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过呼伦贝尔大草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洲里


  进入满洲里,路边的套娃探头探脑迎接远客。马路,宽敞而孤独。车驰其上,就像骏马飞奔在草原,道路广远无尽头。这里的房屋,因高大而显庄严,因精细而显雅致。不拘一格却又协调一致。美,有共性,却从不拘泥。由悦目而赏心。窗沿,细细雕琢。屋顶,曲直有致。色彩,带着天真纯净也伴着深邃与睿智。几何的规整、繁而不乱的流畅线条、弧度的柔和、凹凸的恰当、点缀的得当,让生硬焕发出生机与希望。细节处的琢磨,整体上的构造,让美的形态融合连贯。色彩,或大胆热烈或宁静清新。为建筑着色,为城市添色,让草原缤纷。心,受着灵魂的指引,用直觉寻觅,用感知触及。欢乐或是忧伤,都将气息留于色彩与形态之中。眼不只看,耳不只听,就能找到心的归属。车站,青绿的镂空,空了心神,意已了然。纤细的笼络与编制,架构起不同凡响的整体。看到它,能想起静静伫立的邮筒,能想起漫山遍野的青草。图书馆和路灯下的雕塑,静默在时光里。
  国门,带着国之庄严,带着民族的骄傲,傲然天地间。国徽,高高居于中央。热血的色泽,激动每一颗向上仰视的心。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更加有力。这是涌在心胸中的骄傲,这是栖息在灵魂中的信念,这是噎在喉间,难以言表却分外清晰的情感。年老的皱纹,在仰视;稚嫩的脸庞,在仰视;决绝的双眼,在仰视。国,如此之大;人,如此之小。但此刻,国是如此之小,小成一枚国徽,小得能够安放心间。高大而含蓄的国门,像一个哨兵一般坚守着。哨兵纹丝不动,挺拔、正直。他以自己的傲骨,立起自己灵魂。历经风霜雨雪,依然笔直得站着军姿,双目炯炯,神态坚定。汗水流过他黝黑的皮肤,尘土染脏他的挺阔的军装,鲜血淌过他的健壮的胳臂,而他的生命,依旧清清白白。
  口岸的火车,联系着两个国家。巧克力、套娃、俄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中餐,出现在俄罗斯人的餐桌。一节节列车,从过去,穿越现在,奔向未来。满洲里,带着红色交通线枢纽的历史,联系国与国的友谊,走向充满新鲜和未知的明天。夜里,城堡的灯火,闪烁五光十色的梦中的仙境。黑,是色彩的空白。勾勒出的,是海中的贝,是画中的景,是充满想象和憧憬的世界。一片,飘渺如海市蜃楼,却如此真实可触。错落有致,韵律和谐。
  满洲里,与美同行。

海拉尔


  飞机降落,穿过云层,来到这已渐入黑夜的城市。小小的机场,高大的石柱,在顶部生长出雪的枝丫。纯白的巨大的叶,自然得错落有致,使得屋顶立体而显得格外独特。穿越日暮,抵达黑夜。路灯亮起,高大的雕塑借着暖黄的光辉,演绎着凝固的历史。他们仰视苍穹,仿佛在追寻最高的神灵;他们策马拉弓,似乎是在追逐远处的猎物。他们坐着牛车迁徙,他们搭建起蒙古包。这便是他们世世代代同草原和谐相处的生活。所有这些,在暗夜中一闪而过,也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是,激起的,是好奇也是孤独。如此强烈的孤独,使这个神秘而又神勇的民族,从朦胧的历史中走出。交融、分散、掠夺、征服,草原之上,蓝天之下,生活着最无畏的人。
  金光闪烁,暖意晕染,进入市区。路回转,城市连贯而旋转。从立在高处,在凉风中散发温热的高楼开始,直至所有房屋尽收眼底。贴金箔在黑夜之上,借月光熠熠闪光。漂流入中央,路灯卷起夜的珠帘,挑起黑暗的结界。面纱之下,这座城市瞑目静思。没有蜂拥的人群,没有拥挤的怨意,没有阻塞的烦躁,没有夏日的焦虑。黑夜有属于城市的余热,城市有属于黑夜的宁静。风,用它那最寒冷的热情,紧紧拥抱每一位游人,直至看到他们的笑容。他们清朗的笑声,回荡在宽敞的街道,在厚厚的墙壁上反弹,停步在双层玻璃之外。
  草原,看着一个历史人物长大。看着他蹒跚学步的背影,看见他因为学会生火而露出的灿烂笑容。看着他脱去树叶的衣裳,换上动物的毛皮。听见他说出口的第一句话,那时的他还是如此弱小、不堪一击。渐渐,他长大了,开始学会驯服、饲养、种植。在草原的眼中,这时的他,正是青涩却沉稳的少年。从他的神情中,草原看出了野心,看出了不甘。接着,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学会了征服,并逐渐变成击打世界的长鞭,一响,大地震颤。这正是他的壮年。紧接着,时过境迁,草原看到了他的疲惫,又渐渐感到他人去楼空的寂寞。在他的老年,苦难又降临。充斥着鲜血与恐怖的战争,炮火连天的灾难,为他和他的草原留下了深深的、永不磨灭的伤痕。那些诺门罕战役留下的草木不生的弹坑,那些日军的地下工事,那些血腥的毒杀、屠杀,都不可能被时光掩盖。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了解静默在草丛中的血泪。走入日军的地下工事,脚下,仿佛流淌着上万劳工的鲜血。他们的尸骸,埋藏在深深的地下;他們的控诉,无人能知。只有多年以后,他们穿着纸衣,受着刺刀狼狗的威逼,忍饥挨饿的往事才渐渐清晰。中国劳工忍受病痛、伤痛,最终被毒死,被杀害。历史的暗处,有着怨愤,也有着痛苦的无奈。零下的温度,寒气从各个方向入侵。灰暗的灯光,潮湿的地面,阴森的巢穴。这里的阴郁、凄寒,永远都不会改变。博物馆中,那一行行姓名,泣诉着日本侵略者细菌实验的无耻与残忍。老人、婴孩亦不能逃脱魔爪。甚至一家人,都惨死在地下实验室中。他们撕心裂肺地哭号,他们嚎啕着哀求,他们拿命去抗争。可是最终,他们泪干、血干,在极度的痛苦中,在肉体和心灵的煎熬下死去。他们,失去了为人的尊严。真相,埋藏不住;历史,不容欺瞒。唯有国家强大,人才能自在生活。
  一个城市,一次相遇,一种感慨。

阿尔山


  阿尔山,把自然的面庞藏在世界一隅。褪去喜色,剩下肃穆。松树,冷眼看着时间奔跑。时间,活得如此仓促,如此单调,在反复中枯老。而松树,生于悠然,长得洒脱。世界如此之慢,慢慢长枝,慢慢着色。忆起百年前的月,送别上一秒的风,此刻的古松,静候下一瞬的阳光。思绪纷飞时,多少年风雨。静静一眠,又几载春秋。草荣枯,水涨落,而松,只静心思索,挺立起傲骨,一言不发。叶,凌厉似针;木,坚实细腻。松林之中,步伐更加稳重。松,隐于山,带着那份傲然胆魄,把酒敬苍穹。松之绿,凝重而淡泊。苦乐与悲欢,皆如常。松成林,涤淡了阳光、消磨了热量。
  杜鹃湖,捧起雾山长卷。水映山影,雾抚湖面,柔柔腾出,缓缓起伏。直至渐渐拉长,划出水天之界。遮遮掩掩的蓝天,只把面容绘在湖水的回旋中。青苔愈青,在微微阳光中挣脱苍白。石块愈黑,在渐渐明晰的光影中更加古朴。堆砌起来,自然为其造型。互相叠错,互相支撑,又彼此不同。水,本透明。此刻,它受天托付,流动蓝色波纹。它受云嘱咐,静披白色衣装。卧在弧形岸边,它拥野草熟睡。阴翳转为清亮,暗淡趋于光明。色彩,都干净而独特。繁多,却自然通透。水面,开阔而敞亮,路途,曲折而静谧。
  火山,在一瞬怒吼过后,剩下沉默的宁静。同时,昔日滚烫的岩浆之上,冰冷冷地流出了哈拉哈河。不见身躯的暗河,奇异的热河,哈拉哈河是属于森林与山脉的河。流淌之处,野花开放,幽香四溢,蝶戏其间。水草浮动,清流涌出,日渐黄昏。不见余晖,但见清流渐渐黑沉,逐渐透出河底火山石的灰黑。雨至,风舞。山雨不寒,只与山风唱和。轻纱一笼,日头西沉。
  风中雨中艳阳中,不忘阿尔山。
其他文献
窗花,就是冬日村庄的锃亮光点,永远镶嵌在窗户上。  腊月,巧手女子剪了窗花,兴高采烈地贴上窗户,农家小院立刻亮堂了。千姿百态的窗花,活灵活现,像盛开在这个寒冷冬日里最鲜艳的花朵,鲜艳明亮,成为这块浑厚张扬的土地上独一无二的美,一下子感染得木质窗户活跃起来,娇艳无比。  在陕北,春天一向来得迟,甚至有些拐弯抹角,年却来得早走得慢,过得尤为浓厚。大寒一过,呼啸而起的风透心凉,整个冬天显得悠长悠长的。很
期刊
又是一年暑假,再次捧起因翻了多遍而起褶子的《小王子》,童年的那次启蒙,仍历历在目。  小时候,不知道书为何物,只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如蚂蚁般,挠得人心里痒,看不到一分钟,头一歪,便与周公约会去了。若是让我上树摘果子,捡风筝,我立马会答应你,但是让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会瞪着眼睛跟你对着干!以至于小学语文作文出奇地差,常常为凑字数而绞尽脑汁。  但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无论是《格林童话》,还是儿童版
期刊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比起与人相处他们更乐意独处。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自由。  王尔德曾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别人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模仿,他们的激情是一种引证。”总是混迹在人群中的人,他们也许并不孤独,但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思考自己。要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失去自我与思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社会中总
期刊
写在前面的话周荣池  汪曾祺不是一位乡土作家。他早期的市井生活决定了底色,也能从日后的创作实践看到其精神内质。但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和乡土有巨大牵连也是毫无质疑的。学人孙郁在《汪曾祺的乡土》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汪曾祺不喜欢把自己看成乡土作家,但说他的作品有乡土气,那不会反对的吧。阅读他的文字时,打动人的有时是南方水乡的画面。在小说、札记里,都那么楚楚动人地呈现着。”  汪曾祺在故乡高邮生活了十九年的时
期刊
天色渐晚,细雨绵绵,撑起小伞,独站船头,期待与你相遇。  远见烟波四溢的江上,隐在雾中有一小舟,忽隐忽现,见一人潇洒飘逸,是你的风格。你一襲青衫,峨冠高耸,古朴素雅。远远的,我见你向我微笑,依然是那个“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模样。见到你,便向你问好。  聊过你进京赶考时的胸有成竹,聊过你走过千山万水,无数个春夏秋冬的风尘仆仆,不紧不慢。只是,话题不由得引到“乌台诗案”,经历风雨。当时的你,怀才不遇
期刊
小城里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店铺,叫“幻梦小店”,店铺里卖着各种各样美丽的梦,它们都藏在水晶球里,你一看见它,就知道哪个是你最喜爱的,你就可以把那个梦带回家。晚上睡着,你就能梦见那个美妙的梦境。它是活生生的,把水晶球里的静态变成动态,买梦不用付钱,只要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噩梦告诉店长,店长还能把这个可怕的梦改造成美梦,店长就是繁星先生。  街道上散发着清香,路被窸窸窣窣的雨打湿。青苔长满了店前的台阶,店门前
期刊
“吱呀——”  小小的客船轻轻地停到了寺庙边,油灯中的火苗轻轻一暗,挣扎般再次燃起。眼中映出手中清酒的倒影,看不出瞳孔背后的感情,悲伤?惋惜?忧愁?  有什么感情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就没有。逃难路上的所见所闻像是大浪般带走了所有的感受,与我同行的伙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就如木偶般重复着躲在船中的生活,脑袋里只剩下单独一个念头——逃难。一杯浊酒下肚,酸辣的味道微微让我感受到了自
期刊
半夜时分,我推门而出,庭院月光皎皎,地面亮若银衣。出门后,顺着巷道往沟里走去,路上虫鸣阵阵,冷风入怀,想起昨日与朋友在镇上喝酒时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尽管月色很亮,可向沟里望去,依然什么都看不清,尤其是沟下面的槐树林里,有猫头鹰在叫,真叫我害怕。我本想下到沟里,但现在我是没有这个胆量了,于是我踏过荒草路,爬到一旁的柿子树上。深夜坐在树杈上,我的脊背上很快就会长出翅膀来,而成为一只真正的夜鸟了。  
期刊
我们有时在生活给予的霜雪惊雷里举步维艰,而旅行则教会我们如何在暴风雨中翩然起舞。于石泉古街熙熙攘攘的流光溢彩中徜徉,怎能不留恋这番不可多得的美好?  古朴的老街,青石板泛着历史的光晕,游人如织。最后一缕霞光在华灯初上时拂袖而去,一盏盏胭红的灯笼晕开夜色,照亮一家家摆起火红炉架开始迎客的烧烤老店。皎洁如霜的月影毫不吝啬地淋于幽长古巷,竟将这般烟黛色的世界,浸洗得一尘不染。灿然金边,素白光点,衬着纯粹
期刊
在兰州,黄河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夏秋季节河水浑浊,带着上游的泥沙和腐烂的树木、垃圾,平缓地经过这座城市,然后又带着这个城市的废水悄悄流走。春冬两季黄河河床降低,河面变窄,中山桥边行人都可以走进河床,捡上几块石头,然后扔进干枯萎缩的河道里,激不起半点涟漪。  虽然黄河非常不起眼,但是却是我来这座城市读书的理由之一,有山有水的城市,哪怕是浑浊的水、粗砺的山,也总是有城市该有的样子。而我的家乡,黄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