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有关二氧化碳吸收和利用的原创试题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5-006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1 缘起:对两个教学问题的讨论    一位教师在介绍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中,在讲解了用罗马数字及“A”、“B”分别表示“主”、“副”族之后,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第Ⅳ族?学生很快就回答:2个,分别是第ⅣA族和第ⅣB族。此时我就在想,学生的解答似乎是准确的,而教师所提的问题却有点唐突。
本文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来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分析了二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认为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无毒,但当吸人过量时,会对呼吸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与麻痹。建议教材中应把“二氧化碳有毒”或“二氧化碳无毒”的性质表述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10-0029-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
摘要:对课堂教学中心理换位提出了可以尝试的七个方面: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纠学生之所错、究学生之思路、教学生之方法、树学生之习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  关键词:化学教学;心理;换位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6-003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心理换位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
主要借鉴MAS问题编码的方法,对化学中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两两之间的转换以及三重表征间的转换问题,以测试的形式,就学生在单维转换中表现出的差异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对
指出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在判断分子有无极性时存在的三大问题,说明了几何中心与几何重心的含义,提出并举例说明了用几何重心分析判断分子有无极性的方法。
摘要:本文就学生在实验认识过程的五个阶段:直觉感知阶段、思索探求阶段、动手操作阶段、串联总结阶段、创造设计阶段的具体作法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实验教学;直觉感知;思索探求;动手操作;串联总结;创造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分析学生对实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可以把学生对实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