并且选择参加慈善活动的求职者,对自己的求职前景会表现地更加乐观。
  虽然每个人不是都像宗教信徒那样强烈地相信宿命和业障因果,但我们也总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坏人得到应有的制裁,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回报。当我们觉得周遭的生活完全超出我们的控制,便很容易去通过宗教或其他方式寻求慰藉。但由此看来,这样的想法也不一定就是逃避现实,因为它给了一些人继续活着的意义,和在这世间前行的力量。
其他文献
前妻坚持复婚为前夫捐肝,实为罕见。苏丹用行动告诉世人,在病魔面前,人性的抉择会焕发怎样动人的色彩。32岁的苏丹,39岁的田新丙,这对相伴10年的夫妻今年6月离婚。但2个月后,田新丙被查出肝硬化中晚期,并伴有新生小肝癌。为了挽救前夫的生命,苏丹花了2个月的时间说服田新丙复婚、捐肝。10月31日,他们刚做完了捐肝手术。苏丹说:“我要不去做,心里会不踏实的。”  于茫茫人海中,找到爱心人士的肝源不容易,
期刊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自1997年起在中国辗转多处支教。从2003年起,在广西省东兰县板烈村支教,不拿薪水,生活简陋。本文是柴静2009年《面对面》栏目对卢安克采访后写下的手记。2010年,卢安克结婚,妻子是一同支教的中国志愿者。最近,卢安克在接受柴静《看见》栏目专访后,离开板烈小学去杭州跟妻子团聚。卢安克想重返农村,遭到妻子反对,现已离开中国。卢安克说,他的命跟孩子们在一起,离开孩子,他就没有命了
期刊
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直在温岭虐童案中碰撞着。自10月25日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颜某某以来,这种碰撞就没有停止过。11月6日有消息称,温岭检察院驳回了警方对颜的批捕申请。检方的这一决定,再次引起了争议。  以律师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既然目前我国法律对“虐童”行为,没有明确的刑法罪名,依罪刑法定的原则,颜某某不应被定罪,包括不能被定内涵宽泛的“口袋罪”——寻衅滋事罪;相反,目前警方对颜的刑拘,
期刊
新上任的非盟委员会主席德拉米尼·祖马,是非盟首位女主席,也是非洲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女强人。然而,在此之前,她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更为人们所熟知,那就是,现任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的前妻。  提到南非总统祖马,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他一共迎娶了6位妻子。今年4月份,这位70岁的总统第六次步入婚姻的殿堂。除与首位妻子德拉米尼离婚,第二位妻子凯特·曼乔自杀外,祖马现在仍拥有四位妻子。  其实,祖马之所以多妻
期刊
SOHO是很多上班族的春梦——睡到自然醒,炖上一锅汤,不刷牙不洗脸,穿睡衣拖鞋,既节省了买衣服的开销,也省下了挤公交地铁的力气。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打开收音机,专门收听各处的拥堵信息,幸福感会刹那间飞升。  不过,春梦很容易就变成噩梦一场。以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除非自己是老板,在家上班始终是冷盘上那朵中看不中吃的萝卜花,弃之可惜,嚼之无味。  首先,买的没有卖的精。老板允许你在家上班,一定是以
期刊
前一阵网上突然开始流行一个新词,叫做“男子汉料理”。那些图片很多让人无法直视,大致总结一下,都有如下特征:分量巨大、不讲究造型、肉与粮食居多。仔细想想,这些特征之间似乎是有逻辑联系的。一般来说,分量越小越方便造型,就好像怀石料理,各种容器都美丽极了,装在里面的菜式也精致极了。但是这一类美丽的料理会更多地把进食变成一种仪式,就好像品茶、赏花,离“饱”会很远,离男子汉们热爱的“饕餮”更是十分遥远。  
期刊
7月19日是宋名扬刑满释放的日子,也是他49岁的生日。这一天,他挑了件体面的黑色T恤穿上,从海淀看守所走出来重获新生。接他的78岁老父亲,在看守所外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5点。“回来了?”“嗯。”“走吧?”“嗯。”千言万语化作简短问候。  卧底枪顶着,吸一口才能活  这是宋名扬因贩毒第二次从看守所释放出来。在出狱之前,宋名扬进行了身体检查,结果显示“吸毒尚未成瘾”,这意味着如果宋名扬能够抵抗心瘾,
期刊
不久前,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  尽管这是一个个案引发的集体吐槽,但还是
期刊
摄影师徐平,用摄影作品和高清记录片的形式,展示清朝遗人百岁老人生存状况和养性养身的科学方法。以光绪、宣统年间出生的人瑞作为一种社会主体的特殊人群为表现对象,用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了清朝遗人生活状态,是有影像、有历史、有文化阐释的结晶,同时也为人们留下了现实的视觉记忆。不仅关注图像,也关注中国人瑞影像后面的意义和影像所处的场景。探寻从清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繁荣昌盛时代的中国社会的总体变化的
期刊
大脑穿越了。在永远跟不上拍的21世纪,这位500万年前驾驭着孱弱躯体征服丛林的英雄依然难改当年本色。这个老灵魂对世界的好奇虽然不减反增,但它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积习难改,适应困难。  为了牙齿的健康,你养成了每天刷牙的习惯,可是你对大脑,这个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做了些什么呢?  大脑不能适应“宅”生活  从前大脑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是它们驾驭着人类祖先在动物界中并不强壮的身体走出非洲,走遍世界的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