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部编语文教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正是他们从生理、心理逐步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缺少稳定性。这就意味着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正确的价值导向对每一个学生都至关重要。文章从古诗词教学、小说和戏剧教学、散文和其他文体教学三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030-02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倡导与实践,对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16年秋学期起,全新版的部编初中语文课本从七年级开始使用。其中选取了诸多人文精神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以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样式呈现出来,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这些优秀作品为载体,根据文体设计教学,挖掘作品中蕴含着的核心价值观因素,让学生在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沐浴下,接受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思想洗礼,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
   一、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诗词。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过零丁洋》中作者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等。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既能积淀文化底蕴,又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诗词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感知诗词内容,鉴赏诗词语言,体会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些作品的影响下向善、向上发展。如笔者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先让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的基础上诵读诗歌,感知内容。然后引领学生“读—悟—品—读”诗歌,让诗人秋夜遭受痛苦却心忧“天下寒士”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逐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这种推己及人的博爱精神和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说和戏剧教学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小说和戏剧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选文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情感体验、价值追求、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小说和戏剧的文体特点,将人物置身于一定的背景中,引领学生跟随主要人物走进故事情节,与人物心灵对话,感知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使学生在这些人物形象的感召下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激发起潜在的精神动力。
   如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最后一课》,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法兰西民族的亡国之痛,对学生爱国情怀的触发和培养有着无形的影响。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先让学生了解文中所写事件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告诉学生在这样大的时代环境下,人物的命运往往会有着巨大的变化。这样,会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脑海中产生疑问:文中人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伏,学生会感知到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贪玩、不爱学习到喜欢语法,从怕老师到不舍得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最后笔者适时点拨:宋朝的郑思肖有句名言“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一个人的根;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这个根的支撑点。一个民族失去了语言,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被锯断;一个人若没了国家,就如同草断了根,不待风雨侵袭,就自行枯萎了。文中主人公小弗郎士面临的正是这种根断国亡的悲剧,也正是这种根断国亡的悲剧刺痛了小弗郎士的内心,使其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醒。此时,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被唤醒,有了效仿学习的冲动。
   对于小说和戏剧中的一些反面角色,教师要告诉学生人性的善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看到人性的另一面。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看到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形象。此时,笔者明确告诉学生,像夏洛克这种人物角色,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会被人们所鄙弃,在社会中也无法立足。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与这种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去做这类人。
   三、散文和其他文体教学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散文和传记类作品也是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研读文本,全面筛选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在教学中精准合理地引导学生感知,体悟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精髓,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如《土地的誓言》这篇选文中蕴含着的爱国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良素材,但初中生由于自身所限,难以体验到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种情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恰当地寻找切入点,用文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笔者在讲授这篇文章时,选择利用多媒体切入。首先,笔者用影视素材展现“九·一八”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画面,用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然后,笔者适时切入《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这样的情境铺设,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了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也在心中生根发芽。又如《散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精美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家庭生活片段,展现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文章内容并不难懂,笔者在教学时采用读书指导法和反复诵读—质疑释疑—揣摩情感—审美鉴赏的教学策略。笔者引领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验亲情、人性、生命,让学生跟随作者一家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共同“散步”。在“散步”中,学生的心灵会与文本交流、融会,进而懂得亲情的可贵,认同尊老爱幼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像先秦散文《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等 名篇,教师要懂得其中主张的“反对战争”“仁政”“舍生取义”其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涵要精准解析,使学生在古典散文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至于人物传记的教学,教师要抓住人物的典型事迹或高尚品质来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文中人物的影响下向其靠拢学习。如人物传记《邓稼先》的教学,笔者先指导学生速读全文,让学生感知邓稼先的典型事迹和伟大贡献。之后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句段,概括邓稼先的人物品格,并精读品味,感悟其崇高的精神品质,凝聚其身上体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一生的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在。学生在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感召下,自然会效仿和践行。此外,对于部编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一些思想性不太明显的诗词、散文,像朱自清的《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教师要明白这类作品重在审美教育,是一种积极健康情感的抒发。教学这类作品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读赏析,让学生在赏析中明白假恶丑、真善美,懂得褒扬什么、批判什么。
   四、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部编语文教材中,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教学中,教师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应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核心价值观因素来引领、感化学生,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俱彦.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艺术,2020(06).
  [2]董爱菊.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9(27).
  [3]翁汉豪.关于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探讨[J].语文天地,2017(08).
  [4]梁文.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J].语文月刊2017(01).
其他文献
摘 要:慕课(MOOC)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已经对国内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主导着一系列的新时代教学改革。文章以“中国学生的英语习得”为主题,从学生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教师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两方面,对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网络教学;英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摘 要:“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充分衔接。中职学校通过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订单式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與实效性,有利于实现校企产学结合、互惠互利的双赢目标。文章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下的3D设计与打印课程项目式教学为例,对校企合作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新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思考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摘 要:结合生产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基于“互联网 ”的财务BPO项目为例,从基于“互联网 ”的代理记账与财务分析业务、线上贷款到期还款提醒业务、线上银行理财产品代理推广业务、在线财务知识直播平台四方面,探讨高职财务类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财务类专业;“互联网 ”;教学案例;产教融合     一、课题的提出   “互联网 ”
摘 要: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接收专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尝试“订单培养”模式及教师服务企业等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为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热动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
摘 要:文章从SWOT分析法入手,对语文线上教育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指出语文线上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点明线上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教学素养、信息化应用能力、更强的创造力,并提出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教师勤于自我反思、开展学术团队交流等建议,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SWOT分析;线上教育;语文教师;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探究中,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思维得以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文章结合《穷人》一课,对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教学实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长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与根基,在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比儒家核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异同,进一步厘清和理解党员党性修养目标,为党员党性修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儒家思想;党性修养: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选择性”是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但高考的竞争本质决定了科目选择过程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府部门与考生及家长、政府部门与高中及相关高校、考生与高中及相关高校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博弈,可能导致考生的选择与选考政策的设计初衷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鸿沟。将选考科目回归原始分、选考科目改“两考”为“一考”,是新高考方案经过多次实践检验之后的一种理性回归。   关键词: 高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线上教学,使得“云教学”被推向教学一线。“云教学”在为高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有效运用也面临着挑战与考验。文章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对基于“云教学”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云教学”;宏观经济学;课程管理;学习共同体;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的推行,高中体育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极为重要。文章对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融入与发展进行分析,以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升高中生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游戏教学;教学策略;快乐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