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一般指三月)气温回升较快,而5天的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2℃以上时称为倒春寒。
民间有俗话说:“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当数春季。白天有时虽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可往往来一次冷空气,又让人感觉“春寒料峭”,这种“善变”的天气使人难以适应。初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现象。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在冬季控制我国大陆的高压,此时逐渐被低压所代替,高压则慢慢占据海洋。高压区的夏季风,则开始慢慢由海洋向内陆推进;而内陆的冬季风也不甘示弱,冷暖气团相互拉锯,导致气旋与锋面活动十分频繁,气流不稳,因此造成了春天多变的气候。此外,冰雪冻土的融化过程又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因此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过快,所以人们有时会感到很冷。“春天冻人不冻水”,也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加之春季多风,空气往往十分干燥,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气管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者容易复发的季节。此外消化道溃疡、慢性腰腿痛、精神疾病等,也常因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诱发或加重。
老年人,由于体内产热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的危害。寒冷地区若春天室内暖气供应不正常,或防寒保暖加减衣服不及时,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
由此可以看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预防“倒春寒”的威胁,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是春季保健的重点。
1 穿衣勿忘春捂。
“春捂秋冻,不生百病”,这是前人总结的春季保健重要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所以早春时期一定要重视防寒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应以自感不冷而且身上无汗为宜。’
2 合理调节饮食。
春季阳气上升,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清淡可口,宜选辛、甘、温之品,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花生、大枣、豆制品、胡萝卜、菜花、柿子椒、葱、芫荽、黑木耳、香菇、香蕉、苹果等,还宜经常饮些淡茶。这些食品不但有助于春阳升发,还有利于防止春困的发生。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地对抗纤维蛋白原凝集,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集聚。黑木耳的有效成分也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集,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中,肝对应于春季,肝脏在春季功能也更活跃,春季不宜多进酸涩之物,更忌油腻生冷之品,以免影响肝气升发和损伤脾阳。春季也应少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胡椒等,以免助热生火。
3 重视环境卫生。
冬季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当春季来临之时,不但应增加室外活动,而且也要重视改善自己居住的小环境,重视居室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平时要多洗手,这是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4 加强运动健身。
沉醉于春光明媚中的人们,切不可忽视锻炼的重要性,可以经常进行如太极拳、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等户外健身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健康投资的最佳季节。实践证明,春季经常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一年中可明显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但使人精力充沛,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减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有益于身心健康。
民间有俗话说:“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当数春季。白天有时虽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可往往来一次冷空气,又让人感觉“春寒料峭”,这种“善变”的天气使人难以适应。初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倒春寒”现象。
春季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在冬季控制我国大陆的高压,此时逐渐被低压所代替,高压则慢慢占据海洋。高压区的夏季风,则开始慢慢由海洋向内陆推进;而内陆的冬季风也不甘示弱,冷暖气团相互拉锯,导致气旋与锋面活动十分频繁,气流不稳,因此造成了春天多变的气候。此外,冰雪冻土的融化过程又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因此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过快,所以人们有时会感到很冷。“春天冻人不冻水”,也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加之春季多风,空气往往十分干燥,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因此,春季是流感、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气管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者容易复发的季节。此外消化道溃疡、慢性腰腿痛、精神疾病等,也常因春天气候的变化无常诱发或加重。
老年人,由于体内产热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的危害。寒冷地区若春天室内暖气供应不正常,或防寒保暖加减衣服不及时,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
由此可以看出,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预防“倒春寒”的威胁,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是春季保健的重点。
1 穿衣勿忘春捂。
“春捂秋冻,不生百病”,这是前人总结的春季保健重要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所以早春时期一定要重视防寒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应以自感不冷而且身上无汗为宜。’
2 合理调节饮食。
春季阳气上升,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清淡可口,宜选辛、甘、温之品,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花生、大枣、豆制品、胡萝卜、菜花、柿子椒、葱、芫荽、黑木耳、香菇、香蕉、苹果等,还宜经常饮些淡茶。这些食品不但有助于春阳升发,还有利于防止春困的发生。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地对抗纤维蛋白原凝集,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集聚。黑木耳的有效成分也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集,这些都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中,肝对应于春季,肝脏在春季功能也更活跃,春季不宜多进酸涩之物,更忌油腻生冷之品,以免影响肝气升发和损伤脾阳。春季也应少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胡椒等,以免助热生火。
3 重视环境卫生。
冬季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当春季来临之时,不但应增加室外活动,而且也要重视改善自己居住的小环境,重视居室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平时要多洗手,这是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4 加强运动健身。
沉醉于春光明媚中的人们,切不可忽视锻炼的重要性,可以经常进行如太极拳、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等户外健身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健康投资的最佳季节。实践证明,春季经常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一年中可明显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但使人精力充沛,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减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有益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