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首纯净的诗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的冬季需要去坦然接受,死亡是最后一个爱人,学会与死亡相恋,向死而生,杨丽萍用舞剧《孔雀之冬》表达了一个舞者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叩问。
  关键词:《孔雀之冬》 杨丽萍 生命 思考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22-02
  2017年,舞蹈家杨丽萍与她的舞蹈团带来了新作——舞剧《孔雀之冬》,日前正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笔者有幸目睹了广州站的演出,全场座无虚席,作为中国舞蹈界神一样的存在,杨丽萍有着绝对的号召力,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说是万众期待。
  五年前,笔者看过她的舞剧《孔雀》,作品通过孔雀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比喻人生的历程,美丑、悲喜皆在其中,令人回味与思索,但仍然是一种来自世俗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一次的《孔雀之冬》,当最后一个动作落下的时刻,则是一种超然、超脱的体验,灵魂亦有一种升华的感觉。与《孔雀》相比,《孔雀之冬》是对生命的终极思考,是一首冷静而优美的哲理诗。
  这是一部充满深刻意蕴的作品,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孔雀代表着这世间美丽善良的生灵;乌鸦代表着丑陋粗鄙的魂灵;山神代表着物质世界最稳固而长久的存在;小彩旗在舞台一侧不停的旋转代表着时间的永恒与静静流逝。
  时间周而复始,永不停歇,随着小彩旗的旋转,舞剧拉开了序幕——那是一个漫长而冷峻的冬季,雪一直下个不停,把大地深深地掩埋,大自然静静地接受着这一切,栖息于此的生命也慢慢归于沉静,直至走向死亡。或许还有一些个像乌鸦一样的调皮生灵不知死活、傻乎乎地在天地间窜动,然而最终等待它的依然是消逝。
  善良和美好的生命会走向死亡,丑陋和滑稽的生命也同样会走向死亡,舞剧中的孔雀代表前者,乌鸦代表后者。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没有区别,万物皆是神的造化,都要听从神的安排,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它的寒冬,直至飘零飞散。然而,美好的生灵终究是令人眷恋的,就如同那些动人的孔雀。严冬中,它们冻得瑟瑟发抖,环抱在一起相互慰藉,当太阳的光辉掠过大地的时刻,温暖的阳光照耀了下来,它们仿佛又要活了,那支最美的孔雀迎着阳光舞动起来。然而,那场无尽的冬雪最终还是掩埋了这些美丽的生命。在行将远逝的那一刻,爱是最难以割舍的,雄孔雀看着同伴们被大雪无情吞噬,却无力挽回,它想竭尽全力留住自己的爱人,然而它的至爱还是抛下它走了。山神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不言不语,对于亿万年屹立在这天地间的山脉而言,这样的生命故事看得多了,这些生灵太渺小,太脆弱,根本经不起大自然的考验。那支乌鸦看着孔雀冻死,却还在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并没有丝毫的同情,然而最后,在山崩地裂中,它被拖向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之门。但不管是孔雀的离去还是乌鸦的离去,在山神眼中,这些不过是年年都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无力改变,唯一能做的是平静地接受。在这生生死死中,时间仍在继续流逝,不喜不悲,没有表情,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然而一切的生命展示都依赖于时间的流转,它是这世间最伟大的能量。
  尘归尘,土归土,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个爱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学会与死亡相恋,接受死亡的召唤。在褪去物质的躯壳之后,剩下的是一个纯净的灵性世界。时空与时间静谧了,万物归零,灵界的神光落了下来,干净而纯粹。孔雀的魂灵将在这里走向新的境界,在异常安静的气氛中,杨丽萍饰演的孔雀之灵缓步走向从对面向她走来的神界之灵,在舞台的中间,它们触碰到了一起,瞬间,钢琴奏响的空灵之乐响起,代表着灵魂的复活与重生,这个相遇的处理非常唯美,又充满着圣洁和神秘的气氛,让人心灵震颤。
  在灵界,生命的灵性内核在这里收藏、蛰伏,那支雄孔雀的魂灵来到了这里,它的内在生机勃勃、蠢蠢欲动,一股激烈的电流充斥全身,它在等待下一次的萌动与绚丽爆发。那些灵觉饱满的魂灵则最终将走向涅槃,在熊熊的烈火中,灵魂被淬炼,最终回归纯灵,不净不垢、不生不灭、不悲不喜、自在无为,抵达永恒的彼岸!时间亦在这里戛然而止。
  舞剧中对于东方哲学与宗教认知的引入把作品推向了一种很高级的精神境界。在笔者看来,《孔雀之冬》是一首献给死亡的绝美诗歌,凝练而深邃,是对生命的巡礼与终极思考。年近六旬的杨丽萍已不再是当年《雀之灵》当中那个单纯的孔雀女神,岁月的流逝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并最终把生命引向死亡,即便是这样一位美丽一生的舞者,也是如此。
  许多人恐惧死亡,然而死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命终极,死亡没有对错,也没有善恶,它只是一种理性而纯净的存在。生命有绚烂的展示就有沉静的蛰伏,从另一个角度看,死亡是在为新的生命展示蓄积能量,它既是生命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杨丽萍用这部《孔雀之冬》呈现了她对生命的终极叩问。既然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冬季,那么我们得学会接受冬季,甚至与你的冬季相恋,寻找灵魂深处的自我,向死而生,把死亡变成一首纯净的诗歌,笔者想这是杨丽萍最想通过这部作品去传达的生命理念。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同时也是哲学家,他们必须对生命有自己的解读与思考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一辈子用舞蹈与观众交流的杨丽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肢体语言,那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云南民族沃土的舞蹈语汇,但又有杨丽萍个性化的解读与处理,她的舞蹈自然流畅、优美动人,同时又充满最纯真朴素的生命感悟与表达。杨丽萍总是在用舞蹈描绘大自然的生灵与事物——一棵树、一朵花、一轮明月、一支小鸟、美丽的孔雀、顽皮的乌鸦、巍峨雄伟的大山、吹拂的风、潺潺的流水……在她的眼中,大自然有自己的语言,有来自神界的灵气,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可以和天地宇宙对话。
  杨丽萍也在舞蹈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哲学体系——尊重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坦然接受生命的枯萎与流逝,寻求灵魂的解脱,在舞蹈艺术中完成生命的凤凰涅槃!从最早的《雀之灵》讴歌生命的至美与灵动,到《云南印象》中对泥土、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绚丽展示,又到《孔雀》中对生命历程的回顾与思索,再到这部《孔雀之冬》中对生命的超然追求,我们可以看到杨丽萍的思想曲线,看到她从未停歇的哲学思考与对生命之美的追寻与渴求。杨丽萍不仅完成了一个舞者的使命,也完成了从舞者到一个伟大的思想者的升华。
  《孔雀之冬》无疑是一部美好而感人的作品。孔子曾经说过,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尽善尽美”,所谓尽美,指的是拥有美好的表达形式,给人以美好的观赏体验;所谓尽善,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指的是作品必须有思想高度与境界。孔子曾评价说,乐舞《大武》尽美却未尽善,因为《大武》虽然华丽,但充满杀伐之气,而乐舞《箫韶》才是尽善尽美之作,不仅悦耳悦目,而且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祥和之境,欣赏完让人心灵归于美好和平静。①那么,《孔雀之冬》正是一部尽善尽美之作,在美丽的舞蹈语汇、舞美设计与音乐中,给观众带来的是视听的盛宴,美轮美奂,前半场不停飞洒的“雪花”给每一个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视觉印象,此为“尽美”。而在此基础上,蕴含于其中的哲学与宗教思考则赋予了作品博大深厚的思想价值,死亡、生命的衰败与离去、涅槃与重生、永恒的彼岸,这些深邃的内涵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直扣观众的灵魂,让呼吸都变得充满神觉,整场落幕只觉得苍然深刻,被深深地撼动,这就是孔子说的“尽善”,它让人们的心灵升华了、让灵魂顿悟了。
  面对已经到来的人生冬季,杨丽萍选择用这部《孔雀之冬》表达了对于跨入暮年的生命思考。当生命不再绚烂,当时间把生命一步步带向死亡,我们该如何安处?又将怎样走向生命的彼岸?生命的真正终点在哪里?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看完这部舞剧,你会看到杨丽萍的诉说与解读。
  年近六旬的杨丽萍,至今仍然能够在舞台上挑战年龄的极限,与观众交流,可谓是抵达了一个舞者的艺术生命高度与极限,不得不说这是舞蹈艺术的奇迹,在全世界都是特例。她的舞蹈也早已超越国界,是世界舞蹈艺术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说,全世界只有一个杨丽萍!杨丽萍无疑是一个美丽的舞蹈魂灵,无论是她的外形,还是她的舞蹈语言,都是那么的美轮美奂,无法代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难以再目睹她的表演了。但不管未來她还能不能继续活跃在舞台,她都已经做到了在艺术中获得永生,成为了时间所带不走的至美永恒!
  注释:
  ①阮元:《十三经注疏(论语·八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9页.
其他文献
摘要:广西是歌的海洋,十二个世居民族的山歌、小调、风俗歌灿若繁星。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的声乐作品突破原有的自然传承模式逐渐走向专业创作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广西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在原有的民歌基础上,加以整理创编而成。一批广西词作家、曲作家以及声乐表演艺术家等音乐人,他们在收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间音乐并在创作上加以继承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这一时期广西声
期刊
摘要: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新形式发展中落实地方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研讨热点,在《和声学》课程的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本文首先对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形式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下《和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和声学》非标准答案考试涵义、理论基础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涉及的内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们知道演员主要的任务就是创造出活生生有血有肉且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在塑造人物的过程当中,演员都会做大量的案头工作,来帮助我们体验理解和体现角色。在作案头工作的时候,准确的把握人物及人物关系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不容忽视并且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任何一部戏中,它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只能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关系展现出来。人物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和其他的角色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
期刊
摘要: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侗族舞蹈与丰富的侗族大歌相比却“相形见绌”,无论从舞蹈的种类还是从舞蹈的语汇上均显“凤毛麟角”。侗族舞蹈《侗娃学歌》针对侗族舞蹈“不够丰富”这一现状,积极从侗族大歌中的“天籁之音”中去“捕捉”和“冥想”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为丰富侗族舞蹈语汇和动律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侗族大歌 侗族舞蹈 《侗娃学歌》  中图分类号:J72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广播剧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得以迅猛发展,本文以济南文艺广播出品的微广播系列剧《市井小院936》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探寻,试图进一步发掘微广播剧具有共通性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微广播剧 创作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0-0141-02  一、微剧演变  广播剧作为适应电台播出、符合并满足受众收听习惯和需求的声音文艺作品形式
期刊
摘要: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
期刊
摘要:舞蹈服装影响着舞蹈表演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舞蹈角色的塑造,它可以增加观众对舞蹈作品的视觉印象。舞蹈服装设计与制作如能达到优良的效果,则能为舞蹈表演和角色的塑造增加别样的美感,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本文试图分析由青年舞蹈编导陈伟科创作的《曼珠沙华》《守灯人》《墨兰谣》三个别具风格的舞蹈服装,深入对舞蹈服装与舞蹈作品角色塑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舞蹈 服装 角色塑造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所谓“慕课”,即指MOOC,音译为慕课,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是近些年来才开始大规模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模式,具有许多传统教育课程所没有的特点,例如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具有开放性等,正因为如此,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它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不同的人对它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本文中,將以宁夏大学的音乐教学为例,分析讨论“慕课”的一些优缺点及应用策略,以期对后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音乐体裁为视角进行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建议,结合知识点详细地论述了该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并指出了在运用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教学 音乐体裁 视角 时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69-03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对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相关高校在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上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所以在教学上必须紧贴实际需要,时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模式上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合唱指挥人才。  关键词:教学 实践 排练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