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看得见的思政课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bo13514244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依托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提升其“政治育人”地位的大势所趋。以SPOC平台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改革真正成为了一门“看得见”的思政课,即实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成绩获得、学习结果和学习效果的可视化。这一突破彻底颠覆了人们过去对思政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的成见,带来思政课教学的三大翻转,即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单一化到体系化、从片面化到全局化的变革。以此为契机,未来思政课将着力实现从“看得见”到“无处不在”的飞跃。
  关键词:SPOC;混合式教学;《纲要课》;看得见的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8-0042-04
  经过两个学年(2015-2016学年和2016-2017学年)共计四个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教改实践,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逐步探索出一套把专题讲座、案例讨论、翻转课堂和实践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纲要课》中的学习体验,达到最优教学效果,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团队基于SPOC平台继续就混合式学习与《纲要课》的融合展开进一步探索。
  SPOC,意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阿曼德·福克斯(Armando Fox)于2013年第一次提出和使用。实际上,SPOC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二者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只不过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SPOC更强调课程设计的小众化和个性化。[1]在SPOC的辅助下,思政课成为“看得见”的。本文以《纲要课》的混合式教学为例,阐述“看得见”的思政课的五个具体表现、实现的三大翻转以及对今后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看得见”的思政课之具体表现
  1.教学过程看得见
  《纲要课》教学过程的“看得见”主要表现在:①教学内容生成过程看得见。教师将所有教学资源上传SPOC平台上,并根据学生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整个教学内容的生成是“看得见”的。②作业进展过程看得见。教师在SPOC平台上发布作业,平台可设置作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并显示提交人数和未批阅份数。③线上教学进度看得见。SPOC平台既显示班级的学习进度,也显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④线上教学成绩看得见。修完线上课程并完成相应习题,学生会得到一个线上学习成绩,这个成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可见的。⑤信息传递看得见。文件、图片、声音、视频、通知等信息统一发布到SPOC平台,以一种可见的方式在师生之间传递。⑥课堂考勤管理看得见。教师在优学院平台发布参与考勤学生名单,学生自主下载优学院手机App,课前教师打开手机App的自主签到功能,学生在特定范围(教室)内才能收到考勤信息并自行签到,高效快捷,且点名结果包括已到和未到人数、事假、病假及姓名等,教师立时可见。
  2.学习过程看得见
  《纲要课》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主要表现在:①任务作业过程看得见。讲完一个章节后,教师在线布置任务或作业,学生在线完成,包括观看PPT课件、相关视频、经典阅读以及完成相应习题作业,题型有单选、多选、填空和判断等。无论任务还是作业,其完成过程都是可见的。②延伸阅读看得见。延伸阅读是对整个章节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例如,在涉及中国共产党党章方面的知识时,通过微课小视频《党章还有手绘动漫版?》使学生形象地学习党章的由来和具体内容。③作业提交过程看得见。选择项目式考核的学生,需要定期向平台上传成果,包括PPT展示项目学习进展、汇报材料、图片资料等,凡参与项目学习的各小组成员均可查阅以达相互学习借鉴之目的。除上传资料,小组成员还可在“作业讨论”中发表个人观点。通过查看学生参与作业讨论和上传文件的情况,教师可了解每个学生的参与率、贡献率和项目进展情况。④专题讨论过程看得见。专题讨论分为线上讨论和课堂讨论。线上讨论是在SPOC平台的讨论贴吧里进行,因而是“看得见”的讨论。而且,有了线上讨论的基础,极大地活跃了课堂讨论的氛围。
  3.成绩获取看得见
  成绩获取看得见主要表现在:①成绩构成看得见。学生无论选择小论文考核,还是选择项目式考核,其成绩构成就是由考勤、线下专题发言、线上专题发言、期末网考、实践过程性评价和作业最终评价构成。这些构成部分都是直观可见的。②学习历程看得见。在学习《纲要课》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教师也可根据不同班级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习历程的可视化使教学避免了犯“一刀切”的错误,真正做到个性化施教。③作业评价看得见。作业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小论文和PBL项目。学生提交作业后,由教师把所有作业汇总并发给其他同学进行互评,互评结束后教师再评。评语和得分在SPOC平台上是可见的。④网考过往成绩看得见。《纲要课》采取网考之后,考试的过往成绩在平台上会自动保存,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实现一键导出。学生和教师可随时调出来这些文档进行核查。看得见的过往成绩不仅使《纲要课》考核有迹可循,而且也避免了纸质试卷存档占用大量物理空间的弊端。
  4.学习结果看得见
  学习结果看得见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考试答题记录看得见。网络考试采用在线答题卡,答题卡上记录了学生答题的详细情况,其中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被不同颜色区分开来,主观题和客观题得分情况也一目了然。教师可根据答题记录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而学生通过查看自己的答题情况,也能从中了解自己知識的薄弱点,从而有计划地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可见,考试答题记录的可视化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②PBL项目作业看得见。PBL项目作业主要分为还原历史场景和专题实地调研两种类型,这两种PBL项目的作业都是可见的。PBL项目作业的第一种类型是通过设计并制作实物模型,对《纲要课》中提及的典型战例、起义、重大事件等进行场景复原,旨在把理论学习结合到实际创作中,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习成果以实物模型和项目完成情况PPT呈现。另一种类型是对莞籍同盟会员情况进行调研,以莞籍同盟会员情况调研为主线,通过对其成员的个人事迹、成长发展轨迹的了解,研究其在东莞同盟会革命活动中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东莞现代民主革命意识启蒙的引领作用,学习成果以论文和调研情况以PPT呈现。   5.学习效果看得见
  课程结束后在SPOC平台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并征求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意见。这对教师在日后教学工作中改进方法和模式是有重要意义的。问卷调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可见的,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看得见。问卷样本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参与混合式学习的部分学生共计2860人。问卷题目为“你喜欢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混合式教学模式?”问卷结果显示,约91.03%的学生喜欢混合式学习模式,只有8.97%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模式。②学生学习满意度看得见。就对象的不同,满意度问卷分为“群组学习”和“个体学习”两种形式。以××老师的689人群组学习为例(下同),调查问题为“你喜欢××老师的思政课吗?为什么?”问卷显示,喜欢、不喜欢、一般和中立的分别占总人数的93.59%、2.56%、1.71%和2.14%。③学生学习意见看得见。问题设为“你喜欢××老师优学院平台上的SPOC吗?对里面设置的栏目有何意见或建议?”问卷显示,喜欢、不喜欢、一般和其他的分别占总人数的87.18%、4.70%、4.06%和4.06%。④学生对课堂的认可度看得见。问卷题目为“你给××老师的新型课堂打几分?”问卷显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总人数的82.23%、12.86%、2.34%、1.07%和1.5%。
  二、“看得见”的思政课实现三大翻转
  1.從标准化到个性化
  从2015年《纲要课》课改开始,进行了长达两个学年共计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纲要课》学习模式的标准化已基本完成。所谓学习模式的标准化是指课程设计、考核策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课程学习模式的规划上采取“1 1 1”模式,即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组研讨和团队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为确保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落实,课程考核策略也做出相应调整。关于《纲要课》的考核策略则采取将学生的总成绩拆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办法,具体而言,学期总成绩由课堂讨论成绩、课程作业成绩、PBL项目作业、线上延伸阅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勤成绩等组成,详见表1和表2。
  以往考核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成绩,这导致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把总分拆分到整个教学过程,分数构成很大部分集中到课堂讨论和课程作业。这就使得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优学院云平台的相关功能和技术的支持。例如,课程作业都是教师在SPOC平台上发布的,而课堂讨论之前还有线上讨论,没有云平台的帮助,以上操作都是不可想象的。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习模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此外,借助优学院云平台的相关功能设计,教学管理也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而网络化和信息化也是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纲要课》学习模式的个性化也逐步成型。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们承担了2016级23个专业95个行政班级的授课任务,合计2860多人,学生在专业背景、学科基础、性格特点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其学习需求也相应地很不一样,为此,必须借助云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例如,针对软件、机械、电子、化学环境、汉语言等专业学生不太喜爱交流讨论的特点,要相应地提高课堂讨论在成绩中的比重;而针对音乐、舞蹈、体育等专业学生不太重视阅读积累的特点,则应该用线上学习代替课堂讨论,并将前者作为期末考核的重点;针对软件、机械、电子、化学环境、汉语言等专业学生注重实操能力的特点,可以通过引入PBL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还原《纲要课》中重要的历史场景和实践调研等等。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设计,学生不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从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2.从单一化到体系化
  在课程设计上,过去是比较单一分散的,学生往往不能系统把握知识点,引入SPOC平台之后,《纲要课》课程设计逐渐显露出体系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一个课程群。《纲要课》混合式教学的方案设计并不是某个单一课程,而是一个课程群。简单地说,就是一个SPOC。如果把这个课程群或SPOC比作一整棵树,那么以SPOC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论文作业、PBL项目和线上图书馆则是这棵树的枝干和树叶。由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是彼此协调、互为支撑的,这就使《纲要课》成为一门体系化、科学化的思政课。
  (2)两种教学法。针对学生专业、个性等特点的不同,《纲要课》混合式学习提供了两套备选教学法,即个体学习和群组学习。前者凸出延伸阅读和课程论文,后者则凸出PBL项目式学习。
  (3)差异化考核。既然同一门课程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法,相应地考核方式也存在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 线上学习,另一种是课堂教学 线上学习 PBL作业。两种考核内容都含线上学习一项,但评分项内容有所不同:前者包括延伸阅读、课程论文和网考,后者只含网考。但是后一种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之外增加了PBL作业考核。关于两种考核方式在评分项、评分规则及分数权重等方面的差异,可对比表1和表2。
  (4)过程化管理。整个《纲要课》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过程化管理。所谓过程化管理,是指教学过程依托SPOC平台,实现每一个教学环节或步骤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调节性和可预期性。教学管理上的过程化运转,既有助于提升《纲要课》整体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3.从片面化到全局化
  “看得见”的混合式教学突破了过去《纲要课》教学片面强调线下学习、理论学习和学习结果的不足。基于SPOC平台的《纲要课》混合式学习以全局性为主要特点,更加凸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
  (1)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考虑到《纲要课》的教学对象都是“数字原住民”,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立体感和时效性。SPOC平台为这种结合提供了可能。通过SPOC平台,考勤点名、话题讨论、拓展阅读、论文互评和期末考试都可在线上完成,既高效即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很强的获得感,从中得到了实质的锻炼和提升。[2]当然,线下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不过有了线上学习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侧重于引导和规范,而非像从前那样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PBL项目式学习的小组,其项目成员需分工明确,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要定期向SPOC平台的班级模块中上传项目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包括资料收集的整理稿、工作进展过程的图片、调研小视频图片、采访笔记节选和问卷实物图片等。如果学期结束前一周仍有成员上传研究资料为零,该生將不再作为项目组成员并参与项目计分,其期末成绩将与非项目组学生同等计算。项目学习与成绩挂钩,这也使参与PBL项目式学习的学生有了把课堂理论运用于项目实践的动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深化了对《纲要课》理论的认识,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以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虽然也力图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结合起来,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严重脱节的局面。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终的考试结果,而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关系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靠点名拴住学生,但学生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通过考试并获取学分,学生往往到了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尽管学生整个学期都来上课甚至拿到高分,但学生的获得感并不高。引入SPOC平台之后,实现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案并掌控学习进度,最终得分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学习过程的好坏,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机结合。
  三、“看得见”的思政课:启示与展望
  基于SPOC平台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以来,进展良好成效显著,获得不少启示:①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是很重要的。所谓的“转变”是指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与此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3]②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4]在本次《纲要课》教学改革中,我们通过采用情境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充分赏识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与同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应针对每次课堂反馈的问题,与同行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相互交流各自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和方案,力争使教案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从学生那里得到尽可能多的反馈意见。④教学改革应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那种得到学生认可的方法。本次《纲要课》教学改革,我们探索出参与式教学方法、听讲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等几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法。此外,实践教学方法也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可直观形象地获取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再与课堂讲授相结合,能达到深化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总之,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进一步深化《纲要课》乃至思政课其他主干课的课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验支撑和实践基础。
  当然,《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细节工作还很多。在这个意义上,改革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设想,接下来我们打算在此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无处不在”的思政课,即网上图书馆对学生永远开放、网上课程对毕业生永不关闭。实际上,这种设想也是为了顺应不少毕业班学生的呼声,因为对许多学生而言,依托SPOC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需求并没有熄灭。当“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就永远没有“毕业”的说法。这也提醒我们,思政课是一门受益终身的课程,因此网上学习社区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在校学生“看得见”,还应该走出校园让社会大众“看得见”。走出校园的思政课就不仅是“看得见”的思政课,更要成为一门“无处不在”的思政课。这或许正是下一阶段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范萍,丁振凡,喻佳.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的学习分析与应用[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7,7(2):99-101.
  [2]沈震.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互动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97-100.
  [3]孙康.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新挑战——以武汉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1-115.
  [4]盛林,孙艳美.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18-121.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教育”: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了解,此次《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 针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二条“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明确提出了以下内容:  (42)深化
我有一个爱我的奶奶,她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个子不是很高。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我,所以自从我记事起,奶奶就拉着我走东家,串西家,大街小巷天天转。我们家的邻居有些连妈妈都不认识,在奶奶的带领下我却认识了。  自从我上了幼儿园,奶奶总是第一个来接我。每天奶奶都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生怕我身体长不好。一到秋天,天气转凉时,奶奶就开始给我做棉衣,为了赶时间,有时候她连饭也顾不
早上,我还在睡梦中就被可恶的风大叔给吵醒了。我迷迷糊糊地穿好衣服,刚要吃早饭,看了看外面,一下就愣住了:风大叔在尽情地唱着他自己编的《呼呼歌》,纸妹妹被迫在空中摇来摆去,枯叶在地上也跟着跳起了圆圈舞,尘土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龙卷风”,把天弄得灰蒙蒙的。  唉,今天的风真的好大呀!
今天是圣诞节,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我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脸上长出了一大把白胡子,身上裹上了一件鲜艳无比的红衣服。天哪!我居然变成了圣诞老人!  我心里既害怕又紧张,可转念一想,爸爸妈妈不是从小到大都没有收到过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吗?要不,我给爸爸送双手套,给妈妈送一条围巾吧!我心里正这样想着,“嗖”的一下,眼前就出现了一双手套和一条围巾。哈哈,这太神奇了!于是我带着礼物,悄
摘 要: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对人工智能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章以安徽某所中学为例,对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行为意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采用SPSS17.0、SmartPLS3.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两个变量与教师人工智能实际行为正相关,其中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更大;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正相关;有用性感知与行为态度正相关,易用性感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如何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观念,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要素是指其工具性。其一表现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其二,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倍增器”、“转换器”、“助推器”。但是,在实际实践中,这个工具性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往往被我们的管理者、一线的实践者所忽略,那就是其必要性。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未来的进一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学教育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同时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夯实了基础教育之基,才有可能推进全民族的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导者,中小学教师有责任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方式来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典 故: 语出《战国策·魏策一》:“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原始义: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  造 句:虽说我们打赢了第一场比赛,但绝不能高枕无忧。
摘 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翻转课堂,以《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为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实践证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更加凸显,问卷调查和考核对比显示学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混合式学习;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