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依:歌声寄深情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阿依,女,国家一级演员,苗族,1965年出生,贵州省黄平县人。1980年在黄平县文化馆工作,1981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进修,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湘西自治州歌舞团,1993年调到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歌舞团。1991年获全国民族声乐大奖赛“优秀歌手奖”,199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奖赛“演唱奖”。1997年担任黔南自治州歌舞团副团长,2001年担任黔南自治州歌舞团团长,200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兼任贵州省文联副主席。
  编前:今天我们要为您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代表、苗家三姐妹中的王阿依。苗家三姐妹从苗寨唱到了国际舞台,倾倒了无数观众,而阿依更喜欢到基层演出,因为她觉得基层的人民群众更需要文艺,那里是更能展示自己艺术生命的舞台。
  解说:1996年,苗家三姐妹阿桑、阿依、阿多在电视银屏上首次亮相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后,苗家三姐妹活跃在各种舞台上,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在多彩的荧屏上、在广阔的基层舞台。
  记者:您从小生长在贵州偏僻的农村,您是怎样走上文艺的道路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的?
  阿依:我从小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亲都是当地很有名的歌手,应该说我走上艺术的这条道路跟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他们对我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记得小的时候,我还没有学会说话就学会了唱歌,为什么呢?父母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他们背上,我们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就随着他们走村串寨,去听他们的演唱,那么在这种环境里面培养了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我都会唱。后来我的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又走上了文艺的道路,对我们的影响就更大了,就是说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我们要冲出山里要走到山外,像姐姐一样上大学。
  解说:阿依能走到今天她觉得特别要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的开明,打破了苗寨从来不让女孩子上学的惯例,使家里的姐妹们都有了进学校学文化的机会。在姐姐阿桑的影响下,15岁那年阿依进了贵州省黄平县文化馆,两年后,阿依考进了黔南州歌舞团。
  1982年由于团里的推荐,身穿母亲亲手缝制的苗族服装时阿依第一次坐火车去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进修学习。一年后,回到团里,阿依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演唱的路子也不成熟。1983年,阿依考入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声乐进修班学习,同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报考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毕业后,作为科技人才阿依被引进到湖南省湘西歌舞团。
  记者:在湘西您工作了六年后又回到了贵州,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阿依:我是生在苗家长在苗家,那里有我从小熟悉的那一切,我觉得我应该回来,回报我的家乡,回报我的父老乡亲。
  解说:阿依把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舞台实践,将气息内质与科学的发声、民族演唱的特色有机地融汇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的演唱让人在欣赏清纯、圆润、亮丽的民族特色的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融情于声、热情奔放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国内外文艺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肯定和赞誉。
  阿依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使者、作为贵州苗族文化的宣传者出访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她那纯净、高亢、热情、富有感染力的歌声倾倒了国外观众。
  而更多的时候,阿依则活跃在黔南州12个县市的工厂、农村、军营等基层,每年这样的演出达一百多场。
  阿依:应该说我对农村是非常有感情的,因为我是在那样的环境长大,对那种环境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每次我送戏到农村都有一种特殊的不一样的感情,甚至有一种冲动。所以我每次演唱我都希望把我们最好的民族的音乐献给他们。
  阿依觉得广大的基层观众是自己的服务对象,他们需要文化精神食粮,在他们当中阿依也感到特别的熟悉与亲切。
  1997年阿依担任了黔南州歌舞团副团长,平时领导团里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虽然搞行政管理与做一名优秀的演员有冲突,然而阿依觉得也正因为如此,自己不仅要唱好自己的歌,还要唱好团里的歌,唱好时代的歌。
  过些时候,阿依就要上北京参加“十六大”了,她心里还惦记着她帮助的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孩子,抽空阿依来到龙里县麻芝乡五里小学看望她帮困的两名学生:三年级的李娟和二年级的李玖姐弟俩。
  记者:您为什么想到要资助这样的小朋友?
  阿依:我跟他们一样是生长在农村,从小如果没有得到教育那么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所以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受过教育就很难想象他将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我最初的目的也没有什么,主要是我想通过我的帮助,通过我的一些资助能够使他们有机会学文化,今后成为有用的人。
  阿依对李娟姐弟说(现场声):再见了,下次我再来看你们俩好不好?另外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回家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不好?要好好学习,知道吗?好了,再见。
  记者:当您当选“十六大”代表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阿 依:我作为一个基层的代表,一个少数民族干部的代表,一个文化宣传方面的代表,能够参加这次会对我来说的确是非常非常荣幸的。党代表就意味着是一个党员的带头人,一面旗帜,就是代表一个方面,我们一定要牢记江总书记所说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我相信,我会带领我的团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包括我自己的更多更好的歌献给广大的观众。
  编后: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阿依觉得自己和人民群众有一种天然的情感,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热情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他文献
1946年生在贵州金沙县的一个贫苦家庭,曾经当过教师,21岁那年当兵入伍,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曾任连队文书、军区宣传部处长、副处长、军区文化部部长、总政歌舞团政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和某集团军副政委等职。199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前:贵州省金沙县,有一位年轻人还记得1968年他当兵入伍的那一天,记得那天的鲜花、军装、军歌和亲人的嘱托,那天他跟
期刊
崔文玉,1952年5月出生,民盟成员,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音协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性的作曲比赛中获奖。主要获奖作品有《第一钢琴奏鸣曲》、《山曲》、《韵》等。  编前: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结束了,正如活动策划者所期望的那样,它唱响了一批贵州歌曲,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唱人才,它使得整个贵州在歌声中生动起来。这也是贵
期刊
阿旺,女,著名苗族歌唱家,50年来创作了大量少数民族歌曲,被人们誉为“苗家金嗓子”,被编入《二十世纪中国名人录》、《中国音乐家名录》和《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典。1937年,阿旺出生在贵州省台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从长辈那里学到大量叙述历史、歌唱家乡的苗族民歌。1956年担任贵州省歌舞团舞蹈演员的阿旺改学声乐,196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92年,在波兰第二十五届国际声乐比赛中
期刊
原名余立平,1912年出生,贵州遵义人,汉族。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鲁豫日报社长总编、八路军115师宣传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主持全军文化工作,先后参与创办《解放军画报》、八一电影制片厂、总政文工团等。1955
期刊
宁静,1972年生于贵阳,先后就读于省府路小学、贵阳十九中、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宁静在贵阳度过她的学生时代,曾经给电影厂画过动画,做过广告模特儿。1993年,宁静在电影《炮打双灯》中饰演大家小姐春芝,开始引起影坛注目,此后她主演了《大辫子的诱惑》、《兰陵王》、《红河谷》、《黄河绝恋》、《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影片。  编前:宁静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演员,但是,知道她是一个贵州姑娘的人并不多。宁静在贵阳度过
期刊
戴秉国,1942年出生在贵州省印江县,家境贫寒。1964年,23岁的戴秉国从四川大学进入到北京外交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同年,进入外交部工作,长期从事苏联、东欧等方面的外交工作。1994年,戴秉国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具体负责与外国政党的交流与合作。2003年戴秉国担任外交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编 前:五十年前,在贵州省印江县一个8岁的农村孩子,每天都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县城读书。为了读高中他又
期刊
叶小文,1950年出生,当过工人、农民、士兵,贵州大学毕业后,从事过社会学研究,曾任贵州团省委书记,后到团中央统战部,期间发表过多种学术著作,1995年任国家宗教局局长至今。曾作为国务院特派专员之一赴藏主持第十一世班禅金瓶掣签和坐床大典。多次出访国外并就我国宗教情况接受国外官员记者的采访,消除了国外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误解。编前:叶小文曾作为国务院特派专员之一赴西藏主持第十一世班禅金瓶掣签坐床大典。作
期刊
赵登峰,德男高音歌唱家。1965年出生在贵州省丹寨县,1983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学习美声。后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的一名歌唱演员,1990年获得全国十大男高音歌唱家的称号,并在1993年获得了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1995年,赵登峰加入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成为一名歌剧演员。  编前:近十年在德国的生活和演出,赵登峰已经成为大多欧洲观众所熟知和认可的男高音歌唱家。面对今天的成功,
期刊
1905年出生于贵州赤水。 14岁参加革命,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35年参加红军,并于1936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长、教员。1940年—1950年,担任胶东军区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主持筹建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担任第一任馆长,其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
期刊
龚琳娜,1975年生于贵阳。16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民族声乐,1999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现为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1985年在全国民族杯小歌手比赛中获一等奖;参加1989年全国少儿歌舞评比独唱、二重唱,分别获一等奖;1996年MTV《好花红》(布依族民歌)获得百家电视台音乐电视银奖;1998年参加西南地区青年歌手大赛获金奖;1999年文化部民族唱法考评第一名,被授予“民歌状元”称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