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师范学校,这是我国培养幼儿教师师资的主要教育机构,它不同于普通高中或者其他的职业技术学校,而是特殊的专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技术学校。作为特殊的专业师资培养学校它又不同于普通的师范学校,因为幼儿师范生的招生起点是初中毕业生,幼儿师范生中绝大多数是16~20岁的女生,幼儿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对象是3~6岁的幼儿。所以幼儿师范学校的德育具有其鲜明的特殊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师范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幼师德育应结合师范特点
1. 引导幼师生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育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给下一代,培养、提高新一代的劳动能力和探索、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人类知识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推动生产发展,对社会的延续和进步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职业对培养和造就一定社会的合格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未来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总之,教师决定着我国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关系到国家兴衰。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明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增强自身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从而坚定专业思想,并逐步培养自己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
2. 引导幼师生把握师德原则和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上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的始终,统帅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根本准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人民教师的最高宗旨,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它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上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调节职业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的根本性的行为准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就要有科学严肃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核心。为此,要努力培养师范生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计名利得失,自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履行教师的各种道德行为准则,成为人之模范。
3. 引导幼师生勇于师德实践
就我校来说,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上幼儿园进行见习、实习,见实习天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一般到三年级就有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机会,这是幼儿师范学生检验自己师德素质的大好时机。同时,幼儿师范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帮扶、学雷锋、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时时以“未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可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可见,幼儿师范学生只有树立勇于实践思想,将自己所学的师德理论、原则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加强自己对师德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二、幼师德育应结合专业特点
1.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前提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在树立新的观念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幼儿教师的观念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从重视知识传授开始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由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注重儿童探索、操作;由强调培养儿童学会生存进一步发展为培养儿童学会关心;从热爱儿童到强调同时必须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由注重个别优秀儿童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儿童。但教育观念的改变不能仅停留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个中介才能实现。因此,要注意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体验,结合实践进行相应于观念的行为分析,或分析一定行为背后的观念,以达到观念逐渐转化为教育行为。当然,教育行为的改变还与教师的个性特点,对教育方法、策略的掌握程度有关,不能操之过急。因此,要注意为其创设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的良好条件,调动教师自身转变的积极主动性,以促进其教育观念、行为的真正的实质性的转变。
2. 强烈的事业心是根本保证
早在1989年,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博士指出:未来人需要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职业、事业心,才能获得成功。他特别强调第三张通行证的重要性,认为培养有事业心的人应当成为一种教育制度的主要目标。而幼儿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群体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无邪、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稚嫩的、知识经验贫乏而又充满好奇、求知欲较强的学前儿童,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有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是有力支撑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于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积极面对幼儿,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等。幼儿教师确需懂得心理的自我保健。上述研究都提示幼儿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和改善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增强其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幼师德育应结合女性社会心理特点
社会性心理发展是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僅要完成自我确立和个性化发展,而且要通过社会性学习,谋求与社会的同一化和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同一化,完成其社会化的发展。青春期是一个完成其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目前大多数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是清一色的女生且正值青春妙龄,以我所任职的南京市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共有在校生2 000多人,其中男生只有82人。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于她们的道德教育不可忽略少女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更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否则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只有详尽地了解和把握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个性心理矛盾,才能做好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才能丰富人们对幼师生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的认识;才能为增强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参考和依据。其中主要包括:
(1)心理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心理的闭锁性和强烈的交际需求的矛盾;(3)强烈的交际需求与交往环境单调的矛盾;(4)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心理矛盾。
四、幼师德育应结合生源特点
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来源分布广,有来自山村的女孩,有来自乡镇的女孩,也有来自城市的女孩。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家长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显现作用,每年生源总数都在不断减少。幼儿师范学校每年在招生时都要面临和普通高中以及其他职业学校拼抢生源的惨烈现实。这就导致了录取分数逐年走低,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局面。
作为初中毕业生,她们和高中毕业生相比绝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距,其学业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心智成熟程度、知识积累程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师范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幼师生的这种生源特点。
正如教育学中所说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问题,更要结合不同学校学生的学情考虑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情尤为突出。只有认真分析和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专学校)
一、幼师德育应结合师范特点
1. 引导幼师生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
教育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给下一代,培养、提高新一代的劳动能力和探索、创新知识的能力,使人类知识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且推动生产发展,对社会的延续和进步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职业对培养和造就一定社会的合格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的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未来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教师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总之,教师决定着我国青少年一代身心发展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关系到国家兴衰。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明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增强自身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从而坚定专业思想,并逐步培养自己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
2. 引导幼师生把握师德原则和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上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的始终,统帅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根本准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人民教师的最高宗旨,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它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上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调节职业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的根本性的行为准则。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就要有科学严肃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核心。为此,要努力培养师范生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计名利得失,自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履行教师的各种道德行为准则,成为人之模范。
3. 引导幼师生勇于师德实践
就我校来说,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上幼儿园进行见习、实习,见实习天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一般到三年级就有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机会,这是幼儿师范学生检验自己师德素质的大好时机。同时,幼儿师范学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帮扶、学雷锋、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活动中注意时时以“未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可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可见,幼儿师范学生只有树立勇于实践思想,将自己所学的师德理论、原则和规范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加强自己对师德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二、幼师德育应结合专业特点
1.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前提
近年来,我国幼教界在树立新的观念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幼儿教师的观念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从重视知识传授开始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由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注重儿童探索、操作;由强调培养儿童学会生存进一步发展为培养儿童学会关心;从热爱儿童到强调同时必须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由注重个别优秀儿童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儿童。但教育观念的改变不能仅停留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必须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这个中介才能实现。因此,要注意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实践、体验,结合实践进行相应于观念的行为分析,或分析一定行为背后的观念,以达到观念逐渐转化为教育行为。当然,教育行为的改变还与教师的个性特点,对教育方法、策略的掌握程度有关,不能操之过急。因此,要注意为其创设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的良好条件,调动教师自身转变的积极主动性,以促进其教育观念、行为的真正的实质性的转变。
2. 强烈的事业心是根本保证
早在1989年,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博士指出:未来人需要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职业、事业心,才能获得成功。他特别强调第三张通行证的重要性,认为培养有事业心的人应当成为一种教育制度的主要目标。而幼儿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群体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无邪、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稚嫩的、知识经验贫乏而又充满好奇、求知欲较强的学前儿童,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有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是有力支撑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于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积极面对幼儿,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等。幼儿教师确需懂得心理的自我保健。上述研究都提示幼儿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和改善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增强其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幼师德育应结合女性社会心理特点
社会性心理发展是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僅要完成自我确立和个性化发展,而且要通过社会性学习,谋求与社会的同一化和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同一化,完成其社会化的发展。青春期是一个完成其个性化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国目前大多数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是清一色的女生且正值青春妙龄,以我所任职的南京市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共有在校生2 000多人,其中男生只有82人。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对于她们的道德教育不可忽略少女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更应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否则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只有详尽地了解和把握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个性心理矛盾,才能做好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才能丰富人们对幼师生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认知能力培养的认识;才能为增强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参考和依据。其中主要包括:
(1)心理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心理的闭锁性和强烈的交际需求的矛盾;(3)强烈的交际需求与交往环境单调的矛盾;(4)理想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心理矛盾。
四、幼师德育应结合生源特点
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是初中毕业生,学生来源分布广,有来自山村的女孩,有来自乡镇的女孩,也有来自城市的女孩。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家长的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显现作用,每年生源总数都在不断减少。幼儿师范学校每年在招生时都要面临和普通高中以及其他职业学校拼抢生源的惨烈现实。这就导致了录取分数逐年走低,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局面。
作为初中毕业生,她们和高中毕业生相比绝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距,其学业水平、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心智成熟程度、知识积累程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师范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幼师生的这种生源特点。
正如教育学中所说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普遍问题,更要结合不同学校学生的学情考虑差异性和特殊性,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情尤为突出。只有认真分析和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很好的效果。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