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记忆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在桂东北一个偏僻山区的瑶族小山村。村子坐西朝东,200多户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形成一个牛头的形状。村子前面是一片500多亩的梯田,梯田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那是村民进出村的交通要道,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村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树林,那是鸟儿的乐园。每当雄鸡报晓,晨曦初露,林中的鸟儿们便尽情地一展歌喉,上演那只有交响乐团才能演奏出的百鸟齐鸣的动听乐章。此情此景,就是一部美丽的风光片!
  退休后,我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城里,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虽然要比山区好,但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山山水水,仍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与祖国其他地方一样,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我们那个小山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和城里人没什么差别。村民住的是钢筋混凝土楼房,不愁吃,不愁穿。彩电、冰箱、手机、电脑进入农户家中。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翻山過岭,直达每一户农家门前。摩托车、小汽车、农用车等成为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山村与外面世界的距离。
  给我印象最深、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村民的厕所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厕所非常简陋。那时我们都把厕所叫茅厕,结构很简单,就是挖一个深约70厘米、长宽1.5米左右的坑。坑的底部及四周用“三合泥”(石灰、沙子、黄泥搅拌成的泥浆)刷好以防漏水,坑上面铺木板,将排在中间的两块各挖出一个洞,就是厕所了,毫无卫生可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就废除了木板铺在粪坑上的厕所。先是改建成那种把粪坑与蹲位隔开的溜槽式厕所,可以把洗澡水和猪粪水都排进粪坑,同时,利用洗澡水将厕所便槽里的粪便冲洗到蓄粪池,这样,厕所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后来推广沼气能源建设,我们在猪栏和厕所旁边挖了一个沼气池,这样,猪栏的粪便及厕所的粪便就直接排进了沼气池,厕所的蓄粪池随之取消,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进入21世纪,大部分村民都建起了钢筋水泥楼房,厕所从室外移到了室内。2008年,我在老家也新建了一座钢混结构的小楼房,一楼、二楼都设计配备了公用卫生间和卧室卫生间,这样不光干净、卫生,洗澡、解手也十分方便。当时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有些不习惯,嘴里不停地嘟哝:“连解手也在屋里头,这也太懒了吧。”

  我知道,母亲所说的“懒”,是褒义的,是对现在幸福生活的赞赏。母亲历经了旧社会和新中国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现实社会感受很深。她常说:“现在这个社会这么好,全靠共产党的领导啊!我们不要忘了党的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彻底改变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哪有这个和谐安宁的社会,哪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小村庄!
其他文献
中国的名山太多了,三山五岳、四大道教名山、五大佛教名山、昆侖山、终南山、喜马拉雅山……随便一数,掰完手指脚趾;全国出名的“西山”,起码有7座;叫“凤凰山”的,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时难以计数。  那么,大瑶山是座什么山?能排第几?还有没有发展前途?  桂林往南约100公里,就是大瑶山。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成为全国文化名人的避难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将他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来。期间,他研
期刊
周末闲时翻翻书,偶然看到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之所以将目光停留在这首诗,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就喜欢荷花,现在还种了一亩的荷池。  在农村,离家门近的田往往不大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村里放养的土鸡土鸭(能飞起来的那种),会经常闯入田里,寻找害虫的同时,顺便吃庄稼。靠近房子的田,鼠害也特别严重。所以,谁家门前有田地的,那块
期刊
你是一众星宿,落向凡间  自此大地怀了生息  群峰如驯服的雄狮,俯身托举轩辕  初祖让一方水土,衔住体温  宛若天空让一只鹰,衔住猎场  巨榕当关,扼不住古鎮文明入口  青石琢玉,控诉骚客数度流连  说起黄姚豆豉,黄精酒,豆腐花……  请准我背离弱水三千  做个滤干鸿鹄、拥老时光的岭南俗人  多少旧梦,陪你溯回千载以前  前路如沼,归途如虹  这条寻亲之路,我一走就是四十余年  就像那个宋提刑,试
期刊
砍柴人面对着山  喊了一嗓子  扑棱扑棱地 从他的口中  放飞了一大群鸟  砍柴人的喊声  撞击着山谷  让山对面的妹子凝望了 那么久  這么一喊 春天提前来到  山醒了 水笑了  满坡的花朵 骑着树枝赶路  明天黎明之前  它们必须赶到砍柴人居住的村庄苦 麻 菜  苦麻菜在乡下活得很好  苦麻菜在山里长得很壮  苦麻菜很苦  那是生活的原汁原味  苦麻菜很粗  那是山里人的本来面目  苦麻菜拒绝
期刊
当世间尽染秋天或金黄或红艳的色彩,天空中呈现出或湛蓝或雪白或蓝白相间等各种颜色组合时,位于崇左市天等县的秋天之美便拉开了序幕。  “立秋三场雨,遍地是黄金”。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明白,是秋天的雨迎来了秋天的金黄,还是秋天的金黄迎来了秋天的雨。但我知道,几场秋雨过后,大地一片金黄。比起城市的喧嚣,比起城市的繁华,比起城市高高的楼群,乡村的秋天愈加温柔如水,秋色更加多愁善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山上的各色树
期刊
贵港位于广西东南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贵港自古以来遍种荷花,素有“中国荷城”的美誉。其种荷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世代流传的贵港古八景故事中“莲塘夜雨”“东井渔歌”“东湖荷燕”“仙池橘井”均与荷有关。据了解,全世界有1300多种荷花,贵港辖区内就有800多种荷花、200多种睡莲,贵港已成为长江以南种植荷花品种最多的城市。贵港覃塘区素有“莲藕之乡”美誉,7月的荷美覃塘,荷香四溢,美景如
期刊
一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各族人民,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融水山水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杉木王国”“毛竹之乡”之称,享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的美誉,“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荣获“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
期刊
摘要:罗康隆教授着重讨论了他在研究当中对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理论的应用,以及该理论在解释中国生态问题的不足之处。特别从他对湘、黔、桂地区生态民族学研究的案例,谈到了文化适应理论的解释能力,认为地方性知识是文化与生态的耦合,地方性知识对当下国内和国际所面临的贫困、环境危机、民族冲突等等问题的解决都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归根结底,生态民族学所关注的仍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全球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从民俗社会
期刊
在广西,传唱着《石头上的苗山寨》这样一首歌谣:  那一块块巨石千奇百怪,那一堆堆山石千姿百态,一群勤劳的苗家人,在石头上打造了自己的山寨。石头上的苗山寨,苗家人在这里活了世世代代。石头上的苗山寨,苗家人在这里过得自由自在。大树青藤山泉水,奇石怪石小山寨。是谁发现这云雾中的风景,是谁迷上这大苗山的精彩,石头上的苗山寨,你让山外的追梦人,来来去去,去去来来。  歌谣传唱的地方就是青山寨小桑村。  那是
期刊
瑶族作家红日的纪实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是反映当前“精准扶贫”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主旋律作品。小说围绕驻村扶贫干部的工作内容展开叙事,刻画了一群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贫困山区父老乡亲的驻村干部和基层干部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呈现了当下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精准扶贫攻坚场面,是一部新时期信仰叙事的佳作,是一部关于精准扶贫的“档案”,是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回忆录”。该作品
期刊