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训练、灌输、说教。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是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通过熏陶感染适时渗透,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目标。
【关键词】人文素养 “内化” 途径和方法 熏陶感染 适时渗透
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走向社会后,成为有用的合格的人。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人文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培养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那么,在职业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
1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
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人格高尚的学生;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学识渊博的学生。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事实上,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风格、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教师的谈吐、举止、风度等等,学生都会模仿。教师要自觉做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真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人性的光辉照亮学生的一生。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的成长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行为科学家罗杰巴克认为:“环境对于激发和形成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同时任何一个组织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智慧地发展需要浓郁的学术氛围,人文素养地提高同样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我校已顺利迁入新校区,崭新的教室,崭新的宿舍,崭新的校园,崭新的实训设备,标志着我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奠定了历史性的发展基础,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从宏观上提升品位,创办特色,打造品牌。根据总体要求,结合校舍布局进行布置装饰,努力营造和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营造文明的人文环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和管理。由于从初中的学习转入到中专学习,学生面临着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学生要么无所适从(受教育以来强大的惯性造成的),要么无所事事(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引起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教务、政教、总务、后勤以及团委等部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制订一套统一的石油中专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校基本规范,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订评价办法;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据此引导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设计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尽可能的将美的东西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受到浸润和濡养。例如,中专语文新教材中多数课文都有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内涵,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力量,都有着对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爱,反思,渗透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强烈的思辨色彩,使人爱不释手,思不倦怠,乐此不彼,玩味不已。例如《我与地坛》,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深入挖掘,仔细揣摩,欣赏品味,培养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史铁生的不幸遭遇(正值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忽然截瘫),轮椅中的消沉和奋起,紧紧抓住了学生。当史铁生朝夕与地坛相伴,曾一度精神几乎崩溃时,学生们感叹,同情;当史铁生参透生死,顿悟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忘却自己的苦难而去关注人类的痛苦,努力创作,做出贡献时,学生们又敬佩.仰慕。当地坛由一般的人文景观变成了作者生活中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精神家园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自然力,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各种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校下大力气开展了文艺活动。在扩大学校影响、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招生就业、营造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我们应进一步挖掘探索各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一些发展个性特长,展示专业特色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素养意识。
建立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尊重热爱教师,去热爱所学专业,进而热爱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和宽容。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而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
充分发挥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的宣传教育功能。适时刊选一些小短文,每天滚动式在黑板上抄一条名言或谚语,宣传人文知识,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注重发挥广播电视的及时直观功能,直播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关注的体育赛事。有时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所激发的内心情感同样可以改变人生态度:引导一个人热忱地面对生活,积极地进取人生。
2 适时渗透,加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训练,不能靠灌输,不能靠说教,而应当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身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这实际是在强调潜移默化式教育的伟大力量,而人文素养教育尤其需要潜移默化式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利用课余生活一点一滴的培养积累。布置课外阅读,摘抄人文精神的素材;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提倡学生旅游或组织其在当地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中感受积累人文精神。古代的文化遗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的。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自然风光过程中,对古人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力量;并能派生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视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学生能感受到祖先的气魄和胸怀,能领略到敦煌学的博大,能积极思考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崇敬与自豪之情油然而升。站在月牙泉边,更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沧桑巨变。那么,站在巍峨的嘉峪关长城上,站在沽沽不息的“西汉胜迹”酒泉边,学生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多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培养方法又多种多样,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外在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目标。
【关键词】人文素养 “内化” 途径和方法 熏陶感染 适时渗透
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走向社会后,成为有用的合格的人。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人文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弘扬、培植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为重要。培养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那么,在职业教育中,怎样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
1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
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人格高尚的学生;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学识渊博的学生。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事实上,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风格、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教师的谈吐、举止、风度等等,学生都会模仿。教师要自觉做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真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人性的光辉照亮学生的一生。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渗透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的成长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熏陶。行为科学家罗杰巴克认为:“环境对于激发和形成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有很大影响,同时任何一个组织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智慧地发展需要浓郁的学术氛围,人文素养地提高同样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我校已顺利迁入新校区,崭新的教室,崭新的宿舍,崭新的校园,崭新的实训设备,标志着我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奠定了历史性的发展基础,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从宏观上提升品位,创办特色,打造品牌。根据总体要求,结合校舍布局进行布置装饰,努力营造和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营造文明的人文环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和管理。由于从初中的学习转入到中专学习,学生面临着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学生要么无所适从(受教育以来强大的惯性造成的),要么无所事事(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引起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教务、政教、总务、后勤以及团委等部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制订一套统一的石油中专学生评价体系,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校基本规范,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制订评价办法;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据此引导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设计适合自己的成长规划。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尽可能的将美的东西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受到浸润和濡养。例如,中专语文新教材中多数课文都有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内涵,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力量,都有着对人生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爱,反思,渗透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强烈的思辨色彩,使人爱不释手,思不倦怠,乐此不彼,玩味不已。例如《我与地坛》,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深入挖掘,仔细揣摩,欣赏品味,培养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史铁生的不幸遭遇(正值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忽然截瘫),轮椅中的消沉和奋起,紧紧抓住了学生。当史铁生朝夕与地坛相伴,曾一度精神几乎崩溃时,学生们感叹,同情;当史铁生参透生死,顿悟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忘却自己的苦难而去关注人类的痛苦,努力创作,做出贡献时,学生们又敬佩.仰慕。当地坛由一般的人文景观变成了作者生活中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精神家园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自然力,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展各种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校下大力气开展了文艺活动。在扩大学校影响、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招生就业、营造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我们应进一步挖掘探索各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一些发展个性特长,展示专业特色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素养意识。
建立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尊重热爱教师,去热爱所学专业,进而热爱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这种被尊重,被关爱的平等和宽容。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而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宽容待人,关爱人生,关注社会的人。
充分发挥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的宣传教育功能。适时刊选一些小短文,每天滚动式在黑板上抄一条名言或谚语,宣传人文知识,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注重发挥广播电视的及时直观功能,直播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关注的体育赛事。有时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所激发的内心情感同样可以改变人生态度:引导一个人热忱地面对生活,积极地进取人生。
2 适时渗透,加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训练,不能靠灌输,不能靠说教,而应当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身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这实际是在强调潜移默化式教育的伟大力量,而人文素养教育尤其需要潜移默化式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可利用课余生活一点一滴的培养积累。布置课外阅读,摘抄人文精神的素材;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提倡学生旅游或组织其在当地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在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中感受积累人文精神。古代的文化遗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推敲的。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自然风光过程中,对古人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力量;并能派生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视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学生能感受到祖先的气魄和胸怀,能领略到敦煌学的博大,能积极思考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崇敬与自豪之情油然而升。站在月牙泉边,更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沧桑巨变。那么,站在巍峨的嘉峪关长城上,站在沽沽不息的“西汉胜迹”酒泉边,学生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积累更多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人文素养培养方法又多种多样,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外在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实现人文素养的“内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