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求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正确,熟练掌握应用题计算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求解分数应用题上,学生经常感觉无从下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数量关系,审题能力和一题多解等方面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研究
分數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数版六年级上册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完第1单元的分数乘法后,虽然能解教材编入的习题,但在学习第3单元分数除法后,不少学生就把这两个单元学的应用题混淆了.如这样一道练习题:
工厂去年生产2400台电视机,今年是去年的14,今年生产多少台?
学生在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第1单元“分数乘法”后,能正确列出算式:2400×14.但是,当学生学习完第3单元“分数除法”后,再次让学生解决这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多种错误答案:2400÷14、2400×1 14等.
根据调查,发现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有这种现象,说明这是普遍的现象.学生只会“一例一类”的机械模仿,很难从各类题目中的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解题的关键.为了弥补这些欠缺,结合小学生解题习惯,笔者做了以下的教学实践工作.
一、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数量关系是指用文字和运算符号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式子.正确并迅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学生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理清了数量关系,才能准确的列出算式,提高解题能力.
(一)复习简单数量关系,并培养从一个关系式推导出等价关系式,例如,
A是B的3倍.按照表述可得数量关系:A=B×3,根据此关系,推出:
A÷B=3,A÷3=B.
(二)练习复杂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
一堆煤,用去34.按照表述可得数量关系:用去的=全堆×34,根据此关系,推出:
余下的=全堆的-用去的,
余下的=全堆的-全堆的×34.
在实践教学中,从简单的一步数量关系到复杂的两步混合数量关系,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各种数量关系后,促使学生对一些“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的理解.
二、培养审题能力
实际问题中的一些词语意思相近,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仔细读懂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类比相似的题目,明确辨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提高审题能力.
例如,某厂由于2018年利润下降了120,导致建造分厂只投资了1000万元,比原计划减少了100万元,减少了百分之几?
此题应是实际投资1000万元,比原计划减少了100万元,而原计划要比实际投资多100万元,正确列式为100÷(1000 100).学生错列为100÷(1000-100),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看到“减少”就用减法、而没有探究谁比谁少.出现的错误情况还有1000×120÷1000,造成错误原因显然是没有正确找出有用的信息,审题不清.
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锻炼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自己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正确解决问题.
三、开展对比练习
针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譬如下列例题:
(一)量与率的对比
(1)一根4米长的彩带,用去14,还剩多少米?
(2)一根4米长的彩带,用去14米,还剩多少米?
(二)乘与除的对比
(1)某果园今年计划栽1200棵果树,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60%,上半年栽多少棵树?
(2)某果园上半年计划栽1200棵果树,完成全年计划的60%,今年计划栽多少棵果树?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四、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既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部分占全长的58,又知已修的部分比未修的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方法一:把这条路看作单位1,把这条路平均分成8份,已修的占全长的58,也就是未修的占全长的38.利用对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这一公式进行解题可得路长:
600÷58-38=2400(米).
方法二:把已修的路看作单位1,把“已修部分占全长的58”这句话转换成“未修部分与已修部分的比是3 ∶ 5”,再改成分数形式是“未修部分是已修部分的35”,也就是已修的分率为单位1,未修的分率为35.利用对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这一公式进行解题可得
已修:600÷1-35=1500(米),
未修:1500×35=900(米),
路长:1500 900=2400(米).
这样的题目第一次出现时,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错误.有的学生没有找准单位“1”,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条件是“量”还是“率”,把两者混为一谈.总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数量关系练习,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对增强学生分数应用题的求解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贺福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01(3):92-95.
[2]马进福.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9(16):43.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教学研究
分數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人数版六年级上册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完第1单元的分数乘法后,虽然能解教材编入的习题,但在学习第3单元分数除法后,不少学生就把这两个单元学的应用题混淆了.如这样一道练习题:
工厂去年生产2400台电视机,今年是去年的14,今年生产多少台?
学生在学完人教版六年级上第1单元“分数乘法”后,能正确列出算式:2400×14.但是,当学生学习完第3单元“分数除法”后,再次让学生解决这道题目时,学生出现了多种错误答案:2400÷14、2400×1 14等.
根据调查,发现其他学校的学生也有这种现象,说明这是普遍的现象.学生只会“一例一类”的机械模仿,很难从各类题目中的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解题的关键.为了弥补这些欠缺,结合小学生解题习惯,笔者做了以下的教学实践工作.
一、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数量关系是指用文字和运算符号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式子.正确并迅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学生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理清了数量关系,才能准确的列出算式,提高解题能力.
(一)复习简单数量关系,并培养从一个关系式推导出等价关系式,例如,
A是B的3倍.按照表述可得数量关系:A=B×3,根据此关系,推出:
A÷B=3,A÷3=B.
(二)练习复杂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
一堆煤,用去34.按照表述可得数量关系:用去的=全堆×34,根据此关系,推出:
余下的=全堆的-用去的,
余下的=全堆的-全堆的×34.
在实践教学中,从简单的一步数量关系到复杂的两步混合数量关系,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各种数量关系后,促使学生对一些“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含义的理解.
二、培养审题能力
实际问题中的一些词语意思相近,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仔细读懂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类比相似的题目,明确辨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提高审题能力.
例如,某厂由于2018年利润下降了120,导致建造分厂只投资了1000万元,比原计划减少了100万元,减少了百分之几?
此题应是实际投资1000万元,比原计划减少了100万元,而原计划要比实际投资多100万元,正确列式为100÷(1000 100).学生错列为100÷(1000-100),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看到“减少”就用减法、而没有探究谁比谁少.出现的错误情况还有1000×120÷1000,造成错误原因显然是没有正确找出有用的信息,审题不清.
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锻炼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有用的信息,然后利用自己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正确解决问题.
三、开展对比练习
针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对比练习,譬如下列例题:
(一)量与率的对比
(1)一根4米长的彩带,用去14,还剩多少米?
(2)一根4米长的彩带,用去14米,还剩多少米?
(二)乘与除的对比
(1)某果园今年计划栽1200棵果树,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60%,上半年栽多少棵树?
(2)某果园上半年计划栽1200棵果树,完成全年计划的60%,今年计划栽多少棵果树?
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四、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既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工程队修一条路,已修部分占全长的58,又知已修的部分比未修的部分长6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方法一:把这条路看作单位1,把这条路平均分成8份,已修的占全长的58,也就是未修的占全长的38.利用对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这一公式进行解题可得路长:
600÷58-38=2400(米).
方法二:把已修的路看作单位1,把“已修部分占全长的58”这句话转换成“未修部分与已修部分的比是3 ∶ 5”,再改成分数形式是“未修部分是已修部分的35”,也就是已修的分率为单位1,未修的分率为35.利用对应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等于单位1这一公式进行解题可得
已修:600÷1-35=1500(米),
未修:1500×35=900(米),
路长:1500 900=2400(米).
这样的题目第一次出现时,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错误.有的学生没有找准单位“1”,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条件是“量”还是“率”,把两者混为一谈.总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数量关系练习,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对增强学生分数应用题的求解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贺福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01(3):92-95.
[2]马进福.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9(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