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几百年来, 他在人民群众中被广为传颂, 受到普遍的尊敬, 它既是作品中一个忠义智勇的典型, 同时, 因其人格和作为的传奇色彩, 又成为一个圣化和神化的人物。因此, 探讨《三国演义》罗贯中对关羽形象的特殊塑造, 这对于读者进一步认识关羽形象不无裨益。
章学诚《丙辰札记》谓: “惟《三国演义》, 则七分实事, 三分虚构。” 关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一个武将。全书120 回中共有15 回写关羽的故事, 与其他人物相比, 关羽在全书中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占有了显著的位置。具体说来, 就是罗贯中通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关云长挂印封金”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斩蔡阳兄弟释疑”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云长单刀赴会” 等章回以及与之相关故事的描写, 写出了一个忠义、智勇、刚矜的英雄形象, 达到了“妇孺所称” 人人崇拜的程度。为了塑造好关羽的形象, 罗贯中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通过夸大关羽的战功, 生动形象的情节描写, 多角度极力渲染其英雄气概
在《三国志平话》中, 关羽形象明显弱于张飞, 与史传中强于张飞的记载有所不同。从《平话》的题目上看, 张飞出现9 次, 关羽只有7 次, 地位显然不如张飞。从作用上看, 孔明出山之前, 出谋划策的是张飞而不是关羽。从武勇上看, 同是勇将, 关羽也不如张飞, 张飞可以战胜吕布, 位居第一。而到《三国演义》中, 关羽传的完整性已上升到仅次于诸葛亮的位置, 罗贯中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等手段, 充实了小说情节, 丰富了人物形象, 使关羽形象更富神采和意义。关羽的英雄气概, 是他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不仅表现在战场上, 而且表现在其他各种场合, 其中“单刀赴会” 和“刮骨疗毒” 便是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对关羽, 除了塑造他的“勇” 外, 还塑造了他的“智”。如关羽赚城, 用计斩车胄; 水淹七军, 亦是用计取胜。关羽的智勇, 令对手闻而生畏, 赤壁大战之前, 周瑜欲害刘备, 当听到刘备背后之人是关云长时, “瑜大惊, 汗流满面, 便斟酒与云长把盏”。总之, 罗贯中通过多角度, 多事例来表现出一个威猛无比, 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避免了史书概括性的叙述和《平话》中模糊的创作。
二、着重刻画关羽“义重如山” 的品格
关羽待人处事的原则, 集中体现为一个“义” 字。这个“义”, 既包含对刘备的情义和忠义, 又包含着对“有恩必报” 的信义。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直到败走麦城被俘, 关羽一生都恪守着对刘备的忠诚。《三国演义》第一回所写三人结义, 既是兄弟情义的开始, 又是对个人道德考验的开始。对于关羽来说, 面临的考验更多一些, 在土山被围之后, 面临着为忠义而死和降曹的抉择, 他把“降汉不降曹” 置于首位, 而且无不体现这关羽对结义誓言的恪守和对刘备的忠义之心。在许昌的所作所为, 既显得儒雅, 又体现着自己对刘备的忠诚, 这种耿耿丹心, 做事分明深受时人和后人的敬重, 并留下“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美谈, 而华容道义释曹操, 为塑造这个“义绝” 典型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对关羽的放曹, 多数人认为关羽为了一己私恩, 而背叛了原则, 然而, 按照古代传统伦理思想, 关羽此举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 罗贯中对由此而体现的“义” 是肯定的。纵观关羽的所作所为, 无不流露出关羽“义重如山” 的性格。
三、写出了关羽“刚而自矜” 的性格缺陷
罗贯中除了写他优秀的品质外, 还写了他性格的缺陷: 刚而矝。由于他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建立了累累功勋, 成为天下闻名的勇将, 使他渐渐变得傲慢自大, 目中无人, 对同僚常有盛气凌人之态, 刘备封羽等为五虎大将, “云长大怒: ‘黄忠何等人, 敢与吾同列?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正是这种狂傲, 唯我独尊的性格使其不能与其他诸将很好的相处, 对部下, 他不善含容抚绥, 稍不如意便加训斥。“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 将军士仁屯公安, 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 芳、仁供给军资, 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芳、仁咸怀惧不安。” 最终导致芳、任背羽迎权。对盟友更是恶言相出, 孙权遣诸葛瑾为使与关羽联络婚姻, 共求两家之好, 而关羽以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粗暴无礼地拒绝, 使观望中的孙吴靠向了曹魏。所有他刚矝的性格, 是他忘记了诸葛亮嘱咐的“北据曹操, 南和孙权” 的战略方针, 是他拒绝倾听别人的正确建议, 是他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成为一个悲剧的英雄。
总之, 关羽艺术现象的塑造大大地超越了其历史原型,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他的悲剧, 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 而且成为刘蜀集团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马宝记.“壮缪” 与“义绝”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及其文化内涵.中州学刊, 2005(3).
[2] 关四平.论关羽形象的演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
章学诚《丙辰札记》谓: “惟《三国演义》, 则七分实事, 三分虚构。” 关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一个武将。全书120 回中共有15 回写关羽的故事, 与其他人物相比, 关羽在全书中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占有了显著的位置。具体说来, 就是罗贯中通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关云长挂印封金”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斩蔡阳兄弟释疑” “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云长单刀赴会” 等章回以及与之相关故事的描写, 写出了一个忠义、智勇、刚矜的英雄形象, 达到了“妇孺所称” 人人崇拜的程度。为了塑造好关羽的形象, 罗贯中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通过夸大关羽的战功, 生动形象的情节描写, 多角度极力渲染其英雄气概
在《三国志平话》中, 关羽形象明显弱于张飞, 与史传中强于张飞的记载有所不同。从《平话》的题目上看, 张飞出现9 次, 关羽只有7 次, 地位显然不如张飞。从作用上看, 孔明出山之前, 出谋划策的是张飞而不是关羽。从武勇上看, 同是勇将, 关羽也不如张飞, 张飞可以战胜吕布, 位居第一。而到《三国演义》中, 关羽传的完整性已上升到仅次于诸葛亮的位置, 罗贯中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等手段, 充实了小说情节, 丰富了人物形象, 使关羽形象更富神采和意义。关羽的英雄气概, 是他精神世界的自然流露, 不仅表现在战场上, 而且表现在其他各种场合, 其中“单刀赴会” 和“刮骨疗毒” 便是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对关羽, 除了塑造他的“勇” 外, 还塑造了他的“智”。如关羽赚城, 用计斩车胄; 水淹七军, 亦是用计取胜。关羽的智勇, 令对手闻而生畏, 赤壁大战之前, 周瑜欲害刘备, 当听到刘备背后之人是关云长时, “瑜大惊, 汗流满面, 便斟酒与云长把盏”。总之, 罗贯中通过多角度, 多事例来表现出一个威猛无比, 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避免了史书概括性的叙述和《平话》中模糊的创作。
二、着重刻画关羽“义重如山” 的品格
关羽待人处事的原则, 集中体现为一个“义” 字。这个“义”, 既包含对刘备的情义和忠义, 又包含着对“有恩必报” 的信义。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直到败走麦城被俘, 关羽一生都恪守着对刘备的忠诚。《三国演义》第一回所写三人结义, 既是兄弟情义的开始, 又是对个人道德考验的开始。对于关羽来说, 面临的考验更多一些, 在土山被围之后, 面临着为忠义而死和降曹的抉择, 他把“降汉不降曹” 置于首位, 而且无不体现这关羽对结义誓言的恪守和对刘备的忠义之心。在许昌的所作所为, 既显得儒雅, 又体现着自己对刘备的忠诚, 这种耿耿丹心, 做事分明深受时人和后人的敬重, 并留下“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美谈, 而华容道义释曹操, 为塑造这个“义绝” 典型写下了最浓重的一笔。对关羽的放曹, 多数人认为关羽为了一己私恩, 而背叛了原则, 然而, 按照古代传统伦理思想, 关羽此举是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 罗贯中对由此而体现的“义” 是肯定的。纵观关羽的所作所为, 无不流露出关羽“义重如山” 的性格。
三、写出了关羽“刚而自矜” 的性格缺陷
罗贯中除了写他优秀的品质外, 还写了他性格的缺陷: 刚而矝。由于他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建立了累累功勋, 成为天下闻名的勇将, 使他渐渐变得傲慢自大, 目中无人, 对同僚常有盛气凌人之态, 刘备封羽等为五虎大将, “云长大怒: ‘黄忠何等人, 敢与吾同列?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正是这种狂傲, 唯我独尊的性格使其不能与其他诸将很好的相处, 对部下, 他不善含容抚绥, 稍不如意便加训斥。“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 将军士仁屯公安, 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 芳、仁供给军资, 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芳、仁咸怀惧不安。” 最终导致芳、任背羽迎权。对盟友更是恶言相出, 孙权遣诸葛瑾为使与关羽联络婚姻, 共求两家之好, 而关羽以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粗暴无礼地拒绝, 使观望中的孙吴靠向了曹魏。所有他刚矝的性格, 是他忘记了诸葛亮嘱咐的“北据曹操, 南和孙权” 的战略方针, 是他拒绝倾听别人的正确建议, 是他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最终一步步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成为一个悲剧的英雄。
总之, 关羽艺术现象的塑造大大地超越了其历史原型,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他的悲剧, 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 而且成为刘蜀集团由盛而衰的重要转折点。
【参考文献】
[1] 马宝记.“壮缪” 与“义绝”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及其文化内涵.中州学刊, 2005(3).
[2] 关四平.论关羽形象的演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