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腹腔镜与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及护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抽取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各30例;其中,无张力组患者给予其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腹腔镜组患者则给予其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活动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都明显高于无张力组,而在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的天数等都明显优于无张力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治疗腹股沟斜疝过程中,腹腔镜山修补术明显切开相对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偏低,因此,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病症的有效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术;开放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12-01
腹股沟疝指在腹股沟区域当中的组织因为多种原因出现移位情况,造成腹股沟裂孔或者相应的间隙薄弱区进入到了另外部位的疾病。这一病症在临床治疗当中较为常见,通常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1]。近年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开始被引入,并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当中,我院将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分别应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男性;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各30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52±4)岁。而无张力组患者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53±2)岁。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无张力组,给予无张力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采用Lichtenstein片修补术进行修补,对患者实施硬麻或者腰麻,以此来制作一个6cm的斜行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直接切开,以此来确认疝囊,同时将游离的疝囊直接推至内环口的位置。当疝囊体积较大时,则需要将横断的疝囊做好高位分离,并以此来关闭近端及远端的止血旷置。同时也需要在采用精索后安置相应的聚丙烯补片,并以此来将固定在腹内的联合腱、斜肌以及耻骨、腹沟韧带等全部带上,以此来逐层的缝合切口。并且应当在术后使用沙袋进行加压,通常以加压一天为标准,6小时内可正常进行饮食,并做好患者的常规抗感染治疗[2]。
(2)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将患者保持一个仰卧的姿势,身体倾斜10到15度后做好患者全身麻醉,并以此在患者的肚脐下缘做个1.5厘米的弧形切口,并保证腹直肌的后鞘能够完全的显露出来,在进行分离之后,再行防止腹腔镜和Trocar,以此将气腹压保持在12到15mmHg,直接分离出腹股沟韧带及趾骨结节,最后结合疝囊和腹壁下血管的位置来判断出斜疝或者是直疝。直疝患者可将疝囊和腹壁进行剥离,而斜疝患者则需要从精索直接下降至疝囊进行撕离,一些较大的疝囊则需要进行套扎横断,以此来促使精索腹壁化,也可安置相应的聚丙烯补片,以此促使其能够完全覆盖趾骨肌,从而保障补片贴能喝腹膜紧贴固定。
1.3判定标准
由于两组患者都是同一组的医护人员完成,因此需要对患者术后进行一年的随访工作,主要对比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等。手术时间主要从患者器械放置后开始。而患者术后评分则采用模拟疼痛量表来评定,通常0分表示五疼痛,10分表示最强烈疼痛[3]。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不过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弱于无张力组患者,同时住院时间也低于无张力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无张力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而腹股沟疝修补术也是多数基层医院最常用的外科手术,如今我院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应用最为广泛的疝修补手术还是开发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抽取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各30例;其中,无张力组患者给予其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腹腔镜组患者则给予其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都明显高于无张力组,而在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的天数等都明显优于无张力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腔镜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治疗腹股沟斜疝过程中,腹腔镜山修补术明显切开相对较小、术后疼痛感弱,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偏低,因此,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病症的有效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平.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115-116.
[2]高志军.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2:67-68.
[3]宫焕松,郑维波,罗菲.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86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安徽医药,2014,01:138-139.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术;开放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12-01
腹股沟疝指在腹股沟区域当中的组织因为多种原因出现移位情况,造成腹股沟裂孔或者相应的间隙薄弱区进入到了另外部位的疾病。这一病症在临床治疗当中较为常见,通常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1]。近年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开始被引入,并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当中,我院将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分别应用腹腔镜修补术和开放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男性;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各30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52±4)岁。而无张力组患者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53±2)岁。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状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无张力组,给予无张力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采用Lichtenstein片修补术进行修补,对患者实施硬麻或者腰麻,以此来制作一个6cm的斜行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直接切开,以此来确认疝囊,同时将游离的疝囊直接推至内环口的位置。当疝囊体积较大时,则需要将横断的疝囊做好高位分离,并以此来关闭近端及远端的止血旷置。同时也需要在采用精索后安置相应的聚丙烯补片,并以此来将固定在腹内的联合腱、斜肌以及耻骨、腹沟韧带等全部带上,以此来逐层的缝合切口。并且应当在术后使用沙袋进行加压,通常以加压一天为标准,6小时内可正常进行饮食,并做好患者的常规抗感染治疗[2]。
(2)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将患者保持一个仰卧的姿势,身体倾斜10到15度后做好患者全身麻醉,并以此在患者的肚脐下缘做个1.5厘米的弧形切口,并保证腹直肌的后鞘能够完全的显露出来,在进行分离之后,再行防止腹腔镜和Trocar,以此将气腹压保持在12到15mmHg,直接分离出腹股沟韧带及趾骨结节,最后结合疝囊和腹壁下血管的位置来判断出斜疝或者是直疝。直疝患者可将疝囊和腹壁进行剥离,而斜疝患者则需要从精索直接下降至疝囊进行撕离,一些较大的疝囊则需要进行套扎横断,以此来促使精索腹壁化,也可安置相应的聚丙烯补片,以此促使其能够完全覆盖趾骨肌,从而保障补片贴能喝腹膜紧贴固定。
1.3判定标准
由于两组患者都是同一组的医护人员完成,因此需要对患者术后进行一年的随访工作,主要对比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等。手术时间主要从患者器械放置后开始。而患者术后评分则采用模拟疼痛量表来评定,通常0分表示五疼痛,10分表示最强烈疼痛[3]。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差异,不过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弱于无张力组患者,同时住院时间也低于无张力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无张力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而腹股沟疝修补术也是多数基层医院最常用的外科手术,如今我院临床治疗腹股沟疝应用最为广泛的疝修补手术还是开发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抽取于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无张力组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各30例;其中,无张力组患者给予其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而腹腔镜组患者则给予其腹腔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费用都明显高于无张力组,而在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住院的天数等都明显优于无张力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腔镜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治疗腹股沟斜疝过程中,腹腔镜山修补术明显切开相对较小、术后疼痛感弱,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偏低,因此,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病症的有效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平.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115-116.
[2]高志军.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2:67-68.
[3]宫焕松,郑维波,罗菲.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86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安徽医药,2014,0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