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级党组织中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取得很大成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与欢迎。活动的开展旨在改善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领导干部“为民所想,为民干事”的理念。2014年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为国有企业领导提出了新的课题。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经营、独享资源的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将被逐步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如何适应市场,成为善谋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的“真正”的带头人,不负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把精力集中在“善谋事”上
首先,要眼里有事。从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立场出发,领导干部必须能够敏锐地感知适应新形势,掌握熟悉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认真琢磨,预事于前。做到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对工作和事业饱含激情,执着追求,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眼里有事,成为检验一个企业领导干部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重要标准,是领导干部尽职尽责,不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重要前提。
第二,是要脑中想事。光眼里有事不行,还得想想如何去干。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通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想事,就是对事物的思考、谋划。通过想事,凝聚思路,干事就容易上路。想事是使命所系、职责所系、群众所盼。敢想才能敢干,如果脑中无事、不敢想事、不愿想事,事事待命而行,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和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充其量算是合格,而不能臻于优秀。
第三,是要善于谋事。作为领导干部,不尽职守当“甩手掌柜”。一个成熟、高明的领导,应当善于谋事造势,善于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和科学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谋划大事,做到上情与下情相结合,不追求“轰动效应”;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不搞急功近利;局部与全面相结合,不搞短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谋事的质量。
二、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
会干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名基层企业的领导干部,其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需要在“干事”中得以体现,不仅会策划,而且会操作。现在有些干部只有“唱功”,而不练“做功”,说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束手无策,再好的决策不抓落实也是一纸空文。抓落实尤其要抓大事的落实,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到抓大事和中心任务上来,防止横向撞车,纵向断档,局部卡壳。其次,是提供保障。保障跟不上,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第三,是职责明确。不能成绩面前人人有份,责任集体负责,在奖惩上吃大锅饭。第四,转变作风。要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难题及时解决,发生矛盾及时调解,有了经验及时总结。会干事,就是要有干事的胆略,要有干事的本领。
三、把智慧运用在“能共事”上
能共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能力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辅助。能干事是能力,会共事是本事。一个部门或单位能否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往往与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紧密相关。如果领导干部注重团结共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班子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工作和事业发展就会蒸蒸日上。如果领导干部在团结共事方面出了问题,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内耗严重、工作受阻、事业延误。因此,能否团结共事,既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精神境界和作风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不断企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增多,搞好团结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视团结为生命,发扬民主、顾全大局,宽容大度,坦诚相见,推动企业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
四、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干成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评价和判断一名领导干部有无作为的主要依据。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最终还要“干成事”。所谓“干成事”,一是由广大职工群众来公断。“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是老百姓”。对于领导干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群众自有公论。二是要让科学考核来评判。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考评,看是否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三是要用正确政绩观来衡量。要能增强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给广大职工带来实惠。
谋事、干事、共事、成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谋是干的思维先导,干是谋的探索创造,共是成事必要条件,成则是最终的目标归宿,四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统一体。只要企业领导干部常树善谋事之理念,苦练会干事之本领,倡导能共事之作风、创建干成事之业绩,那么,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在市场竞争中,才能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 马登林(1963—),男,回族,青海省大通县人,大专学历,助理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30年,现任青海省大通粮食储备库组织、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
一、把精力集中在“善谋事”上
首先,要眼里有事。从对党和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立场出发,领导干部必须能够敏锐地感知适应新形势,掌握熟悉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所发生的细微变化,认真琢磨,预事于前。做到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对工作和事业饱含激情,执着追求,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眼里有事,成为检验一个企业领导干部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重要标准,是领导干部尽职尽责,不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重要前提。
第二,是要脑中想事。光眼里有事不行,还得想想如何去干。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通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想事,就是对事物的思考、谋划。通过想事,凝聚思路,干事就容易上路。想事是使命所系、职责所系、群众所盼。敢想才能敢干,如果脑中无事、不敢想事、不愿想事,事事待命而行,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和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充其量算是合格,而不能臻于优秀。
第三,是要善于谋事。作为领导干部,不尽职守当“甩手掌柜”。一个成熟、高明的领导,应当善于谋事造势,善于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和科学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谋划大事,做到上情与下情相结合,不追求“轰动效应”;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不搞急功近利;局部与全面相结合,不搞短期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谋事的质量。
二、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
会干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名基层企业的领导干部,其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需要在“干事”中得以体现,不仅会策划,而且会操作。现在有些干部只有“唱功”,而不练“做功”,说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束手无策,再好的决策不抓落实也是一纸空文。抓落实尤其要抓大事的落实,要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到抓大事和中心任务上来,防止横向撞车,纵向断档,局部卡壳。其次,是提供保障。保障跟不上,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第三,是职责明确。不能成绩面前人人有份,责任集体负责,在奖惩上吃大锅饭。第四,转变作风。要注重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难题及时解决,发生矛盾及时调解,有了经验及时总结。会干事,就是要有干事的胆略,要有干事的本领。
三、把智慧运用在“能共事”上
能共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能力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辅助。能干事是能力,会共事是本事。一个部门或单位能否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往往与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紧密相关。如果领导干部注重团结共事、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班子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工作和事业发展就会蒸蒸日上。如果领导干部在团结共事方面出了问题,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内耗严重、工作受阻、事业延误。因此,能否团结共事,既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领导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其精神境界和作风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不断企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利益关系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增多,搞好团结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视团结为生命,发扬民主、顾全大局,宽容大度,坦诚相见,推动企业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
四、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干成事,是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评价和判断一名领导干部有无作为的主要依据。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最终还要“干成事”。所谓“干成事”,一是由广大职工群众来公断。“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是老百姓”。对于领导干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群众自有公论。二是要让科学考核来评判。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考评,看是否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三是要用正确政绩观来衡量。要能增强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给广大职工带来实惠。
谋事、干事、共事、成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谋是干的思维先导,干是谋的探索创造,共是成事必要条件,成则是最终的目标归宿,四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的有机统一体。只要企业领导干部常树善谋事之理念,苦练会干事之本领,倡导能共事之作风、创建干成事之业绩,那么,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在市场竞争中,才能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简介: 马登林(1963—),男,回族,青海省大通县人,大专学历,助理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30年,现任青海省大通粮食储备库组织、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