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隐形资助”升格示例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一种名叫“隐形资助”的方法,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学校研究学生的一卡通消费情况——如果学生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但是平均每次消费不到4 元,他们就一次性打 160 元生活补助到学生卡内。
  近日洛阳理工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发放过冬棉衣,有300多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拿到过冬棉衣。而考虑到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学校在保证衣服质量的前提下挑选多种款式和颜色,让其他同学很难“辨别”,避免了学生不好意思穿出去的情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阐发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作文题目,反映的主要新闻事实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隐形资助”,是在充分保护贫困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上的资助;洛阳理工学院购买不同款式的棉衣救助贫困生,避免贫困生被贴上“贫困”的标签。前者体现了默默关心,诠释了大爱善举,让人读懂了维护尊严、给人尊重的要义;后者更彰显了救助之中的用心与贴心,令人感奋。
  把握了以上要点,运笔写作时,可围绕“爱与尊重”“贫困与尊严”等话题展开论述,发表观点。参考立意有:1.隐形的资助,有形的关爱;2.真正的尊重源于爱;3.懂得尊重,方能学会关爱;4.真正的关爱暖身更暖心;5.关爱在“润物无声”。
  要让行文内容充实,须将事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紧密;要让文章有深度,须借用正反对比、旁征博引的方法;恰当引用经典名句,融入哲理句,足以增添文章的意蕴美。
  【原作点评】
  隐形的帮助
  @海南一考生
  (标题源于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但略显单调,文采不足。可采取对偶手法拟题,让标题出众)
  近日,洛阳理工学院因考虑到贫困生的自尊心,在保证衣服质量的前提下,向贫困生提供多种款式和颜色的冬衣。而此前中国科技大学首创“隐形资助”的资助方法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对此,我们深感高兴,又有些担忧。高兴的是,高校的这些举措能一定程度上照顾到贫困生的自尊心;担忧的是,贫困生自身无法建立强大的自尊心。对此,我们直呼既“贴心”又“暖心”。“暖心”地帮助贫困学生,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贴心”地照顾到贫困学生的自尊,隐形地发放补助。(开头既引用材料,又巧妙地亮明观点。但篇幅太长,宜简短有力。可适当删减)
  这是学校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隐形资助”让贫困资助不只重视表层的物质需求,一份补助金,一件过冬棉衣,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背后蕴含的更是满满的善意与关爱。无形的资助,却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跨越寒冬的暖流与爱。
  学校的做法是值得赞扬的。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人文关怀。换位思考,思人所思,想人所想,设身处地地给予被助者体贴又不失尊严和温度的帮助,极大地还原了救助本身的出发点。(前后几段结构较为松散,可在此段段首加上小论点,总领全段,并与下文的“这既是普世之大爱,又是细节之小爱”一句照应,共同印证观点,使得文章结构规范严谨,逻辑鲜明)
  在当代信息畅行、物欲横飞的社会环境中,追求效率,注重结果大行其道,似乎发自人们内心的情感的关怀与关爱已一篙独去,我们往往已经走得太远,忘了为何出发。我们渴望关爱,渴望真切的人道关怀,其实是在呼唤被忽视的一种人文价值观。
  这既是普世之大爱,又是细节之小爱。这两所学校本可以直接简单地发放救助物资,完成资助的结果。之所以将帮助隐形化,正是人文价值观的指导结果。(陈述句,语气平淡。可改为反问句,使语气流转,情感增强)因为具有人文的关爱精神,所以他们设身处地;因为设身处地,所以“贴心”“暖心”。这是双倍的关爱,亦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诚如有个故事里提到的波罗的海那位摔碎杯子的租客,只注重捡拾的结果,自以为完成了任务,却不知道已将人文关怀抛诸脑后,忽略了细节处的关爱。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人过失的下一环或是被资助的学生,我们会更渴望不负责任的租客,还是暖心的校方?我想结果不言而喻。我们也须重视细节处的人文关怀。(运用反面事例,论证观点。但全篇事例过少,可添加正面事例,使之形成正反对比,论证充分)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们能让心装得很大,装下众生;也能让心变得很小,小到专注细节点滴。快节奏的社会,点滴关怀如冬日暖阳,直映心田;人文关怀如及时春雨,沁人心脾。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秉持换位思考原则,关爱当先,人们之间的相处会更和谐。社会中的摩擦少了,体谅与包容就多了。国家间冲突少了,包容与合作就多了。
  隐形的帮助,有形的关爱。愿你我都能成为这份关爱的传承者与受益人,将细节之爱洒向每个角落。(结尾点题,归结全文,但未点出全篇论述的重心“人文关怀”,缺少画龙点睛之妙笔)
  点评:
  升格前,该文立意较好,思路清晰,但在标题拟写、语言表达、运用事例、结构安排上还存在不足。前半部分的论述,结构不够明晰,修改后需要添加小论点或中心句,使得文章结构规范严谨,逻辑鲜明。行文中,虽运用反面事例,但事例较少,应该添加正面事例,前后对比,论证充分。标题、个别语句应适当修动,促使文章提档升级,变成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升格作文】
  隐形的帮助,有形的关爱
  @海南一考生
  中国科技大学的隐形资助和洛阳理工学院的人性化发放棉衣,让我们直呼既“贴心”又“暖心”。“暖心”地幫助贫困学生,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贴心”地照顾到贫困学生的自尊,隐形地发放补助。
  这是学校对学生人文关怀的体现。“隐形资助”让贫困资助不只重视表层的物质需求——一份补助金,一件过冬棉衣,不仅仅是物质的帮助,背后蕴含的更是满满的善意与关爱。无形的资助,却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跨越寒冬的暖流与爱。   这既是隐形的帮助,又是有形的关爱。学校的做法是值得赞扬的。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人文关怀。换位思考,思人所思,想人所想,设身处地地给予被助者体贴又不失尊严和温度的帮助,极大地还原了救助本身的出发点。
  在当代信息畅行、物欲横飞的社会环境中,追求效率,注重结果大行其道,似乎发自人们内心的情感关怀与关爱已一篙独去,我们往往已经走得太远,忘了为何出发。我们渴望关爱,渴望真切的人道关怀,其实是在呼唤被忽视的一种人文价值观。
  这既是普世之大爱,又是细节之小爱。这两所学校本可以直接简单地发放救助物资,完成资助的结果。之所以将帮助隐形化,不正是人文价值观的指导结果吗?因为具有人文的关爱精神,所以他们设身处地;因为设身处地,所以“贴心”“暖心”。这是双倍的关爱,亦是人文的回归。
  诚如有个故事里提到的波罗的海那位摔碎杯子的租客,只注重捡拾的结果,自以为完成了任务,却不知道已将人文关怀抛诸脑后,忽略了细节处的关爱。倘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人过失的下一环或是被资助的学生,我们会更渴望不负责任的租客,还是暖心的校方?我想结果不言而喻。我们也须重视细节处的人文关怀。
  邻国日本的某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每个公交和地铁站口设置残障及特殊人士专用通道,在产品包装上设计盲人专用开口,发展有声阅读平台……于细节处体现大爱,让隐形帮助化为有形的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们能让心装得很大,装下众生;也能让心變得很小,小到专注细节点滴。快节奏的社会,点滴关怀如冬日暖阳,直映心田;人文关怀如及时春雨,沁人心脾。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秉持换位思考原则,关爱当先,人们之间的相处会更和谐。社会中的摩擦少了,体谅与包容就多了。国家间冲突少了,包容与合作就多了。
  隐形的帮助,有形的关爱,浓浓的人文。愿你我都能成为这份关爱的传承者与受益人,将细节之爱洒向每个角落。
  点评:
  立意鲜明,论证有力。全文紧扣材料,围绕“隐形的帮助”进行论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阐发了对人文关怀价值观的渴望和呼唤,视角独特,从而占领了思想的制高点,文章的立意脱颖而出。行文中,“似乎发自人们内心的情感的关怀与关爱已一篙独去,我们往往已经走得太远,忘了为何出发”“这两所学校本可以直接简单地发放救助物资,完成资助的结果”“我们让心装得很大,装下众生;也能让心变得很小,小到专注细节点滴”等语句,说理独到,分析透彻,论证深入,具有警醒的力量,彰显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极具思辨性,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标题运用整句方式,表意鲜明,且有整饬之美。
其他文献
应对论证失误  (论证无效,泛泛而谈,游离主题)  考场作文,要讲究作文应试技巧,要会写“一眼看起来像是好作文”的作文。分论点的论证我们一般采用“点、引、述、析、结”的格式,“点”就是分论点;“引”就是阐释分论点向自己的论据材料靠拢;“述”就是叙述论据材料——议论文里的“述”,不能大量地叙述,要会简洁地使用论据材料,一般地说,材料的叙述不要超过70字;“析”就是分析论据材料向自己的分论点靠拢;最后
期刊
应对素材失误  (大脑空白,饥不择食,错选食材)  考生由于受心理、环境、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考场写作文时会遇到选取素材失误的情况,这主要体现在大脑空白,筛选不到合适的素材,或有了素材却不符合文章要求。在此以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文明的韧性”为例,结合考生在考场写作中的实际情况,谈谈作文素材失误的补救妙招。  第一种情况是大脑空白,筛选不到合适的素材。当考生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不能从记忆中调取
期刊
应对字数失误  (作文快结束,字数还不够,谁来救救我)  许多语文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同学们,要努力把作文写到800字以上”。老师常常会告知同学们目标,却忽略了方法指导。  其实,同学们都明白自己一定要在有限时间里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可是实际操作起来的感觉就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写作文时,同学们有时候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时候写了一半写不下去了,有时候是眼看着考试时间要结束了,却还差
期刊
高考的脚步渐渐临近,由于心理、环境、经验等种种因素影响,考生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总会出现一些失误,致使与理想分数擦肩而过。我们在此选取考场作文写作常见六种失误,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对策,力图对考生有所助益。当然,考场作文出现失误属于正常状况,但并不是所有失误和问题都能在考场上补救解决,把失误和问题消滅在事先或萌芽状态,方为上策。
期刊
应对偏题失误  (写到中间,发现偏题,不知所措)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大都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考生在短短十分钟左右,读题、审题、立意、构思、准备写作,可谓极具挑战性。而写作时能否抓住材料核心,精准立意,扣题成文,恰好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  可往往越担心,越容易跑题。有时构思挺好的,可写到中途,不知不觉就跑偏了,等回过神来,便惊出一身冷汗。  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分
期刊
应对思想失误  (老生常谈,思想单薄,没有深度)  考场作文分数大多集中在40~43之间,究其根本则是他们能够找到關键词和核心词,但是就此的解读却深浅各异,表达观点时缺乏思辨,显得无条理、无深度,整体说来有如下三种情况:清晰流畅不够而显僵化滞涩;生动形象不足而现呆板僵泛;观点鲜明欠缺而附证以材料。  很多时候,考生表达上的缺漏实质上是立意方向不明确、思维无法深入导致的,他们只有立场而无观点。  什
期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进了“后疫情”时代,这是一个群体意识形态复苏的时代,人们对苦难沉痛反思后,似乎又迈上了繁华浮躁的小径。作为复兴中学的学子,我们是“后浪”与潮水,有幸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在社会的背景下,我想强调“身躬其内、目眺其外”的态度。(演讲稿格式正确,在开头直接提出观点)  正如“贴在地面上飞行”之语微言大义,也正如陆游“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言,
期刊
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常常有读者问到类似问题:我的作文语言老是干巴巴的,不用老师说,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有什么提升办法吗?  确实,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新颖的材料、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落实在语言上,靠它来体现。可以说,语言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尺。如何提升你的作文语言?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多用、巧用动词。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
期刊
作者简介  傅亦泽,杭州市十四中学生,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分别在英国伦敦、美国罗德岛读书。已在美国期刊《汉纳》(ISSN 2326-8565)2014年第3期发表中英双语文章《参加美国同学的生日聚会》等。擅长琵琶、钢琴、声乐、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等。  编辑推荐:  很久没读到这类题材的文章了。久到身为编辑几乎快遗忘作文题材的选择还有文本细读、勾连社会,还有现实选择、试分对错。  难得
期刊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歷史了。三十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只是不时读到他用“张季同”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二十年。  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了。当时全国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来,张先生也因而来到了北大。我们当年是清华校友,而今又是北大同事了。仍然由于行当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