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物理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物理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现象,掌握科学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原理,而且能够有效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培养我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在中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物理,掌握物理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以求取得更好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初中物理;常见解题方法;类比法;顺推法;假设法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要求学习者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能马虎行事,根据主观臆想得出结论。同时,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有着极强的规律性,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就不全面,无法系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类比法”的应用
所谓“类比法”就是将未知的或者不确定的事物与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判斷出未知事物的属性、特点等,加深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内容间有相似特点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功率”时,我发现它是由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和“速度”相似,类比学过的“速度”的相关内容,我可以快速地对功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速度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根据已学的电学知识并进行类比,功率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再比如,“密度”是表示物质本身属性的物理量,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学习比热容时,我了解到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因此它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做题过程中遇到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都有关”的选项明显错误。类比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应用类比法,能有效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顺推法”的应用
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题目条件,进行一步步的推导,逐步构建起题目和答案间的推理链,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就是“顺推法”。顺推法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在做题时下意识地就会应用的方法,其主要思考过程为“已知-可知-欲知”,也就是先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分析由这些条件或者将条件进行组合能得到什么,再考虑,根据新的已知又能推出什么,如此步步深入,直到找出习题目标。比如,这道题:电灯丝断了以后,通常会将灯丝搭起来继续使用,然而却发现电灯比以前更亮了,这是什么原因?A、电灯实际功率变大B、电灯实际功率变小C、电灯两端电压增大D电灯两端电压减小。在解决这道问题时,我们先找出已知条件:同一个电路,因此电灯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然后进行思维顺推,电灯电丝断了进行搭接,导致灯丝长度变短,根据电阻的决定式R=ρ*L/S,长度变短,灯丝电阻R变小,两端电压不变,于是通过灯丝的电流I=U/R变大,再根据P=UI,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大,从而使灯泡变亮。通过“顺推法”,我们由已知条件出发,理清解题思路,进行逐步推导,最终毫不费力地解决了这道物理电学题目,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假设法”的应用
“假设法”即假设演绎法,在做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研究对象不确定、物理过程或者物理状态不明确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假设法解题,假设物体处于某种状态,以此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按照推理的结论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再根据检验结果,修改原假设或者提出新的假设,直到找出正确答案。比如,这道题:在一次爆破中,爆破人员王明用一条80厘米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已知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5厘米每秒,王明点燃引火线后,以5米每秒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00米远的安全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二是不能到达安全区。因此我们可假设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然后检验假设正确性,如果假设错误,那还是不能到达安全区。解:假设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则他到达安全区所用时间为t=s/v1=600/5=120s,在这段时间里引火线燃烧长度为L=v2*t=0.5*120=60cm,由于引火线长80cm>60cm,所以王明到达安全区后炸药还未爆炸,假设正确,即王明能够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通过对最终物理状态的假设和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这道问题迎刃而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中,会碰到很多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同时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与总结,相信我们都能取得更好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传贵.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10):45-45.
[2]卞福建.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浅谈[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10):38-39.
关键词:初中物理;常见解题方法;类比法;顺推法;假设法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要求学习者具备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能马虎行事,根据主观臆想得出结论。同时,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有着极强的规律性,如果只是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就不全面,无法系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类比法”的应用
所谓“类比法”就是将未知的或者不确定的事物与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判斷出未知事物的属性、特点等,加深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内容间有相似特点的物理知识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学习“功率”时,我发现它是由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和“速度”相似,类比学过的“速度”的相关内容,我可以快速地对功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速度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那么根据已学的电学知识并进行类比,功率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再比如,“密度”是表示物质本身属性的物理量,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学习比热容时,我了解到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特性,因此它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做题过程中遇到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都有关”的选项明显错误。类比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应用类比法,能有效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顺推法”的应用
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根据题目条件,进行一步步的推导,逐步构建起题目和答案间的推理链,最终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就是“顺推法”。顺推法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在做题时下意识地就会应用的方法,其主要思考过程为“已知-可知-欲知”,也就是先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然后分析由这些条件或者将条件进行组合能得到什么,再考虑,根据新的已知又能推出什么,如此步步深入,直到找出习题目标。比如,这道题:电灯丝断了以后,通常会将灯丝搭起来继续使用,然而却发现电灯比以前更亮了,这是什么原因?A、电灯实际功率变大B、电灯实际功率变小C、电灯两端电压增大D电灯两端电压减小。在解决这道问题时,我们先找出已知条件:同一个电路,因此电灯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然后进行思维顺推,电灯电丝断了进行搭接,导致灯丝长度变短,根据电阻的决定式R=ρ*L/S,长度变短,灯丝电阻R变小,两端电压不变,于是通过灯丝的电流I=U/R变大,再根据P=UI,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大,从而使灯泡变亮。通过“顺推法”,我们由已知条件出发,理清解题思路,进行逐步推导,最终毫不费力地解决了这道物理电学题目,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假设法”的应用
“假设法”即假设演绎法,在做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研究对象不确定、物理过程或者物理状态不明确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假设法解题,假设物体处于某种状态,以此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按照推理的结论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再根据检验结果,修改原假设或者提出新的假设,直到找出正确答案。比如,这道题:在一次爆破中,爆破人员王明用一条80厘米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已知引火线燃烧的平均速度是0.5厘米每秒,王明点燃引火线后,以5米每秒的平均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600米远的安全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二是不能到达安全区。因此我们可假设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然后检验假设正确性,如果假设错误,那还是不能到达安全区。解:假设王明能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则他到达安全区所用时间为t=s/v1=600/5=120s,在这段时间里引火线燃烧长度为L=v2*t=0.5*120=60cm,由于引火线长80cm>60cm,所以王明到达安全区后炸药还未爆炸,假设正确,即王明能够在爆炸前到达安全区。通过对最终物理状态的假设和一系列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这道问题迎刃而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中,会碰到很多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脚踏实地,同时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与总结,相信我们都能取得更好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传贵.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10):45-45.
[2]卞福建.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浅谈[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